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又稱“心肌衰竭”,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本期專欄由裴正學教授入室弟子展文國主任醫(yī)師分享如何用小青龍湯合參附龍牡救逆湯加味治療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本病散見于中醫(yī)學“胸痹”、“心悸”、“水腫”、“喘證”、“痰飲”等疾病論述中。心衰病位以心為主,與腎、脾、肺相關?;静C是本虛標實,本虛是以心氣、心陽虧虛為主,標實主要是血瘀和水飲。標本俱病、虛實夾雜是本病的病理特點。小青龍湯合參附龍牡救逆湯加味治療心力衰竭療效顯著。
案例
梁某,男,50歲。
初診:2015年1月4日。
主訴:突發(fā)大汗淋漓,心慌、胸悶、氣短1小時。
現(xiàn)病史:患者為報社資深編輯,經常外出采訪報道,工作繁忙,勞累過度。今日又感受風寒之邪,頭身疼痛,平素有腰椎間盤突出癥,感冒加重腰痛。怕冷流涕,咳嗽咯吐白色泡沫痰,畏寒肢冷,無惡心嘔吐。自己服用感康和六味地黃丸咳嗽胸悶加重,三天后癥狀不能緩解。就診時突然大汗淋漓不斷,四肢疲乏無力,面色蒼白。
查體:血壓:140/100mmhg,心率100次/分,呼吸25次/分,體溫38度。聽診兩肺呼吸音粗糙,可聞及持續(xù)喘鳴音??滔掳Y:咳嗽咯吐大量白色泡沫痰,心慌、胸悶、氣短,出冷汗,四肢冰涼,嘴唇青紫。舌質紅,舌苔白膩,舌邊有齒痕,舌下脈絡曲張紫滯,脈浮細數(shù)無力。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冠心病史10余年。
西醫(yī)診斷: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并發(fā)急性心力衰竭。
中醫(yī)辨證:外感風寒,引動伏邪,心陽虧虛,心脈瘀阻。
治則: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溫陽化瘀,回陽救逆。
方藥:小青龍湯合參附龍牡救逆湯加味。
處方:蜜制麻黃10g,桂枝10g,杏仁10g,生石膏30g,生甘草6g,干姜6g,細辛3g,五味子3g,半夏6g,瓜蔞10g,薤白10g,赤芍10g,川芎10g,紅花6g,絳香10g,丹參20g,附子9g,人參15g,生龍骨15g,生牡蠣15g,山萸肉15g。水煎服。一日一劑。3劑。
二診:服用三劑后體溫回復正常,心悸胸悶氣短減輕,出汗減少,四肢溫暖,口干。
血壓:130/80mmhg,舌質紅,舌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浮緩。
證屬:心之氣陰不足,上方取生石膏,加麥冬10g與人參、五味子相配伍組成參麥飲,益氣養(yǎng)陰。繼續(xù)服用14劑病情好轉。
按語:呼吸道感染是誘發(fā)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的病理因素,勞累和服藥不當進一步促進了心力衰竭的發(fā)生?;颊呒韧新灾夤苎?,高血壓,冠心病史10余年,本次外感風寒,引動伏邪,咳嗽氣喘,胸悶氣短,咳吐泡沫液痰。
溫馨提示:藥方請在專業(yè)醫(yī)師的指導下使用,僅供參考,?。。?/strong>
文章作者:
(專欄人物:展文國)
展文國,男,副主任醫(yī)師。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省腫瘤專業(yè)委員,中西醫(yī)結合內科專業(yè)委員,裴正學教授入室弟子。在國家級和省級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在中國中醫(yī)藥報上發(fā)稿50余篇,評為2014年度中國中醫(yī)藥報“優(yōu)秀通訊員”。并被甘肅省衛(wèi)生廳定為裴教授學術思想繼承人。擅長治療心腦血管病、消化疾病、婦科病等常見病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