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中閑適詩占有很大比例,一場夏雨來襲,他也能寫出名篇。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林斷山明竹隱墻。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
詞作于蘇軾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期,從“亂蟬衰草”、“紅蕖細香”來看,作詞時間應該在夏末。炎炎酷暑的天氣令人燥熱不堪,一陣及時的夏雨足夠搖蕩人心。幽幽涼夏,神清氣爽,蘇軾以詞人的妙筆記下了這片刻的好時光。
上闋寫景,空間上由遠而近。先是遠觀,隱隱有一片大林子,林子之外,是綿延的山巒,之后,詞人將視覺拉近,轉寫起自己的住宅。住宅又以池塘為描寫主體。于是詞人聽到了聒噪不已的知了,聞到了幽香飄飄的荷花,看到的也不止時飛時歇的水鳥,青翠欲滴的竹葉,還有池塘邊凌亂的雜草。
詞人在短短四句里,將雨后的居處風光一覽不剩,密集地使用了“林”、“山”、“竹”、“墻”、“蟬”、“草”、“池塘”、“白鳥”、“紅蕖”、“水”、“空”十多個意象,一氣列盡,似乎也不分良莠,來個照相機似的全景,連雨后的“亂”與“衰”也沒有修飾一下,這是否暴露出詞人因為貶謫的某種郁結?還是純粹雨后世界的原生態(tài)描繪?前兩句不同的角度可以讀出不同的意旨,但后兩句寫景如畫的清麗諧美,卻是都能感受到的。
下闋詞人轉入個體的活動,寫夏日雨后居所主人的閑情。字里行間,滿是悠然與清涼。詩人的心情是歡快的,村前城旁踱步,暫拋公務,暫忘紅塵,只看著夕陽一點點落下,無須計較其他,多么難得的放空自我!那昨夜遽然而下的三更雨又是多么可愛!涼夏難得,詞人已經(jīng)過了幸福感滿滿的一天了。
總體來說,詞的基調是喜悅、悠遠的,詞人的內心是舒適、涼快的。詞于俗世中見得一方清靜,于平淡中顯出一些別趣。詞雖小而意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