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言不過界
作家海明威說過:“人用兩年時間學(xué)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xué)會閉嘴?!?/p>
說話,是一門技術(shù);而懂得注意分寸,是人一生中最難的修行。
有位網(wǎng)友講過她在大學(xué)期間的一件事。
那時,她和一個室友關(guān)系非常好,無論做什么事,幾乎都是形影不離。
直到大四畢業(yè)前夕,兩個人同時受邀參加一位行業(yè)前輩的飯局。
席間前輩問她對未來的規(guī)劃,她剛準(zhǔn)備認真作答,不料室友卻搶先說:“她之前說自己對本專業(yè)完全不感興趣,只想成為一名網(wǎng)紅?!?/p>
前輩聽完,笑著轉(zhuǎn)移了話題。
因為這件事,她心里很難過。因為這次機會非常難得,如果好好表現(xiàn)說不定可以獲得一份工作。
可是,室友竟然把自己當(dāng)初跟她說的玩笑話,在這樣的場合說出來。
后來,這樣的事情又發(fā)生過好幾次,慢慢地她便跟這位室友疏遠了。
三毛曾說過:“朋友之間,分寸不可差失?!?/p>
關(guān)系再好,也不能口無遮攔。
與人交往,不該說的話不說,是保持關(guān)系長久的靈丹妙藥。
周國平先生曾講過:“分寸感是成熟的標(biāo)志之一?!?/p>
無論與對方關(guān)系多么親密,都需要注意分寸,凡事適可而止,不可越界。
行走于人世間,最難得的,不過是在合適的場合說合適的話,這樣與人相處才會更加輕松自在。
有分寸感的感情,才能給予別人溫暖,也能照亮自己。
02、行不逾矩
有人說:“做羹要講究火候。火候不到,眾口難調(diào),火候過了,事情就焦?!?/p>
與人相處,無論是至親之人還是泛泛之交,我們需要掌控好這個“火候”,彼此的關(guān)系才能越來越好。
前段時間的熱播劇《親愛的小孩》中,方一諾離婚后,帶著女兒小禾禾嫁給了追求她10年的謝天華。
剛開始,謝天華的母親和姐姐謝丹極力反對。
但是,當(dāng)謝母看到兒子的堅持之后,選擇了尊重兒子,也慢慢接受了方一諾。
只有姐姐謝丹,從頭到尾都不喜歡方一諾,她為自己的弟弟感到不值。
雖然她拗不過弟弟的堅持,選擇了妥協(xié),卻只是表面上的認可。
實際上,她常常明里暗里地打著為弟弟好的名義為難方一諾。
自從謝天華和一諾結(jié)婚后,姐姐謝丹每次見到他們都會陰陽怪氣地說話。
對方一諾各種數(shù)落,起得晚,說她貪睡;起得早做家務(wù),又說愛表現(xiàn),有心機。
還嫌棄方一諾不生二胎,有她在的時候,一家人的氣氛就會極其尷尬。
雖是至親之人,可日子終究是人家兩口子自己過的。
有時,你的多管閑事,可能會讓別人左右為難,讓自己遭人嫌棄,只會得不償失。
俄羅斯作家邦達列夫說過:“人類的一切痛苦根源,都源于缺乏邊界感?!?/p>
生活中,凡事點到為止,不過多干涉;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是對別人的一種善良。
好的關(guān)系,一定要懂得換位思考,為對方考慮,而不是強迫對方。
與行不逾矩,有邊界感的人相處,會讓彼此心里都舒坦。
03、心無嫌隙
馬歇爾·盧森堡曾說過:“一定要學(xué)會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讓別人猜。”
很多矛盾的發(fā)生,都是因為一個不問,一個不說,卻都在心里埋下了不滿的種子。
人與人相處,要以誠相待,即使意見不同,也不必拐彎抹角,這樣才能互相體諒,彼此無嫌隙。
作家劉同曾經(jīng)分享過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
一位朋友想要買車,但是由于資金不足,于是找他借錢。
劉同直接說,自己有錢,但并不能借給他。
朋友很意外,有錢為啥不能借,難道不把自己當(dāng)朋友么?
劉同跟朋友解釋說,自己曾經(jīng)借錢給過朋友,但是后來因為這事鬧得非常不愉快。從那以后,他就給自己立了規(guī)矩,絕對不再和朋友發(fā)生金錢關(guān)系。
朋友聽完劉同的解釋之后,也表示很理解。
由于劉同有話直說,兩人心無嫌隙,后來也保持著好朋友的關(guān)系。
作家韋斯托說:“有話直說,是一種直面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
一旦說話不明確,矛盾就會涌來,相互猜疑,誤會越積越多。
凡事可以直接一點,有時候客客氣氣地拐彎抹角,會讓彼此都很累。
生活中,我們往往為了一些所謂的面子,明明心里很委屈,卻還要假裝若無其事;明明心里很介意,卻還是要假裝很大度。
其實一段真正舒服的關(guān)系,無需偽裝,無需逞強。
真誠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才能讓對方更好地理解你;彼此心中無嫌隙,關(guān)系才能更長久。
與人相處,貴在坦誠;與人相交,貴在知心。
當(dāng)我們放下那份不切實際的偽裝,才能在每一段關(guān)系里,坦蕩隨心,親疏隨緣。
▼
周國平曾說:“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確定的。
一切麻煩和沖突都起于無意中想突破這界限?!?/p>
人與人相處,都有著不可逾越的界限,真正舒服的關(guān)系,往往自帶分寸感。
言不過界,嬉鬧有度,才能相處舒服;
行不逾矩,保持距離,才能友誼長存;
心無嫌隙,坦然相待,才能心情愉悅。
余生,愿你做個有分寸感的人,可以進退自如,優(yōu)雅而從容,活得輕松而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