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安童 有態(tài)度、不作秀!
2017年2月12日,“如東征收辦”在少年宮召開關于“2017年度如東縣房屋征收政策業(yè)務培訓班”、“縣城三號街區(qū)舊城改造項目房屋征收動員大會”。這標志著掘港該街區(qū)的拆遷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許多市民很關心此次如東拆遷決策高層對掘港老街區(qū)的文物保護是如何規(guī)劃的?是不是還會像幾年前那樣急功近利?!
每一幢由逝去時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頁觸手可及的活史書,接通歷史與現(xiàn)在。
大環(huán)境的變遷造就了許多無奈,也孕育著諸多希望。許多老建筑被拆除,只能留存在市民的記憶中。雖然鋼筋混凝土林立,但卻少了鳥語花香,總覺得少了很多的味道。
暫時幸免留存下來的老建筑、老物件,手工、尺寸、布局……
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文化的底蘊,這是現(xiàn)代建筑中所找尋不到的。
以下為目前部分現(xiàn)存“文物保護單位”
宋代掘港城隍廟為目前如東文物保護的最早考證
掘港三號街區(qū)位于人民路東側,東至煙墩橋市場,南至市河,北至江海東路。這里沒有大都市的匆匆腳步,唯有日光樹影的緩慢移動。在如東總能不期然的遇見一條老石街,“一馬穿三巷”的掘港老街巷有短有長。(三街,指掘港三條主要的石板街?!氨苯帧?、“南街”和連接兩街的一條街“豎街”。掘港石街所用條石每塊長3尺3寸,寬1尺,厚5寸,計用石料16225塊。)
倘若踱進,一不小心就會進入某戶人家的庭院,陌生的慌張弄醒了這幾百年老街,曾經的繁華已煙消云散,留給后人的只有那些纏綿的動人故事。
傍晚老街顏色,給我一種靜謐的幻覺。幾處簸錢聲,綠窗春睡輕。
細數(shù)掘港老街223年前的這一萬多塊石板及石上鐫刻的圖飾,特別喜歡灑落斑駁的光影,恬靜又安心,一杯香茗陪伴,足可以暢敘幽情。
我就想在這生活,沒有浮躁沒有喧囂沒有競爭沒有浮夸。
它還是那么親切,充滿了記憶的味道。
一切就是那么安靜,簡單。
很像小時候外婆家的午后,有陽光,暖的睜不開眼睛,有蟬鳴,卻一點也不煩躁。
老街古樸幽靜,靜下心來感受。
青磚鋪就的徑巷,在日久多年雨季肆擾下,沉積了不少青苔和蒿草,放眼望去仿佛是一條鋪滿綠意的路。風景或許是無須選擇,定格在任何一個角度,都是一副絕美的畫。
掘港石板老街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積淀了厚重的地方文化,它是不可復制、不可再生的城市資產!
請保護遺留古跡,守護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