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是當前熱議的教育話題之一。上好勞動教育這門必修課,不僅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應然之道,也是培養(yǎng)具有勞動情懷和勞動本領的合格人才,使其能夠擔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時代重任的必然之舉。
當前,家長舍不得讓孩子勞動,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xiàn)象并非個例;學校不重視勞動教育,學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現(xiàn)象也并不鮮見。因此,在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不愛勞動、不參加勞動也不會勞動等現(xiàn)實問題,引起教育領域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
如何加強學校勞動教育?這方面的成功經(jīng)驗、總結論著可謂相當豐富。筆者以為,勞動教育要“補短板”或者說值得我們反思的現(xiàn)象還有其三。
其一,家長、教師言行中的“反向教育”現(xiàn)象。“勞動最光榮”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當我們煞費苦心地通過思想教育來強化學生勞動意識時,要注意家長、教師不經(jīng)意的言行產(chǎn)生的“負作用”。比如,看到環(huán)衛(wèi)工人在清掃街道,家長則領著孩子遠遠避開,甚至不失時機地“教育”孩子:“你看,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只能掃大街了……”這看似在教育孩子要勤奮讀書,卻無形中抹黑普通勞動者,貶低勞動者形象,否定勞動的價值。再比如,有學生違反紀律,班主任懲罰違紀學生打掃一個星期的教室地面。對違紀學生進行懲戒教育、由學生打掃教室本都無可厚非,但將兩者聯(lián)系在一起,會不會讓學生產(chǎn)生“勞動是不光彩的”“‘好學生’可以不用勞動”等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呢?因此,我們應注意,不可一方面大張旗鼓地進行勞動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卻因為言行失當而在隱性層面否定勞動教育。
其二,日常生活中的浪費現(xiàn)象。筆者以為,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當從尊重勞動者開始,尊重勞動者當從珍惜勞動成果開始。勞動教育重“術”(勞動技能)更要重“道”(勞動情感),在一定意義上,涵養(yǎng)學生的勞動情感遠比訓練學生的勞動技能更能發(fā)揮先決性作用。學校教育學生熱愛勞動,須家校合力,其中首要應解決鋪張浪費、不愛惜勞動成果的問題?,F(xiàn)在,經(jīng)濟條件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中的浪費現(xiàn)象也司空見慣,比如學生挑食、隨意剩飯剩菜等似乎都已習以為常,但恰恰因為學生不懂得“一粒米”“一滴油”“一寸布”的來之不易,所以難以理解勞動的艱辛與偉大,更難以認同勞動并尊重勞動。因此,浪費行為本身其實是對勞動的“不敬”,而學校的勞動教育,就須將珍愛勞動成果這一修養(yǎng)根植于學生內心,根植于日常生活。
其三,學校勞動教育的窄化現(xiàn)象。應該說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主要在家庭,家庭是勞動教育的“鮮活課堂”。從這個角度來說,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就顯得尤為關鍵。學校承擔著全面育人的教育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是學校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前,學校課程中普遍沒有專門設置“勞動”這一課程,有些學校將手工制作等活動課程作為勞動課程合并在綜合實踐課程中,也有些學校將一些勞動技能培訓安排在社團活動之中,甚至還有一些學校的勞動教育只是喊在口頭上,因為抓學生勞動遠沒有抓考試分數(shù)“叫座又叫好”,這些都暴露出學校勞動教育的窄化、弱化問題。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學校教育一定要主動順應,積極轉變,將勞動教育融入新時代的教育改革發(fā)展之中,尤其要充分認識到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正在推動勞動轉型、勞動者“轉身”的趨勢。
未來社會是一個充滿機遇又充滿挑戰(zhàn)的社會,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相應的勞動本領、勞動專長,才能立足于時代大潮。因此,學校勞動教育要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豐富勞動教育內涵、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外延,將課程設置與前瞻性的項目化任務結合起來,將學生個性特長愛好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通過多樣化的勞動實訓平臺,促進學生在勞動教育中主動、生動地發(fā)展,同時還可將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讓勞動教育為學生點燃理想的火種,為學生奔向美好未來生活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