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洗凈的羊肝、肺、頭及骨架,一同下冷水鍋,快開鍋時把浮沫撇凈,并及時加一次冷水,再撇凈浮沫,鍋開40分鐘后,將先熟的羊肝撈出,剩下的下水、骨架、肉等煮熟撈出,將羊骨頭上的肉撕下,把初次熬的湯倒出備用。
去肉的羊骨架、頭骨洗凈砸碎,再放入鍋內(nèi)用大火滾熬,將羊的骨髓、大腦全部熬入湯內(nèi),待湯呈乳白色有凝糊時為宜。二次湯和一次湯不可攪混,另放備用。
殺羊時的鮮血加冷水1倍并放適量精鹽攪勻,待血凝結(jié)后用尖刀割成方塊,放入熱水中,用勺子慢慢攪,以防粘鍋,把血浸透后,切成2厘米長的小方條,放入冷水中備用。
羊油炸好,用溫火化開(不宜用大火),倒入曲沃望絳村產(chǎn)的辣椒粉,制成羊油辣子備用。
選用待綠的大蔥上節(jié),切成細段備用。
將煮熟的羊肉、下水切成薄片混合起來備用。
把熬好的一、二次羊湯各半混合,將切好的羊下水、羊肉、羊血條對入羊湯鍋內(nèi),當(dāng)湯將沸時,放入羊油辣子、蔥段、精鹽即成。
1、熬羊湯時不宜先放鹽,且火候宜先大火熬白,再變小火熬味;
2、羊頭,蹄等一定要將羊毛燙烙干凈;
3、兩次的湯合在一起熬時鍋不宜太沸。
湯似白乳,毫無膻味,油而不膩,質(zhì)醇味鮮,香味撲鼻。
在晉南長期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曲沃縣好地方,夏豆糕、冬雜割,四季饸饹,加麻饦(即麻花)"。每到冬季,來曲沃的人,總要吃一碗當(dāng)?shù)氐难螂s割(又稱羊頭菜)。相傳,1259年(元憲宗九年)忽必烈率元軍南下,其母莊圣太后隨軍,在曲沃高顯鎮(zhèn)患病,祖?zhèn)麽t(yī)郎許國楨奉旨給太后治病,病好后許被留蒙帳,其母韓氏也應(yīng)邀做了御廚。當(dāng)時蒙人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韓氏甚感可惜,就將"羊下水"洗凈,熬成羊湯,配以大蔥,佐上辣椒飲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