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少兒音樂教育表面上看起來一片繁榮,各種培訓機構(gòu)、琴行應運而生,也有無數(shù)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一畢業(yè)就開始教學。
但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內(nèi)心抵觸音樂學習,音樂學習半途而廢。這其中有孩子天性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存在的教學方向偏差以及家長教育理念誤區(qū)導致的。
對于一個希望孩子從小就能在音樂學習中有出色表現(xiàn)的家長,究竟如何做才能避免陷入人云亦云的誤區(qū)?
如何能讓孩子的音樂學習有一個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
音樂教育到底該如何啟蒙?
孩子怎么樣才能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來而不去抵觸呢?
聽聽著名音樂專家、央視特約作曲家蔣舟老師怎么說。
首先應避免陷入幾個誤區(qū),關(guān)于家長對孩子音樂教育的誤區(qū)有很多,主要列舉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
盲目從眾
很多家長被問到為什么讓孩子學樂器、學唱歌,她會說因為大家都在學,所以不學怕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這種想法和對音樂教育的理解是不對的。
每一個孩子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可以用統(tǒng)一的學習模式和規(guī)律來教導孩子。
而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定下了錯誤的方向,那么極有可能在未來,就會讓孩子逐漸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或者說抹殺了他在音樂某些方面的真正特長。
現(xiàn)在由于盲目從眾心理學習鋼琴的孩子非常多,因為學的人太多,不僅很多高校已經(jīng)不把鋼琴列為特長生考慮的范圍,而且從專業(yè)領(lǐng)域來說,鋼琴藝考生的競爭也比其他領(lǐng)域要激烈得多。
要想取得好成績或者脫穎而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也讓今天學習鋼琴的孩子即便考過了十級,也有很多都不能堅持到最后,甚至長大后完全忘了曾經(jīng)學過的曲目,最終“泯然眾人矣”。
花錢越多越好
還有的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培訓機構(gòu)或者老師手里就管了,覺得只要多花點錢,就一定能夠享受到更加完善的服務,以為找到了檔次高的老師,孩子就一定能夠有成就,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謬誤。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大多數(shù)培訓機構(gòu)終歸是以盈利為目的,出發(fā)點和家長往往有本質(zhì)的不同,所選取的專業(yè)方向,也未必適合孩子,甚至有可能花錢越多孩子越累,卻根本收不到預想的效果。
要知道有很多天賦很好的孩子,甚至不用花什么錢,就可以把自己在音樂某方面的天賦發(fā)揮的很好。拿作者本人蔣舟來說,從小到大在音樂學習上幾乎沒有花過錢,中學時代還寫歌賺過稿費……可見在音樂的學習方面,花錢多不見得收獲大。
用自己的喜好代替孩子
還有的家長,因為自己喜歡音樂,小時候又沒有機會去學習,于是希望孩子能夠彌補自己的遺憾。卻沒有真正去了解孩子自己的意愿,結(jié)果往往是孩子不買賬,拒絕走父母所希望的路,導致最后孩子自己的愛好不被家長認可,家長喜歡要求的孩子不愛,親子關(guān)系陷入緊張,造成家庭矛盾。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使命,做父母應該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并順勢引導,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和孩子一起學習讓自己對音樂有喜愛之情。
音樂演奏或延長本身是技術(shù)含量很高的門類,但是在音樂教學理念方面,有時候當局者迷,老師不見得比家長強,家長在幫助孩子選擇音樂學習教育時完全有理由讓自己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和孩子一起學習,讓自己也喜歡上音樂。。
1、建立自己在音樂領(lǐng)域的基本了解
很多家長說,音樂方面我什么都不懂,我對這個領(lǐng)域毫不了解,這其實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說法。沒有人生來什么都懂,音樂行業(y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玄乎,雖然有自己的特點和規(guī)律,但是通過學習和了解,包括來聽我們的少兒課程,也能建立起對這個領(lǐng)域的一些基本的觀點和思路的。尤其很多希望孩子在這方面有所收獲的家庭,家長就更有必要深入了解這個領(lǐng)域,從而理性規(guī)劃孩子的學習方向。
很多家長和老師一樣,都希望通過考級能夠證明孩子在音樂學習上取得的成績,但考級在很多時候并不能證明什么,,只能夠證明孩子每年會彈幾首固定的考級曲子而已。而孩子在更為重要的音樂素養(yǎng)、音樂基礎(chǔ)、音樂體系方面是否提升,老師和家長似乎并不怎么關(guān)心,當然很多老師甚至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2、形成自己的意見和思路
如何才能形成家長自己的意見和思路呢?我們可以前期做一些了解,和一些專業(yè)人士、培訓機構(gòu)和老師多做些交流。通常的培訓機構(gòu)和老師,對待少兒的音樂教育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觀點和理論,聽得多了和看的多了,在比較中鑒別,也就容易形成自己的觀點了。
以鋼琴學習為例,傳統(tǒng)的少兒鋼琴學習大多是在以考級為方向的引導下的進行的,通常每年只需要針對考級練幾首規(guī)定曲目,將一首曲子彈上百遍、千遍,直到再喜歡的曲子最后彈到想吐為止,于是很多原本愛音樂的孩子再也不愛音樂了,開始產(chǎn)生對學習音樂的叛逆和抵觸情緒。
其實這時候如果能夠轉(zhuǎn)換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孩子彈自己真心喜愛的樂曲,再加入流行鋼琴即興伴奏的學習,培養(yǎng)孩子的和聲感覺,甚至再引導孩子自彈自唱,這就很容易讓孩子真正能做到融會貫通,跳出單調(diào)技術(shù)練習的藩籬,感受到音樂的內(nèi)在情感和魅力,從而真正形成自己的音樂理解力和特長。
3、選擇最適合孩子的老師
不管是把孩子放在培訓機構(gòu),還是直接找老師學習,老師的選擇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并非老師的水平越高越好,其中也有一個適合的問題,只有適合孩子的老師才是最好的。
老師的教學特點,必須與孩子的年齡、個性相符合,有時候水平太高的老師對于程度太低的孩子來說,其實并沒有特別的優(yōu)勢,因為有可能老師會很缺乏耐性,或者有的老師以嚴厲著稱而有的孩子更適合被溫柔的對待,反之亦然。
孩子的學習需要循序漸進,長期的學習也通常不止是一個老師,和在學校上課的別無選擇不同,每個階段都完全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選擇不同程度和特點的老師。
第三,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決定。
不管是音樂教育的啟蒙還是其他學科的教育,都需要我們尊重孩子。我們秉承一個基本觀點就是要同孩子一起做決定,讓孩子參與到學習的步驟當中,一起思考,一起判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觀察孩子的特長
了解孩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觀察孩子的特長,越小的孩子,這種特長往往隱藏在孩子的一些看起來特別幼稚的行為當中。
比如說孩子可能突然會提出對某件樂器的要求,有的看起來似乎對他很遙遠,但是在最后呢,這種要求往往是孩子內(nèi)心深處真正的渴望,來得很珍貴,我們一定要學會正視孩子的這些細微的想法。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突然想學架子鼓,家長很苦惱,覺得女孩打架子鼓不好看,但是孩子的想法又非常的迫切,我給他的建議是,在這個時候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帶孩子到培訓機構(gòu)或琴行去試一試,不一定要買樂器,先試一試,學一學,如果孩子也未嘗不可以嘗試,凡事皆有可能,大家想想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故事脈絡吧。
2、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稍大一些就開始形成自己的一些主見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很經(jīng)常的和孩子交流,比如說現(xiàn)在選取的學習的音樂的方向是否習慣?對老師的教學有些什么樣的感受?
也許一開始不一定能夠很準確的找到孩子的定位,只要學會傾聽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就一定能夠找到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方向和定位。作為家長的我們,有很多窮其一生都沒能夠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業(yè),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在這些關(guān)系到孩子一生的大方向上多花些精力和心思呢?
3、激勵孩子自學
鼓勵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的重要,表揚和鼓勵會讓孩子不斷樹立學習的信心和勇氣。然而比鼓勵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和自學能力。
在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最開始孩子的學習往往是被動的,但是隨著學習的良性進展逐步就會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
被動轉(zhuǎn)為主動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孩子有很強烈的主動學習的欲望,這也是孩子最需要我們支持的時候。就算是有一些很幼稚的想法,我們也應該支持,有時可能會走些彎路,但因為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孩子往往也會從中收獲經(jīng)驗和教訓,而且更多的時候,挫敗能給孩子更深入人心的影響力。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而且應該幫助他學會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學習方向和學習步驟,而最終一旦讓孩子開始養(yǎng)成自我學習的習慣,那么后面的路就容易多了。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當中,家長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既要管控,又要引導,既要支持,又要放手,也只有讓自己和孩子一同學習和成長的家長,讓自己形成相對客觀的音樂教育理念的家長,才能夠真正幫助孩子,讓孩子少走彎路,從而真正的找到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點。
我們能陪孩子的時間有限,但若在陪伴中幫助孩子使其找到能讓其享受終身的美好豈不是做父母最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