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
---
新年第一天頭等大事莫過于,
走親訪友,相互拜年。
在拜年的同時,總有一句話,
掛在嘴邊,呼之欲出。
“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
在大年初一這天,卻帶著巨大的魔力,
總是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要逢人便說。
想要拿到紅包,
可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搞定的。
俗話說,
拜年拜得好,紅包少不了。
過了這么多個“年”,你真的會拜年嗎?
作為流傳上了千年的傳統(tǒng)習俗,
在古代,拜年這件事,
更是被作為一種極為重要、盛大的儀式來對待。
據(jù)史料載:
拜年之風俗起源于漢初,
“漢高祖十月定秦,遂為歲首。”,
……
“則元旦慶賀,,始于漢高祖也”。
自此以后成為傳統(tǒng)習俗之一,
歷代相沿襲。
拜年,也逐漸發(fā)展成為歲首朝賀,
愈來愈受人重視。
拜年禮儀中有許多小細節(jié),稍不留意
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失禮的事情。
傳統(tǒng)的拜年禮儀到底是怎樣的?
為了不失禮,為了新年大紅包,
快快跟隨禮節(jié)君Get一下,
傳統(tǒng)的正確拜年禮儀吧!
初一拜年 三大禮儀
---
傳統(tǒng)拜年禮儀大多分為,
叩拜、吉拜、這三大類。
叩拜,
通常是未成年人使用的拜年方式。
當未成年人向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
需要行叩首大禮。
吉拜,就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
行禮時,雙手抱拳前舉,
左手握右手,拱手齊眉,
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后鞠躬。
作揖,也叫做抱拳禮。
多是平輩間的拜年,
并且男女有別。
標準的男子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
因為右手是攻擊手,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則相反,
但不抱拳,只壓手。
這和自古“男左女右”傳統(tǒng)一脈相承。
必須注意的是:
如果左右手反過來,是哀拳。
報喪、求饒才用的,
春節(jié)拜年時,一定不能搞錯!
因地適宜
---
雖然掌握了傳統(tǒng)的拜年禮儀,
但要注意的是,
不同地方,拜年儀式也各不相同。
在上海,客人來家拜年,
互致祝賀后,
主人要以茶果招待,
并敬上兩只白糖或紅糖水煮的“水泡蛋”。
在臺灣,客人登門后,
主人家要請他“食甜”。
先請客人嘗紅棗、糖果之類的甜料,
再請他紅棗茶這樣的甜茶,
以表示圓滿親密。
在廣州,
主人會用一個八果盒來招待客人。
盒子的正中裝上紅瓜子,
周圍則是蓮子、馬蹄、蓮藕等白色食物。
主人請吃時,
要說“拗金”。
再請吃時要說“拗銀”。
如果是沒有結(jié)婚的少年或小孩來拜年,
受拜者一定要給些“利市”(紅包)。
拜個年
---
最后禮節(jié)君借一首打油詩
向大家拜個年。
一拜全家好,二拜收入高;
三拜不變老,四拜煩惱消;
五拜兒女孝,六拜幸福繞;
七拜困難少,八拜憂愁拋;
九拜平安罩,十拜樂逍遙!
· 今日互動 ·
^
說一說,
你的家鄉(xiāng),拜年時有哪些習俗呢?
禮節(jié)君將選出19個留言,
給19位幸運兒發(fā)一個意頭美麗的現(xiàn)金紅包!
(該活動最終解釋權(quán)歸于有禮有節(jié)微所有)
--
圖片來自《傳家日歷》,版權(quán)歸有禮有節(jié)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