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唐代: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此詩激烈,起得陡,接的高,扶搖直上,高出云霄。初如吸氣,然后到了飽和,漸趨于緩,最后如吐氣。一氣之使,酣暢淋漓。他人不稱意,則沉頓;李白不稱意,則狂蕩。自是心氣不同,秉性相異,所表達(dá)的方式大相徑庭。然而狂則狂矣,憤懣之情,也并不比沉頓的人少。
李白被稱作“謫仙人”,又好道,并且做了道士,然而他心中從來未能拋棄功名之念。他許多詩中的愁、嘆,大都來源于此。他人生中最得意的時刻,還是被唐玄宗召見,詔令供奉翰林。后來遭人詆毀,被賜金放還,許多無奈,許多不甘,留有許多遺憾,胸中裝滿憤懣,內(nèi)心留下永遠(yuǎn)不能消除的痛。
李白的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雖然是送別詩,但是全詩沒有一字提及送別,也沒有離別之情,完全是抒發(fā)內(nèi)心的憤懣。李白所以寫下這樣的送別詩,也許是他與李云餞別時,一邊暢快飲酒,一邊談吐心懷有關(guān),所以李云必然是能理解詩中所表達(dá)的意思。
此詩的一大特色就是雖然是寫怨傷、愁恨,但是詞句慷慨激昂,情緒不斷地向上飛涌,直沖云霄,讀之使人受到強烈的沖擊。再加上末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感受到的憤懣情緒,自然被詩中的雄壯、灑脫之氣壓了下去。
?
此詩并非巧思妙構(gòu),只是隨心而發(fā),自是心中激烈的情感,難以自抑,噴薄而出,隨手一揮,就抓到了這段文字。雖然全詩不到一百字,但是其中的情感卻有無數(shù)種,使人一點也感覺不到它的簡短。拋開詩后,猶能久久引領(lǐng)人的情緒,各種感懷縈繞在人的腦際,口中反復(fù)吟詠詩中的句子:“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