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無常師
【22】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因為孔門的弟子很多,大家在孔子去世之后,大家散布在各國傳道,對孔子推崇備至,所以就有人開始懷疑。這里衛(wèi)國的大夫公孫朝就問子貢“你們把孔子吹噓的這么厲害,那么他的學問是跟誰學的呢?”我們看一下子貢的答復。
“文武之道”不是文治武略,而是周文王、周武王時期的文化,子貢說,這些還沒有被掩埋,還是有人知道的,“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有賢德的人,懂得多一些,了解一些大的方面,而普通人,在小的方面還是記得一些的。接著子貢說“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我的老師從駕車、射箭、喪禮、祭祀等等,什么不學呢?他又哪里有固定的老師?——這就是所謂的“圣人無常師,以天下為師”。
孔子之學問
【23】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子貢曰:“辟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在孔子死后,子貢在各國的影響力很大,所以魯國大夫叔孫武叔(魯國三桓之一)在朝廷上跟其他的官員們說“子貢比孔子有學問,有能力”,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子服景伯(魯國大夫),他聽到這句話之后,回來告訴子貢。
子貢回答說:“辟之宮墻”,如果把學問、道德比喻成為城墻,那么我的學問也頂多到肩膀這么高,所以大家趴在墻頭上就能看清家里有什么東西,“室家之好”,“室”是臥室,家里最私密的地方——意思是家里有什么好東西,別人都會看的一清二楚。但是老師的城墻卻高達數(shù)仞(幾十丈),所以你如果找不到門的話,根本不知道,原來里面宗廟宮殿富麗堂皇,百官都很富裕。而且能夠找到這個門的人很少,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夫子之云,不亦宜乎”,這個“夫子”指的是叔孫武叔,意思是叔孫武叔這么說不也是很正常嗎?(意思是他根本沒見識過老師的學問)
這里邊我們要注意子貢用的詞,在談自己的時候,他用了“室家之好”——意思是自己只是一個小門小戶的普通人,而談及孔子的時候他用了“宗廟之類,百官之富”——是把孔子當成帝王來看待了。
日月不可毀也
【24】 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自量也?!?/p>
叔孫武叔又一次毀謗孔子,子貢聽到后就勸他說,“無以為也”——不要這樣做了,孔子是不可詆毀的(意思是,你詆毀孔子一點用都沒有),別人的賢德跟丘陵一樣,很容易爬上去,超越過去,但是孔子,就跟天上的日月一樣,你只能遠遠地看著,怎么能爬上去呢?接著子貢又說,“人雖欲自絕”,這里的“自絕”不是自殺,而是離開太陽和月亮,怎么可能呢?除非跟耗子似的,天天貓在地洞里——意思是雖然你不愿意,但是你總會不自覺地受到孔子思想的影響,所以你去詆毀他,只是不自量力。
【25】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餒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所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看來孔子死后,大家對他的爭議還是比較多了,就連他的弟子陳子禽,都認為孔子其實沒有多少成就(在政治上),所以問子貢“子為恭也”——這個“恭”是道德修養(yǎng)的一種境界,所謂“溫、良、恭、儉、讓(見《學而篇.第十》)”,對學問和真理的恭敬與虔誠——這段話有可能是子禽在聽到子貢對孔子學問評價后,說到的。
接著子禽問“仲尼豈賢于子乎”——孔子的道德學問怎么能比你強呢?子貢說“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這是很不客氣地批評子禽,一句話可以看出你是不是有智慧,說話一定要慎重,不明白就不要亂說。接著他介紹孔子說“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老師的學問高到什么程度呢?就跟天一樣,你是沒辦法搭個臺階上去觸摸的。
“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餒之斯來,動之斯和”,作為一個管理者和領袖,只有以孔子的思想為基礎,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和方向,發(fā)展的道路才能夠暢通,別人才能夠聽從你的號召,最后取得理想的結(jié)果。孔子在活著的時候,很榮耀(能夠照亮別人),他死了是社會和時代的悲哀,“如之何可及也?”別人怎么可能跟他相提并論呢?
我們看,連續(xù)這幾段話,子貢對于孔子的推崇可謂達到了極致,所以《史記.貨殖列傳》中,司馬遷說:“子貢結(jié)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夫使孔子名布揚于天下者,子貢先后之也”,子貢當時在曹魯之間經(jīng)商,非常富有,依靠豐厚的財力,子貢在各諸侯國之間往來,都十分受重視,可以說與各國諸侯平起平坐,而且,子貢是將孔子學問“學以致用”最好的一個人,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詳細記述了子貢通過外交解除魯國危機的故事,并評價說“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另外,子貢走到哪里他都宣揚孔子的名聲,所以孔子能夠名垂千古,與子貢有很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