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
1、治肺寒卒咳嗽。
細辛半兩(搗為末),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上藥,于鐺中熔蠟半兩,次下酥一分,入細辛、杏仁,丸如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含化咽津。
2、治咳逆上氣。
杏仁三升,熟搗如膏,蜜一升,為三分,以一分內(nèi)杏仁搗,令強,更內(nèi)一分搗之如膏,又內(nèi)一分搗熟止。先食已含咽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過半方寸匕,則痢。
3、治久患肺喘,咳嗽不止,睡臥不得者。
杏仁(去皮尖,微炒)半兩,胡桃肉(去皮)半兩。上件入生蜜少許,同研令極細,每一兩作一十丸。每服一丸,生姜湯嚼下,食后臨臥。
4、治上氣喘急。
桃仁、杏仁(并去雙仁、皮尖,炒)各半兩。上二味,細研,水調(diào)生面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蜜湯下,微利為度。
5、治氣喘促浮腫,小便淋瀝。
杏仁一兩,去皮尖,熬研,和米煮粥極熟,空心吃二合。
6、治肺病咯血。
杏仁四十個,以黃蠟炒黃,研,入青黛一錢,作餅,用柿餅一個,破開包藥,濕紙裹,煨熟食之。
7、利喉咽,去喉痹,痰唾咳嗽,喉中熱結(jié)生瘡。
杏仁去皮熬令赤,和桂末,研如泥,綿裹如指大,含之。
8、治久病大腸燥結(jié)不利。
杏仁八兩,桃仁六兩(俱用湯泡去皮),蔞仁十兩(去殼凈),三味總搗如泥;川貝八兩,陳膽星四兩(經(jīng)三制者),同貝母研極細,拌入杏、桃、蔞三仁內(nèi)。神曲四兩研末,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早服三錢,淡姜湯下。
9、治暴下水瀉及積痢。
杏仁二十粒(湯浸去皮尖),巴豆二十粒(去膜油令盡)。上件研細,蒸棗肉為丸,如芥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食前。
10、治上氣,頭面風,頭痛,胸中氣滿賁豚,氣上下往來,心下煩熱,產(chǎn)婦金瘡。
杏仁一升,搗研,以水一斗濾取汁,令盡,以銅器螗火上從旦煮至日入,當熟如脂膏,下之。空腹酒服一方寸匕,日三,不飲酒者,以飲服之。
11、治眼疾翳膜遮障,但瞳子不破者。
杏人三升(湯浸去皮尖、雙人)。每一升,以面裹,于煻灰火中炮熱,去面,研杏仁壓取油,又取銅綠一錢與杏油同研,以銅箸點眼。
12、治鼻中生瘡。
搗杏仁乳敷之;亦燒核,壓取油敷之。
13、治諸瘡腫痛。
杏仁去皮,研濾取膏,入輕粉、麻油調(diào)搽,不拘大人小兒。
14、治犬嚙人。
熬杏人五合,令黑,碎研成膏敷之。
杏花:
治婦人無子,不孕。
杏花、桃花,陰干為末,和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杏葉:
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
杏葉,銼,煮令濃,及熱潰之,亦可服之。
杏枝:
治墜馬撲損,瘀血在內(nèi),煩悶。
杏枝三兩。細銼微煞,好酒二升,煎十余沸,去渣。分為二服,空心,如人行三、四里,再服。
「用法用量」
杏仁:
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
杏花:
內(nèi)服:煎湯,6-9g。
杏葉:
內(nèi)服:煎湯,3-10g;
外用:煎水洗。
杏枝:
內(nèi)服:12-15克。
杏樹皮:
內(nèi)服:煎湯,30-60g。
杏樹根:
內(nèi)服:煎湯,30-60g。
「禁忌」
杏仁:
過量服用苦杏仁,可發(fā)生中毒,表現(xiàn)為眩暈,突然暈倒、心悸、頭疼、惡心嘔吐、驚厥、昏迷、紫紺、瞳孔散大、對光反應(yīng)消失、脈搏弱慢、呼吸急促或緩慢而不規(guī)則。若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中毒者內(nèi)服杏樹皮或杏樹根煎劑可以解救。
陰虛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