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襟”的由來
在我國民間,人們把姐妹們的丈夫俗稱為“一擔挑”,而書面語言則雅稱為“連襟”,這個稱謂最早見于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與一位當?shù)氐睦钚绽衔毯芎系脕?span lang="EN-US">,經(jīng)常相邀小聚,幾碟小菜,數(shù)杯濁酒,談天說地,煞有趣味。如果幾天未見面,還要互致書信,以慰籍思念之情.后來細一序論,兩家還是拐彎摸角的親戚呢,自然更添幾分親切.過了一個時期,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臨別之時,詩人憶起兩人在一起度過的歲月和篤厚的友情,許多感慨涌上筆端,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有幾句是:“孤陋忝未親,等級敢比肩 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關(guān)系像衣服的襟與袖一樣密切.
把"連襟"一詞移用姐妹丈夫間的稱謂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邁.當時,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jié)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事成之后,洪邁的堂兄甚為感激,托洪邁替寫了一份謝啟,寄與妻子的姐夫,里邊有這樣幾句:“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云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這里的“襟袂相連”,就是用來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了.后來,人們又將“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便成為姐妹的丈夫間專用稱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