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雁門有個叫解叔謙的人,對自己的母親非常孝順。其母癱瘓在床多年,解叔謙始終精心為其四處尋醫(yī)問藥,久不嫌煩。雖然看了遠近很多名醫(yī),吃了很多湯藥,解叔謙母親的病卻一直沒有起色。 一天深夜,解叔謙沐浴焚香,跪于庭院,求神賜方。忽然空中飛過一鳥,叫著:“丁公藤,丁公藤?!?span>解叔謙喜出望外,次日便去藥鋪求購。被告知無丁公藤可售后,解叔謙又遍訪民間,人們皆不識此藥。 一位老人告訴解叔謙去宜都山尋找或許可得。解叔謙攜帶干糧,遠上宜都山尋覓。連續(xù)三日尋找,解叔謙皆沒有見到丁公藤的蹤影。第四日,解叔謙在山中遇一位老翁伐木,樹上一藤,角葉如丁,其繞如蛇,便拜問老翁可識丁公藤,老翁停斧,笑指樹上青藤道:“我即丁公,種藤于此。取藤五斤,切斷煎汁過濾,同曲米釀飲便可?!?/span> 解叔謙大喜,回家后依法制備,老母親服后很快痊愈。解叔謙將丁公藤推薦給鄉(xiāng)親,治愈了當?shù)卦S多人。 丁公藤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或光葉丁公藤的干燥藤莖,全年均可采收。中醫(yī)認為丁公藤性味辛溫,有小毒,歸肝、脾、胃經(jīng),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強腰膝、除痹痛的功效,臨床可用于治療風濕痹痛、半身不遂、跌打腫痛等。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