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微課堂
家長進(jìn)步一小步
孩子成長一大步
作者丨一澤
家長微課堂原創(chuàng)作品
如果我們能夠更接近孩子的內(nèi)心,讓孩子從心底上摒棄這種毛病,是不是更好呢?
01
小外甥康康昨天把他媽媽惹毛了,被打得雞飛狗跳,哭喊得半個小區(qū)都聽得到。
我姐說這事首先應(yīng)該怪我。
前兩天,我喝完喜酒回家,隨手把回禮的100塊錢紅包,放在客廳桌子上。第二天,我想把錢收起來的時候,里面的錢居然不見了!
除了中間我姐帶著康康來玩過一次,再沒有人來過。我心想著:不會吧。
打電話試探著,想看看有什么線索。
沒想到,我剛一問,姐姐稍作沉默,立馬就爆發(fā)了。電話也不掛,就開始喊打喊殺。
趕到姐姐家,康康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從小到大,沒見過他這樣哭過,顯然被打得不輕。
原來,在我打電話之前,我姐就在書包里翻出來九十多塊錢零錢。自己又沒給過這么多零花錢,于是開始逼問康康,康康開始死咬著不說,過了一會,又說是路上撿的。
我一打電話,姐姐立馬就明白了。她瞪我:你怎么連個錢也不會放?
02
我姐雖然自稱是名柔弱女子,但是姐夫這兩天不在家。碰上這種原則性問題,我姐硬著頭皮,抄起一把掃帚,義無反顧地就上了。她說:“感覺血都沖到頭頂了,喉嚨里都在冒火”。
越打康康越不吭聲,然后就打得更厲害。
我蹲下來,盯著他哭腫了的眼睛說,“拿我的錢也不吱一聲,這下好了啦。”康康抹著眼淚,吸著鼻子不理我。
我跟他一起坐在地上,過了一會又問:“你拿著錢干嘛去啦?”還是不想出聲。
“是討好哪個小女生?”
康康一下就激動了,“不是的!”
“那你要這么多錢干嘛?”
又磨蹭了一會,他支支吾吾地說,“買小土豆。”
“就是那個什么高山小土豆?”
“就是那個,我們好多同學(xué)都在買。”
“那為啥不直說?”
“我零用錢用完了,媽媽本來就不肯我吃,她說不健康。”
看得出來他沒撒謊,我放心了一些,這不是多大的問題嘛。
“那你豈不是虧大了,被打了一頓狠的”,我說,“跟我一起去跟媽媽認(rèn)個錯,就沒事了啊。”
“我不去,我怕她打我。”
“沒事,我?guī)湍銚踔?,她絕對不打你。”
“我還是害怕。”
03
看著他可憐巴巴的表情,我想起我有個學(xué)生,有次不小心被反鎖在一個小倉庫里,黑漆漆的。哭喊著要出去,最后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喉嚨都喊啞了。
那個學(xué)生的樣子,我一直都記得。
現(xiàn)在的康康就跟那個害怕極了的小女生一樣。
我能想象得到,康康被她媽媽逼問、打罵的時候,有多么的害怕,他不知道媽媽下一句責(zé)問、下一掃帚什么時候下來。他又很無助,因為平時都護(hù)著他的媽媽,居然這樣打他。
這是一種發(fā)自天性的、本能的恐懼呀。
我意識到,并不是我?guī)退麚?,他就不會怕了。而是這種油然而生的恐懼,一時半會無法緩解。
看著康康可憐兮兮的樣子,我知道,姐姐這回真的是把孩子嚇怕了。
04
可能有的人會說,知道怕就對了,這樣下回才不會再犯了。但是,利用恐懼來教育孩子,真的好嗎?
身邊有過這樣的例子:
以前小區(qū)里,經(jīng)常能夠聽到一位媽媽超高分貝地訓(xùn)斥自家的孩子,并時不時傳來孩子的哭喊。每到這種時候,小區(qū)里的大媽們就會說:
“小琴又在打她家兒子了,真的是造孽哦。”
“還不是她兒子喜歡拿家里的錢?”
“明明親生的還打這么狠!”
事實是確實打得特別狠,我見過幾次這家的兒子,身上經(jīng)常是青一塊紫一塊,有時候甚至還纏著紗布繃帶。
過了幾年,他們家吵得更激烈了,不僅有做母親的訓(xùn)斥,還有兒子的頂嘴。兩個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后來,很長時間,不只從什么時候起,他家的爭吵聲沒有了。聽說她家兒子已經(jīng)離家出走了。
再后來,有段時間街坊鄰居都對著他們指指點點,一問,那家兒子因為飛車搶劫被抓住了,已經(jīng)進(jìn)了監(jiān)獄。
05
孩子偷錢還要撒謊、頂嘴,我們做父母的,實在是很難忍住火氣。一巴掌下去的沖動,真的是一浪又一浪地涌上心頭。
然而,用打罵讓孩子屈服,容易讓孩子恐懼。最后,孩子服的只是我們手里的撣子、掃帚,并沒有從心底產(chǎn)生羞愧和內(nèi)疚,無法真正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用身體、身份、經(jīng)濟(jì)的優(yōu)勢,想要壓制他們、甚至操控他們。不把他們當(dāng)做獨立的個體,和他們?nèi)ソ涣鳒贤ā?/span>
到了孩子大了以后呢?等孩子有能力獨立了,能夠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我們以前的恐嚇和壓制,就只能變成束手無策的歇斯底里了。
那他們再犯下錯誤,就只能由他人,由社會去糾正和制裁了。再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想想,我們還是強(qiáng)忍下怒火,放下手中的雞毛撣子。
我們應(yīng)該用更有效的方法,根除“偷針”的毛病。
06
那么,當(dāng)孩子偷錢時,家長應(yīng)該怎么做呢?
1、聽聽孩子的心聲:為什么會偷偷拿錢?
帶過這么多學(xué)生,我時不時都能聽到一些家長,說起孩子拿家里錢的故事。
常見的,想吃零食,想買小玩具,想去網(wǎng)吧,家長不給錢。
但是,也另類的。有個女生飯量比較大,但她不好意思跟家里說,每次都是偷偷地拿錢。
還有的學(xué)生,在上學(xué)回家的路上,被高年級的不良學(xué)生,或校外社會青年威脅,要他們交“保護(hù)費”,孩子害怕又不敢跟家里說,只好拿家里的錢去給外面的人。
孩子偷錢背后的原因,原來不是我們腦補(bǔ)的那樣!
有的理由,我們聽了都很心疼,更不要說責(zé)怪可憐的孩子了!
所以,當(dāng)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偷錢時,先不要急于下結(jié)論,蹲下身子,認(rèn)真聆聽孩子的心聲,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可能錯怪了這個“偷錢”的孩子。
2、向孩子表達(dá)我們喜歡和討厭
跟很多人小時候一樣,我也拿過放在家里桌子上的零錢,那時候是為了收集干脆面里送的卡片。這么明顯的舉動很快就被發(fā)現(xiàn)了。
令我意外的是,雖然平時我媽打我并不算少,但是那一次,我媽卻沒有打我,而是一直在抹眼淚。
看著我媽抹眼淚,我也抱著我媽哭了起來。我媽擦了擦眼淚,抱著我的頭說:崽呀,媽媽真的非常不喜歡偷錢的孩子,你這樣做真的太讓我傷心了。
我聽了,哭得更厲害了。
她又為我拭去眼淚,盯著我說,“崽你答應(yīng)我,以后不管是哪里的東西,再也不要偷了,好不好。”
我抽噎著點了點頭,從此往后,我再也沒有偷過任何東西。
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對于對錯的分辨能力很弱,但是他們對于喜惡卻分得很清楚。
因此,我們當(dāng)爸媽的,與其和孩子講對錯,講大道理,不如告訴孩子:我們對于偷錢這件事,真的深惡痛絕,你真的想要做讓爸爸媽媽討厭的孩子嗎?
3、不要嚇唬孩子
有的媽媽卻有點不一樣:她們更喜歡嚇唬孩子:你再這樣下去,我就不要你了。
這和單純的表達(dá)喜惡,一點也不同。尤其是那些特別依戀母親的孩子,如果自己的媽媽總是用這樣的口吻,他們很可能會陷入被母親拋棄的恐懼中。
親子之間討論喜歡和討厭,是一種平等交流。但是恐嚇孩子,還是一種父母高高在上的方式。
說“不要你了”,并不會比打罵好到哪里去,甚至更糟。
4、保護(hù)好孩子的“羽毛”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不吃這一套,怎么辦?
其實,我們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小孩子都特別“好面子”。
不像我們大人長大了,臉皮也變厚了,變成老油條了。孩子更像是只特別漂亮的小鳥,他們的一大特點就是:特別愛惜自己的羽毛。
他做了一點好事,如果幫他到處宣揚,雖然可能會害羞,其實他開心得不得了。
他做了什么壞事,如果給他說出去,他會恨不得鉆到地底下去。
就是說,他們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在乎自己的名聲。
怎么善用這一點呢?
比如在這個短片中,面對兒子的偷竊行為,這位爸爸的做法很值得借鑒。
兒子偷偷地拿了超市里的巧克力,做父親的沒有直接發(fā)火,也沒有提著孩子的耳朵去讓他認(rèn)錯,而是循循善誘,耐心引導(dǎo)孩子。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這樣做,對自己的名聲和外界評價有著怎樣的影響。
兒子很快就意識到了錯誤,他羞愧地扭過頭去,使勁遮住自己的小臉,生怕被別人看見。還一邊承認(rèn)錯誤,歸還了巧克力。
所以,面對自家愛惜羽毛的小鳥,爸媽們要做的,就是告訴他們,什么事情會弄臟、會傷到他們的翅膀。
必要時,就給他們展示,他們潔白的羽毛,究竟是怎樣被弄到臟兮兮的。
孩子自然就會意識到,這樣的事情可不能做,我還要我美麗的小翅膀呢。
看著瑟瑟發(fā)抖的康康,我想,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偷竊確實是原則問題,但如果我們能夠更接近孩子的內(nèi)心,讓孩子從心底上摒棄這種毛病,是不是更好呢?
親愛的爸媽們,這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仍然還是我們掌心中,那只毛羽光鮮、純白無暇、令人疼愛的小鳥。
就像他剛剛出生,我們第一次見到他時那樣。
作者簡介:筆名姜一澤,一線初中語文教師。任職于湖南某市屬公辦國際中學(xué),學(xué)校AP課程中心高中畢業(yè)生,多被常青藤名校錄取。一澤愿同各位老師、家長一起,分享親子、學(xué)校的教育經(jīng)驗。本文首發(fā)家長微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