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這里“問人于他邦”就是拜托使者到去拜訪異國(遠(yuǎn)地方)的朋友,一定是拜了又拜——這里的“拜”應(yīng)該是行拜送之禮,“再拜”則顯示孔子對于異國朋友的尊重與思念之情。就跟我們托人給別人捎信,尊重捎信的人,也就是尊重他鄉(xiāng)朋友。
【12】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dá),不敢嘗。
這里是記載季康子給孔子送藥的事,孔子行拜謝之禮,并收下來,說:我對于這個藥性并不了解,所以不敢“嘗”。
這里“拜而受之”是接受饋贈的禮,別人對你的好心,不接受不好,但是藥并非是普通的食物,不能輕易嘗試,一旦自己吃的身體不舒服,送藥的人反而會愧疚,所以說“不敢嘗”——明明白白告訴對方,這是孔子的“直道精神”?!墩撜Z集注》中楊氏解釋說“大夫有賜,拜而受之,禮也。未達(dá)不敢嘗,謹(jǐn)疾也。必告之,直也”。
【13】 廄(jiù)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這段話是記載孔子家里馬廄著火的事,孔子退朝回家,聽說這件事后,問道“有人受傷嗎?”而不問馬匹有沒有損傷。這就是孔子以人為貴的做事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