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奕默 · 主播 | 宸聲
清代劉鶚在《老殘游記》中寫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span>
局者,棋局也。
這句話本意是說,下棋的人由于沉迷棋局,反而糊涂;而在一旁看棋的人,因為客觀,反而清醒。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如一盤棋局?
有人稀里糊涂,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有人步步為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人生如局,風云變幻。真正難的,是面對人生之局時,究竟作何抉擇。
貧富之局
前不久,因為武漢疫情,很多明星都響應(yīng)號召,捐款援助。
但也正因為明星們的捐款金額被曝光,結(jié)果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
比如一開始,黃曉明和楊穎捐款20萬元,就有人嘲諷:
“你們辦個婚禮花2億,現(xiàn)在國家有難,一人才捐10萬,像話嗎?”
還有吳京和謝楠,同樣被批評:
“別人捐多少不管,但是你吳京不一樣。
你的形象是國家英雄,電影里動不動就舉國旗,現(xiàn)在國家有難,你應(yīng)該挺身而出帶頭捐款,兩口子才捐20萬,太少了。”
盡管后來黃曉明和吳京等人追加了捐款,但這些批評的聲音里透露出來的“仇富”和“逼捐”氣息,還是讓人忍不住一聲嘆息。
說到底,演員的錢也并非天上掉下來的。
只要他們掙錢的渠道合法合規(guī),那么怎么花,就是他們的選擇和自由,別人壓根就沒有權(quán)利去干涉。
但現(xiàn)實生活中,卻經(jīng)常有一些“鍵盤俠”,不但不尊重別人的“私有財產(chǎn)”,還大肆口誅筆伐,把自己立于道德的頂端,對別人極盡批評諷刺之能事。
其實這個世界,很難沒有貧富差距。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慰创毟恢帧?/span>
如果我們一味只知道嫉妒和覬覦別人的財產(chǎn),甚至恨不得“奪之而后快”,那就會讓這個世界上的有錢人“人人自?!?,反而使得很多人不敢放手去創(chuàng)造和追求財富。
孟子說的好:“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span>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我們不能因為富貴而驕奢淫逸、為所欲為,也不能因為貧窮而見錢眼開、見利忘義。
我們真正該做的,應(yīng)該是努力去思考,如何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盡力幫助別人。
得失之局
有句話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span>
生活充滿了得與失。有人對“得”趨之若鶩,有人對“失”避之唯恐不及。
其實,“得到”未必就是幸運,失去未必就是“不幸”。
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晚年寫過一部作品,叫《伊凡·伊里奇之死》。
主人公伊凡·伊里奇原本出身貧苦,后來通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成為高等法院的檢察長。
功成名就的他,有一個漂亮太太,還有一棟彼得堡寬敞的豪宅,交往的都是達官顯貴。
看起來,伊凡·伊里奇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他在家里掛窗簾的時候,卻從高高的梯子上摔下來,從此臥病不起。
命運就此發(fā)生變化。
原本家里門庭若市,如今卻門可羅雀。
很多同事關(guān)心的不是他的生死,而是覬覦他的職位。
他的太太和女兒,只知道愛慕虛榮,卻沒有真正關(guān)心他的生活起居。
他得到了金錢和地位,但失去的是人心。
他得到了榮譽和掌聲,但失去的是親情。
他由此而開始思考: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么?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的得到,其實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而我們自以為的“失去”,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也留不下多少痕跡。
既然如此,何不看淡得失、寵辱不驚呢?
作家亦舒說:“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忌忿忿不平?!?/span>
是啊,人切莫沉迷于得失之局,切莫為一時的得失而斤斤計較、悶悶不樂。
得也好,失也罷,都是過眼云煙。何不瀟灑一點,活得更加輕松自在。
苦樂之局
有句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在日復一日中,我們誰都有可能遭遇“灰天鵝”和“灰犀牛”,讓自己陷于苦難之中。
當痛苦來臨,我們是以淚洗面,還是苦中作樂?
人生的苦樂之局,需要我們?nèi)フJ真思索。
電影《美麗人生》里,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納粹集中營的故事。
父親圭多為了不讓幼小的兒子約叔華受到傷害,他就哄騙兒子說,這是在玩一場游戲。
只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最終就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
兒子信以為真,就以為所有的饑餓、恐懼和寂寞等惡劣和苦難的情境,不過是為了游戲而已。
有一天,圭多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就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柜里,并要求他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準出來。
不幸的是,圭多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
當敵人押著圭多經(jīng)過約叔華的鐵柜時,圭多故意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
最終,父親圭多慘死在敵人的槍下。
但兒子約叔華得救了,一輛真正的坦克車開到了他的面前,援軍將他抱上了坦克。
父親用自己的樂觀、勇敢和堅強,在絕境中給兒子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好的童年,為兒子贏得了一線生機和希望,也影響了兒子的一生。
這是偉大的父愛,也是在苦痛不可避免時,作為一個平凡人能給出的最佳答卷。
有句話說:“人生苦樂,取決于心?!?/span>
人活一世,少不了有苦難和痛苦,真正是苦還是樂,其實取決于我們對苦難的態(tài)度。
如果我們一味消沉,就會像放大鏡一樣,把我們的苦難無限放大,最終影響我們的心境,甚至郁郁而終。
而如果我們坦然以對,把一切的苦難都當作“紙老虎”,也許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這種樂觀和豁達,才是我們面對苦樂之局,真正該有的態(tài)度。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span>
在所有的人生之局中,恐怕最牽動人心的,莫過于生死之局。
面對生死,有人說:“螻蟻尚且偷生?!?/span>
有人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但也有的人,毅然選擇向死而生。
比如這次武漢疫情中,出現(xiàn)的大批逆行者。
新聞報道,今年54歲的何輝是武漢本地人。
疫情發(fā)生后,他自愿要求加入志愿者車隊。
連日來,他一直奔赴在各大醫(yī)院,幫助運送物資,義務(wù)接送醫(yī)護人員。
直到不幸襲來,他不得不中斷志愿工作,并最終被確診感染,經(jīng)搶救無效離世。
同樣倒在抗疫一線的,還有湖南衡陽衡山縣的90后醫(yī)生宋英杰。
1992年出生的他,從大年初一那天起,就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團隊,并獨自負責衛(wèi)生院倉庫醫(yī)療物資分發(fā)。
連續(xù)多天的連軸轉(zhuǎn),最終導致他因過度勞累而引發(fā)心源性猝死。
像這樣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上演。
他們是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等抗疫一線的醫(yī)護人員,哪怕防護服、口罩、護目鏡等物資一時供應(yīng)不上,他們還是選擇堅守武漢,努力救治每一個患者;
他們是火神山和雷神山的施工者和建設(shè)者,日夜不停、馬不停蹄奮戰(zhàn)在一線,只希望早日把醫(yī)院建成投入使用,甚至有的人還把自己的勞動報酬,毅然選擇捐贈武漢;
他們是如鐘南山、李蘭娟這樣的院士,放棄了在春節(jié)假期和家人團聚的機會,盡力研究相關(guān)的疫苗,甚至一天休息時間不到3小時,只為了打贏這場抗疫戰(zhàn)……
有句話說:“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在負重前行?!?/span>
在病魔和死神面前,誰不曾害怕?誰不曾迷茫?誰不曾彷徨?
但總有一些人,選擇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如是,才能“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
人生如局,局如人生。
在有限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的選擇、很多的誘惑。
不同的取舍,就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不一樣的未來。
愿你我,都能當局者也清,讓自己人生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