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樓閣的來歷和故事
成語出處
《百喻經(jīng)·三重樓喻》: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于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jīng)地壘墼(jī)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層屋。”愚人復(fù)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可先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是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成語“空中樓閣”便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意思是沒有基礎(chǔ)的建筑在半空中的樓閣,人們常用它來譏諷那種不切合實際的主觀空想,或比喻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等。
成語故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財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鈍,盡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財主到鄰村的一位財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層樓高的新屋,寬敞明亮,高大壯麗,心里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有錢,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這樣一幢樓,而我沒有,這像什么話呢?一回到家,他馬上派人把工匠找來,問道:“鄰村新造的那幢樓,你們知道是誰造的嗎?”
工匠們回答道:“知道,那幢樓是我們幾個造的。”
傻財主一聽,非常高興,說:“好極了,你們照樣子再給我蓋一次。記住要三層樓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樣。”
工匠們一邊答應(yīng),心里一邊嘀咕;不知這次他又會做出什么傻事來??墒遣还茉鯓樱€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開了。
一天, 財主來到工地,東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納悶,
便問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們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層樓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對,不對。我要你們造的是那第三層樓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層,下面那二層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層。”
工匠們聽后哈哈大笑,說:“只要最上面那層,我們不會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們走了,傻財主望著房基發(fā)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層,不要下面兩層,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來的。
《百喻經(jīng)》,佛教書名,全名叫《百句譬喻經(jīng)》,印度僧伽斯拉著,南朝齊求那地譯,共二卷。書名的意思是說打一百個比喻,但實際上只有九十八個,內(nèi)容是規(guī)勸世人,宣揚佛法。這個故事極為有趣,它尖銳地嘲諷了那個飽食終日、一竅不通的富人,贊揚了木匠重視基礎(chǔ)的求實精神。
“空中樓閣”的近義詞有虛無縹緲、海市蜃樓;其反義詞有腳踏實地。“空中樓閣”和“海市蜃樓”都可指虛無縹緲,實際不存在的事物。不同在于:“空中樓閣”偏重于無根據(jù)的空想;“海市蜃樓”則重在遠離實際的幻想,語義比“空中樓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