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較大,這油價基本是回到了上升的通道中,不少車主去油站加滿油后,都有所抱怨:這油價什么時候能降下來?。繉τ谀切┙?jīng)常跑來跑去的車主來說,一年的用車成本又增加了不少。
油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車主間最喜歡討論“你的車子油耗是多少啊”這個問題。即使是同一款車型,不同的人開,油耗也會有所不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沒有人能達到工信部油耗。這是為什么呢?
測試車輛有要求
工信部測試油耗的車輛要求狀態(tài)良好,而且要經(jīng)過3000公里磨合期后才可以進行(磨合期油耗稍高),當然車子使用的里程數(shù)也不能過多,控制在15000公里以內(nèi),否則車況有可能達不到要求(車子的油耗會隨著里程數(shù)增加逐步上升)。
測試方式理想化
工信部油耗測試采用的是間接測量法,也就是非常理想工況狀態(tài)的測量,是在臺架上測試的,并沒有真正上路測試。他們會模擬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速度以及負荷,參照歐洲循環(huán)駕駛法,認定市區(qū)占比30%,市郊占比70%,按照一定的工況,計算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按照碳平衡法測量油耗。
為何不人工測量
這個問題答案非常簡單,如果每一輛車都要人工去測試的話,是很浪費人力和物力的,而且產(chǎn)生的誤差比較大,畢竟每一個人的駕駛習慣都有所不同。而工信部測量一輛車只需20分鐘的時間,模擬四個市區(qū)和一個郊區(qū)的工況測試,非常方便快捷,機器操作誤差更小。
日常駕駛局限性大
在虎哥看來,工信部的油耗測試是比較符合三線城市用車的消費者,那里的道路基本很流暢而且紅綠燈較少。但是測試的方式較為單一,風阻系數(shù)方面并沒有真實的測量,例如漢蘭達等較大的車型,風阻系數(shù)對油耗的影響是比較大的,還有各種突發(fā)的情況和個人駕駛習慣,對油耗產(chǎn)生的影響也是挺大的。
還有的就是在日常用車中,我們會開空調(diào)、聽音樂、晚上還要開車燈,這對油耗也能產(chǎn)生一定的變化,要知道,一輛車上的設備基本都是由發(fā)動機帶動的,尤其是空調(diào)幾乎占用日常油耗的10%-20%左右。
工信部油耗可信不?
之前有很多人準備買車的朋友都有問過虎哥:工信部的油耗到底準不準?
虎哥的回答是:僅供參考。
準確的來說在工信部油耗的基礎上加一升是比較靠譜的,因為每個人的開車駕駛習慣,行駛的路況都有所不同,有些人開車能比工信部油耗高出個兩三升,有些人能開到接近甚至低于工信部的都有,所以這不是信不信的問題了。
善用駕駛技巧
這里就跟大家分享個駕駛技巧,現(xiàn)在自動擋車型基本都是手自一體變速箱,在你需要超車的過程中可以手動降擋來實現(xiàn)超車,當你覺得車子需要升擋而變速箱比較遲疑的時候,你只需松一腳油門再踩下去,它就可以很快的升擋了,畢竟不是所有的自動變速箱升降擋都非常積極的,有時候人為控制更加準確快捷。
另外,人們常說,“省不省油并不是看你多吝嗇油門,而是能不能少剎車”,合理判斷路況,不要盲目加速上去又踩幾腳剎車,這樣動能都被你浪費掉了!
總結(jié)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工信部油耗只是買車時一個僅供參考的數(shù)值,想要獲得比較準確的油耗還是得查詢大型汽車網(wǎng)站的車主口碑油耗。根據(jù)一個非官方的數(shù)據(jù)表明,一般我們自己開車的時候油耗會比工信部油耗多出1-2L,而且駕駛習慣是對油耗影響比較大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