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槐角
【類別】止血藥
【拼音】HUAIJIAO
【拉丁】Fructussophorae
【別名】槐實、槐子、槐豆、天豆、槐連豆
【藥用部位】果實
【產(chǎn)地】我國南北均產(chǎn)
【采收加工】冬季采收。除去雜質(zhì),干燥。
【炮制】蜜槐角:先取槐角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鼓起,噴入蜜水,再炒至外皮光亮、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槐角100斤,用煉熱蜂蜜5斤)槐角炭:將凈槐角置鍋內(nèi),文火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內(nèi)呈老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性味歸經(jīng)】寒;苦;歸肝、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用于腸熱便血,痔腫出血,肝熱頭痛,眩暈?zāi)砍唷?br>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或嫩角搗汁。 外用:適量,水煎洗;或研末摻或油調(diào)敷。
【禁忌】脾胃虛寒、食少便溏及孕婦慎服。
槐屬甙含量為1.5~2.0%.槐屬黃酮甙含量為0.8%。另含槐糖0.4%。種子含油9.9%。游離或結(jié)合的脂肪酸中,油酸為22.3%,亞油酸為53%,亞麻酸為12%。
升血糖作用
家兔注射槐角浸膏后1小時血糖升高,同時出現(xiàn)尿糖,但此反應(yīng)僅為一時性,注射后1日即恢復(fù)。
抗菌作用
槐角含有殺苗物質(zhì),能對抗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
毒性
槐豆仁及槐豆仁連皮制成浸膏,于家兔皮下注射,可使紅細胞減少,后者尤甚,說明槐角中含有一種破壞紅細胞的物質(zhì)。
槐角浸膏注射于青蛙、蜥蝎及白鼠結(jié)果皆中毒致死,足以說明槐角有毒。
槐樹種子提取液能使兔、豬、人的紅細胞凝集,種子、莢、果肉均含有抗A、抗B、抗H凝集素。
另據(jù)蘇聯(lián)介紹槐樹的花、果、葉各部分酊劑毒性不大,小劑量可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興奮呼吸,輕度降低血壓;大劑量可抑制某些反射機能。
治五種腸風(fēng)瀉血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后有血名內(nèi)痔,大腸不收名脫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舉痔,頭上有孔名瘺,并皆治之:
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當(dāng)歸(酒浸一宿,焙)、防風(fēng)(去蘆)、黃芩。枳殼(去穰,麩炒)各半斤。上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坎下,不拘時候。(《局方》槐角丸)
治婦人崩淋下血
槐角子八兩(酒洗,炒),丹參四兩(醋拌,炒),香附二兩(童便浸,炒)。共為末,飴糖為丸,梧子大。每早雕五錢,米湯下。(《陳氏產(chǎn)寶》)
治血淋并婦人崩漏不止
槐子(炒黃),管仲(炒黃)各等分。共為末。每服五錢,用釅醋一鐘煎,滾三、五沸,去渣溫服。( 《良朋匯集》槐子散)
治小便尿血
槐角子三錢,車前、茯苓、木通各二錢,甘草七分。水煎服。(《楊氏簡易方》)
治赤痢毒血
槐角子四兩(酒洗,炒),白芍藥二兩(醋炒),木香五錢(焙)。共為末。每早服二錢,白湯調(diào)下。( 《本草匯言》 )
治吐血、咯血、嘔血、唾血,或鼻衄、齒衄、舌衄、耳衄
槐角子八兩,麥門冬(去心)五兩。用凈水五十大碗,煎汁十五碗,慢火熬膏。每早午晚各服三大匙,白湯下。(《本草匯言》)
治脫肛
槐花;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黃,為細末。用羊血蘸藥,炙熟食之,以酒送下,或以豬膘去皮,蘸藥炙服。
( 《百一選方》 )
治陰疝腫縮
槐子(炒)一兩。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空心服。(《圣濟總錄》槐子丸)
治眼熱目睹
槐子、黃連(去須)各二兩。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溫漿水下二十丸,夜臨臥再服。
(《圣惠方》明目槐子丸)
治燙傷
槐角子燒存性,用麻油調(diào)敷患處。
主五內(nèi)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五痔,火瘡,婦人乳瘕,子藏急痛。
《別錄》
墮胎。
《本草拾遺》
殺蟲去風(fēng),明目除熱淚,頭腦心胸間熱風(fēng)煩悶,風(fēng)眩欲倒,心頭吐涎如醉,漾漾如船車上者。
《日華子本草》
治丈夫女人陰瘡濕癢。
李杲
治口齒風(fēng),涼大腸,潤肝燥。
《滇南本草》
止血散疽。治五痔腸風(fēng)下血,赤白熱瀉痢疾。
《會約醫(yī)鏡》
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
《本草求原》
槐角潤肝養(yǎng)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補腦,殺蟲。 《本草經(jīng)疏》
槐實,其主五內(nèi)邪氣熱者,乃熱邪實也:唾涎多者,脾胃有熱也;傷絕之病,其血必?zé)?;五痔由于大腸火熱,火瘡,乃血為火傷;婦人乳瘕,肝家氣結(jié)血熱所成;子藏急痛,由于血熱燥火?;睘榭嗪冴幹?,為涼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熱,散一切結(jié),清一切火,如上諸病,莫不由斯三者而成,故悉主之。
《本經(jīng)逢原》
槐者,益腎清火,與黃柏同類異治。蓋黃柏專滋腎經(jīng)血燥,此則專滋腎家津枯。觀《本經(jīng)》主治,皆脾胃有熱,陰津不足之病。止涎唾,腎司閉藏之職也。下焦痔瘺腸風(fēng),風(fēng)熱便血,年久不止者,用此一味熬膏,煉蜜收服。婦人乳瘕,子藏急痛,皆肝家血熟之患,用以清熱滋燥,諸證自安。上皆指槐角而言,其角中核子,專主明目。久服須發(fā)不白,益腎之功可知。
《本草求真》
槐角,書所云能疏肝經(jīng)風(fēng)熱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則疏,實因熱除而風(fēng)自息之意。凡書所著治功,多有如此立說,不可不細體會而詳究耳。
取本品,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試驗,供試品色譜中應(yīng)呈現(xiàn)與對照品保留時間相同的記錄器上出現(xiàn)的一個個曲線稱為色譜峰。>色譜峰。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07%磷酸溶液(12:20:68)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shù)按槐角苷峰計算應(yīng)不低于3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精密稱取槐角苷對照適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淮,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約2g(過三號篩),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25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0.5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槐角苷(C21H20O10)不得少于4.0%。 制作過程
槐角洗凈后上籠蒸,蒸一次曬一次,一共蒸9次,曬9次。然后用適量蜂蜜放入鍋內(nèi)加熱,待蜂蜜融化后將曬好的槐角倒入鍋內(nèi),攪拌均勻待涼后裝入容器。
功效與用途
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長,此茶有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膽固醇,疏風(fēng)熱,潤大腸,涼血通便之功效。心胸?zé)?,目赤流淚,暈眩欲倒,痔瘡出血者常飲此茶頗有益處。尤其對降三脂,預(yù)防和治療痔瘡有極好療效。
清熱,潤肝,涼血,止血。治腸風(fēng)瀉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zé)?,風(fēng)眩欲倒,陰瘡濕癢。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潤肝養(yǎng)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補腦,殺蟲。
飲用方法
一般口杯放槐角8粒以上沸水沖泡,3分鐘后即可飲用,可多次續(xù)水繼飲,可以隔夜。
貯藏方法:陰涼干燥處,因為是蜜煉而成,必須防潮
孕婦、低血壓及老寒胃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集注》:景天為之使。
②《本草經(jīng)疏》:病人虛寒,脾胃作泄及陰虛血熱而非實熱者,外證似同,內(nèi)因?qū)嵁?,即不宜服?br>③《本經(jīng)逢原》:胃虛食少及孕婦勿服。
紫蘇葉 | 淡豆豉 | 銀柴胡 |
地骨皮 | 金精石 | 紫銅礦 |
苦竹葉 | 白石脂 | 扁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