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這個問題我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今天來這里總結(jié)一下:
我就用有《我最愛的女人們》蔡少芬一家人的那期,里面蔡少芬的和婆婆相處的事例來給大家分析婆媳矛盾的根源。
那一期節(jié)目播出后,蔡少芬的婆婆被罵上了熱搜。為什么?原因有三點:
1.蔡少芬和張晉走散了,張晉提議先找到蔡少芬,可是婆婆拒絕了,先回酒店再說。
2.回酒店后,蔡少芬還是很久沒有回來,張晉因為擔(dān)心要出去尋找,婆婆竟然問了一句:”找誰呢?“
難不成在婆婆的眼里蔡少芬不是一起同行的家人嗎?
3.蔡少芬終于回酒店了,可是因為前期耗費精力太大,身體不舒服,就一直躺著不說話。但是蔡少芬的婆婆則不顧蔡少芬的感受,一個勁的瞎逼逼,嘮叨個不停,把所有的原因只歸為蔡少芬一個人。
以上做了媳婦的女人,可以把自己帶入到蔡少芬的身份中感受一下。
我的感受就是:婆婆從股子里面就沒有把媳婦當(dāng)成是一家人,不是親媽就無法真實的在媳婦難受的時候做到感同身受。
婆媳畢竟不是母子,正常的母親在知道自己孩子沒見的時候,第一想到的就是先找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心會揪著疼。
正常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不舒服的時候,第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安慰和減輕不舒服感。就像我如果累了回到我媽家,我媽第一會做的就是給我先端杯水,然后就是各種水果,再然后就是詢問肚子餓了想吃什么。
抱怨也會,但是肯定是在給我做這些事情的同時。
所以總結(jié):婆婆就是婆婆,媽就是媽,婆婆是不能當(dāng)作媽的,如果認(rèn)識不到這點,你就會以媽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婆婆,等真實的看到婆婆做的不能讓你滿意的時候,你的心里會不平衡,你和婆婆的矛盾也會多更多。
現(xiàn)代的很多女人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相對來說比較獨立,喜歡自由??墒?,如果遇到一個強(qiáng)勢,愛管事,什么事情都要按照她的想法來的婆婆,那就無法自由了。
我見過的一個婆婆,強(qiáng)勢的要求兒子和媳婦每天必須回家吃她親手做的飯菜,結(jié)婚后兒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須要經(jīng)過她的同意,媳婦算是性格軟弱的,可就這也無法接受。
可是在婆婆哪里:我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們好。但是,早成年的人有自己的思維,連自己親媽管都會覺的煩,更不要說是婆婆了。
節(jié)目中,蔡少芬的婆婆在蔡少芬回酒店以后的嘮叨也同樣是出于好心,可是方式確實讓人討厭,除了帶給蔡少芬壓迫和煩悶,還有什么?
女人結(jié)婚后,婆家擠不進(jìn),娘家回不去。很多和婆婆在一起住的人,很難找到歸屬感。
在節(jié)目中,蔡少芬的婆婆有幾次數(shù)落蔡少芬的時候,都是在張晉先說了蔡少芬后,她才跟著鸚鵡學(xué)舌一樣的一起數(shù)落的。
婆婆和老公一起數(shù)落蔡少芬的行為,會帶給蔡少芬什么感覺呢?
人家是母子連心,我就是個外人,本來也許孤獨的感覺不是很強(qiáng)烈,但是,因為母子一起批斗則讓孤獨感加重。
讓媳婦失去了融入感,多了邊緣感。妥妥的感覺自己真的就是個外人。
以上三點大家可以感受一下,看看是不是很多矛盾的根源均來源與此。
我是情感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喜歡研究婚戀,兩性關(guān)系,痛恨道德說教,喜歡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問題,如果喜歡歡迎關(guān)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