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劑
七厘散
【組成】血竭 麝香 冰片 乳香 沒藥 紅花 朱砂 兒茶
【方歌】七厘散治跌打傷,血竭紅花冰麝香,乳沒兒茶朱共末,外敷內(nèi)服均見長。
【功用】活血散瘀,止痛止血。
【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并治一切無名腫毒,燒傷燙傷等。
【配伍特點】既可祛瘀行氣,消腫止痛,又可收斂清熱,生肌止血,是外敷、內(nèi)服的傷科常用方劑。對外傷瘀血作痛,或血流不止,確有良效;對內(nèi)傷之血瘀疼痛,吐血等證,也有較好療效。
失笑散
【組成】五靈脂 浦黃
【方歌】失笑靈脂蒲黃同,等量為散釅醋沖,瘀滯心腹時作痛,祛瘀止痛有奇功。
【用法】共為細末,黃油或醋沖服;亦可作湯劑。
【功用】活血祛瘀,散結(jié)止痛。
【主治】瘀血停滯證。心腹刺痛,或產(chǎn)后惡露不行,或月經(jīng)不調(diào),少腹急痛等。
【配伍特點】諸藥合用,藥簡力專,共奏祛瘀止痛,推陳出新之功,使瘀血得去,脈道通暢,則諸癥自解。前人運用本方,悲者每于不覺中,諸癥悉除,不禁欣然而笑,故名“失笑”。
【加減應用】兼見血虛者合四物湯同用,疼痛劇者,加乳香、沒藥、元胡化瘀止痛。
活絡效靈丹
【組成】當歸 丹參 乳香 沒藥
【方歌】活絡效靈用丹參,當歸乳香沒藥存,癥瘕積聚腹中痛,所服此方可回春 。
【功用】活血祛瘀,通絡止痛。
【主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腿痛臂痛,跌打瘀腫,內(nèi)外瘡瘍,以及癥瘕積聚等。
【配伍特點】本方祛瘀止痛之力頗強,為治療血瘀所致之心腹諸痛,癥瘕積聚,以及跌打損傷的常用方。
止血劑
黃土湯
【組成】甘草 干地黃 白術(shù) 附子 阿膠 黃芩 灶心黃土
【方歌】黃土湯中芩地黃,術(shù)附阿膠甘草嘗,溫陽健脾能攝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證。大便下血,先便后血,以及吐血、衄血、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方義】
1.灶心黃土(即伏龍肝),辛溫而澀,溫中止血,用以為君。
2.白術(shù)、附子溫陽健脾,助君藥以復脾土統(tǒng)血之權(quán),共為臣藥。
3.然辛溫之術(shù)、附易耗血動血,且出血者,陰血每亦虧耗,故以生地、阿膠滋陰養(yǎng)血止血;與苦寒之黃芩合用,又能制約術(shù)、附過于溫燥之性;而生地、阿膠得術(shù)、附則滋而不膩,避免了呆滯礙脾之弊,均為佐藥。甘草調(diào)藥和中為使。
4.諸藥合用,共呈寒熱并用,標本兼顧,剛?cè)嵯酀呐湮樘攸c。此方為溫中健脾,養(yǎng)血止血之良劑,故吳瑭稱本方為“甘苦合用,剛?cè)峄ā保ā稖夭l辨》)。
【加減應用】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以止血;若氣虛甚者,可加人參以益氣攝血;胃納較差者,阿膠可改為阿膠珠,以減其滋膩之性。脾胃虛寒較甚者,可加炮姜炭以溫中止血。
【注意事項】凡熱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十灰散
【組成】大薊 小薊 荷葉 側(cè)柏葉 茅根 茜根 山梔 大黃 牡丹皮 棕櫚皮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用法】燒炭存性,為末;亦可作湯劑。
【功用】涼血止血。
【主治】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鮮紅,來勢急暴,舌紅,脈數(shù)。
【配伍特點】寓止血于清熱瀉火之中,寄祛瘀于涼血止血之內(nèi)。為急救止血方劑。
膠艾湯
【組成】川芎 阿膠 艾葉 甘草 當歸 芍藥 干地黃
【方歌】膠艾干地草芍藥,當歸川芎共成方。
【功用】補血止血,調(diào)經(jīng)安胎
【主治】婦人沖任虛損,血虛有寒證。崩中漏下,月經(jīng)過多,淋漓不止,或半產(chǎn)后下血不絕,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配伍特點】諸藥合用,以補血止血為主,兼以調(diào)經(jīng)安胎,標本兼顧,為治療血虛崩漏以及安胎的常用方劑。
真槍實練
(1)由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沒藥、紅花、朱砂、孩兒茶組成的方劑是(2003-46.)
A仙方活命飲
B,活絡效靈丹
C.七厘散
D.牽正散
E.復元活血湯
(2)乳香與沒藥同用的方劑是(2011-155.)
A.活絡效靈丹
B.七厘散
C.仙方活命飲
D.犀黃丸
(3)下列各項中,可用活絡效靈丹治療的有(2012-160.)
A.腿臂疼痛
B.跌打瘀腫
C.癥積
D.瘡瘍腫痛
(4)下列何藥不是黃土湯的組成藥物(1993-42.)
A.干地黃
B.黃芪
C.炮附子
D.阿膠
E.甘草
(5)黃土湯中配伍黃芩的意義(1997-111.)
A.反佐
B.反治
C.兩者均是
D.兩者均非
(6)黃土湯中配伍黃芩的主要用意是(2009-56.)
A.制約溫燥
B.清熱燥濕
C.瀉火堅陰
D.清腸止血
(7)功能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的方劑是(2014-49.)
A.黃土湯
B.歸脾湯
C.溫脾湯
D.健脾丸
(8)大黃、梔子同用的方劑是(1997-145.)
十灰數(shù)
B.八正敢
C.涼膈散
D.茵陳蒿湯
(9)膠艾湯主治(1992-52.)
A.陰虛內(nèi)熱,沖脈不因之崩漏
B.脾氣虛弱,沖脈不固之崩漏
C.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崩漏
D.沖任虛損,陰血不守之崩漏
E.少腹痰阻,血不循經(jīng)之崩漏
答案與解析
(1)C。七厘散的組成藥物有八味藥,既可祛瘀行氣,消腫止痛,又可收斂清熱,生津止血,是外敷、內(nèi)服的傷科常用方劑。
(2)ABCD。活絡效靈丹組成:當歸、丹參、乳香、沒藥;七厘散組成:血竭、麝香、冰片、乳香、沒藥、紅花、朱砂、兒茶;仙方活命飲組成:白芷、貝母、防風、赤芍、當歸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沒藥、金銀花、陳皮;犀黃丸組成:犀黃、麝香、乳香、沒藥、黃米飯,搗爛為丸,陳酒送下。
(3)ABCD。
(4)B。黃土湯的組成有甘草、干地黃、白術(shù)、附子、阿膠、黃芩、灶心黃土,并無黃芪,主治“脾陽不足,脾不統(tǒng)血證。”
(5)D。方中黃芩苦寒,能制約白術(shù)、附子過于溫燥之性,為佐制之藥,并非反佐。
(6)A。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黃土湯遣藥配伍意義的理解情況。黃土湯主治脾陽不足,中焦虛寒,血失統(tǒng)攝所致的便血。是證不從本治,難期必效,所以除重用灶心黃土溫中止血更配伍炮附子溫脾助陽,白術(shù)、甘草益氣健脾,以復其統(tǒng)血攝血之權(quán)。然失血日久,陰血俱耗,且“血宜涼宜靜”,驟用溫熱辛燥之品,須防傷陰動血,故佐以阿膠、地黃養(yǎng)陰潤燥,補血止血,既顧陰血之虛,又助止血之效;再用苦寒之黃芩,與干地黃同用,監(jiān)制術(shù)、附之溫燥,以防辛熱溫燥傷陰動血。
(7)A。此題旨在考查黃土湯的功效。歸脾湯功效益氣補血,健脾養(yǎng)心。溫脾湯功效攻下冷積,溫補脾陽。健脾丸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8)ABCD。大黃、梔子合用有清熱瀉火,祛濕熱,通腑等作用,四個方中均有二藥。
(9)D。膠艾湯側(cè)重養(yǎng)血止血,兼以調(diào)經(jīng)安胎,是標本兼治之方,既可用于沖任虛損、血虛有寒的月經(jīng)過多、產(chǎn)后下血不止,又可用治妊娠胎漏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