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東南日出照高樓,樓上離人唱石州。
總把春山掃眉黛,不知供得幾多愁?
——唐代:李商隱《代贈二首》
此兩首詩,名為《代贈》,是代筆替人作相思之詩,寄于其所思念之人。對于相思之情,不須所代之人描述,詩人自身的情感,已經(jīng)足夠用了。相思之情,不同的人,程度或不同,但是卻有許多相通之處。愛情亙古如斯,感情人人相通。一首情詩,萬人通用。歷經(jīng)千年,天翻地覆,也毫無障礙。
?
李商隱自感于心,寫出來得心應(yīng)手。所代之人,看后也如出肺腑,情動落淚。收到詩的人,所感受的也是寄詩者的深情。其實他們在這兩首詩中,所得的,都是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情感是每個人都具備著的,而不是因為某些原因所生出。李商隱將自己內(nèi)心關(guān)于相思的情感,用文字表達(dá)出來。后面兩位讀詩的人,則是因為讀到文字,而使相思的情感得以激發(fā)。他們都是這兩首詩的參與者,感受也最深。而對于不相關(guān)的普通讀者,感受的情感就隔了一層,也就沒有他們濃烈。
相思之情,比天高,比海深,只有自己,以及那個對的人,才能感受到。用語言表達(dá)出來,不相干的人看了,則只會覺得非常平淡無味。因為相思就是那樣,無非是想念、憂愁,就算是相思而死,也已不是什么新意。愛情也是那樣,千百年來,同一調(diào)子。無論是悲,還是喜,說出來都是陳詞濫調(diào),而當(dāng)事者則可以為之狂,可以為之死。
相思和愛情,就是那樣的情感。說出來一致,卻是人們生活的一大主體,產(chǎn)生了無數(shù)篇詩、詞、曲、文章、小說。不知幾千年了,人們?nèi)匀粵]有絲毫厭倦。
李商隱的《代贈二首》,所表達(dá)的感情極易理解。只做理解,則會非常無味。需要激發(fā)出自己的感情去體會。而所可欣賞的則是,詩歌之美與詩歌的靈魂。從詩歌的意象中,逐枝尋葉,通過想象,一層層剝出其中蘊含的感情,用心去體會?!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