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苓散出自《傷寒論》。為祛濕劑,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效。主治膀胱氣化不利之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或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目眩暈;或短氣而咳;或水腫、泄瀉。陳老用其治療小便不解或解之不暢取得明顯療效。
關鍵詞:五苓散癃閉陳學忠
正文:
1、病案:
患者:何××,男,74 歲,2018年3月5日初診。
主訴:小便不利,量少10余日,加重3天。
現(xiàn)病史:患者老年男性,有前列腺增生病史,近期因工作勞累,出現(xiàn)小便不利,甚至不解,小便次數(shù)偏多,量少,小腹脹滿難耐。遂就診于省級院,西醫(yī)診斷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急性尿路感染,囑患者住院,予以插尿管排出小便,待小便解出后2天,自主拔除尿管,并自服消炎藥,但患者仍排尿困難,且出現(xiàn)尿痛,尿道出血現(xiàn)象,遂就診于我科?,F(xiàn)癥見:患者小便不利,甚至不解,小便次數(shù)多,量少,尿痛,并伴有少量出血,小腹脹,大便干結,眠欠佳,精神欠佳,舌質偏紅,苔薄白,少津液,脈弱。
既往史:高血壓??;高脂血癥;2型糖尿??;前列腺增生癥 。
診斷:癃閉陽虛血瘀水停證
治法:溫陽利水,化淤通絡
方藥:五苓散加味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澤瀉30g
豬苓15g 生白術120g 枳實30g 琥珀6g(沖服)
川牛膝30g 炙甘草15g 砂仁15g(后下)炒黃柏20g
阿膠15g 水蛭6g
4劑,水煎,溫服,1劑/天,3次/日。
2018年3月8日二診:患者自訴服藥后第二天小便通暢,出血現(xiàn)象消失,尿量較前明顯增多,大便也好解了,人也有精神了,昨日起再次出現(xiàn)腹脹不適,小便有不利現(xiàn)象,舌質偏紅,白苔,脈弱??紤]水蓄不化,郁遏陽氣,故在前方基礎上去止血的阿膠加益氣、溫陽、通絡之藥,具體用藥如下:
肉桂10g 桂枝60g 茯苓30g 澤瀉30g
豬苓15g 生白術120g 枳實30g 琥珀6g(沖服)
川牛膝30g 炙甘草15g 砂仁15g (后下) 炒黃柏20g
黨參30g 水蛭6 白附片30g(久煎) 生姜3片
三棱15g 王不留行30g
3劑,水煎,溫服,1劑/天,3次/日。
2018年3月12日三診:患者訴藥后效果沒有初診時效果明顯,仍會出現(xiàn)小便不利,甚至不解,近2日出現(xiàn)頭昏、胸悶等不適,考慮水飲上犯,阻遏清陽,則頭昏不利;水停中焦故見胸悶不適,故在2018年3月5日處方基礎上去滋補的阿膠,加穿山甲軟堅散結,化淤通絡,用藥如下: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澤瀉30g
豬苓15g 生白術120g 枳實30g 琥珀6g(沖服)
川牛膝30g 炙甘草15g 砂仁15g(后下)炒黃柏20g
穿山甲粉10g (沖服)水蛭6g 3劑,水煎,溫服,1劑/日,3次/日 。
2018年3月15日四診:患者訴藥后諸癥明顯好轉,腹脹感,尿痛感均消失,頭昏,胸悶感亦消失,排尿正常,但昨日再次出現(xiàn)小便解之不暢,尿量偏少之癥,大便已正常,舌質偏紅,苔薄白,脈弱??紤]水濕內停,膀胱氣化失司,故在上方基礎上豬苓加量,增強利水滲濕之功,以通小便。用藥如下: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澤瀉30g
豬苓30g 生白術120g 枳實30g 琥珀6g(沖服)
川牛膝30g 炙甘草15g 砂仁15g(后下)炒黃柏20g
穿山甲粉10g (沖服)水蛭6g 3劑,水煎,溫服,1劑/日,3次/日 。
2018年3月21日五診:患者就診時,十分欣慰,訴小便問題已經(jīng)治愈,大便偏干,頭昏、脹,自覺身體有潮熱現(xiàn)象,舌體略胖,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緩。
考慮虛陽上浮,遂在前方基礎上加溫腎潛陽之藥,大便較前明顯改善,所以前方去枳實,白術減量具體用藥如下:
肉桂10g 桂枝30g 茯苓30g 澤瀉30g
豬苓30g 生白術60g 琥珀6g(沖服)川牛膝30g
炙甘草15g 砂仁15g(后下)炒黃柏20g 穿山甲粉10g (沖服)水蛭6g 肉桂10g 炙龜板30g 白附片30g(久煎)
3劑,水煎,溫服,1劑/日,3次/日
2、討論:此案患者為老年男性,腎元虧虛年老體虛,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氣不化水,是以“無陽則陰無以化”,而致尿不得出,而成癃閉?!端貑枴れ`蘭秘典論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小便的通暢,有賴于膀胱的氣化,因此,本病的病位在膀胱。故初診時用五苓散加溫陽,通絡,開竅之藥,用利水滲濕,溫陽通絡之法,取得良好療效。
二診時見患者有腹脹之癥,且患者形體肥胖,精神欠佳,考慮脾虛清氣不能上升,則濁氣難以下降,小便因而不通,而成癃閉。故《靈樞·口問》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遂在前方基礎上加了黨參益氣,加大桂枝用量,增強溫陽化氣之力,加三棱,王不留行等藥物通絡。
三診時患者訴服藥后效果沒有初診時效果明顯,仍會出現(xiàn)小便不利,甚至不解,近2日出現(xiàn)頭昏、胸悶等不適,考慮水飲上犯,阻遏清陽,則頭昏不利;水停中焦故見胸悶不適,從中可見,初診時我們以溫陽化氣、利水滲濕是準確的,并不宜多用通絡之藥,遂用2018年3月5日處方去阿膠后加穿山甲,予以軟堅散結,化通絡。
四診時,患者精神好轉,訴藥后癥狀明顯好轉,腹脹感,尿痛感均消失,頭昏,胸悶感亦消失,因就診前一天又出現(xiàn)小便不暢,尿量偏少之癥,遂在前方基礎上,豬苓量加大,增強利水滲濕之效,以通小便,繼服藥物鞏固治療。
五診時患者訴小便問題已經(jīng)恢復正常狀態(tài),大便偏干,頭昏、脹,自覺身體有潮熱現(xiàn)象,遂在前方基礎上加溫腎潛陽之藥,大便較前明顯改善,所以前方去枳實,白術減量。
此乃五苓散加味治療癃閉的一典型案例,陳老辨證施治,靈活運用經(jīng)方,臨床思維活躍,治療過程每次藥物的加減,以及取得的療效,都在探索與討論中進行,這種精神值得吾輩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