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整個中國繪畫傳統(tǒng)中,最獨特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山水畫,而在這當中尤以宋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畫藝術(shù)最為突出。在中國古代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宋朝比民富、民樂、文化。更沒有哪個朝代能與宋朝比山水畫。宋畫山水,是中國藝術(shù)史上的高峰,無數(shù)天才人物橫空出世,綻放萬丈華彩,千載之下猶自獨美,不可超越。乃至于世所公認“宋畫山水是最好的”!
【《秋窗讀書圖》宋 劉松年 紈扇 絹本設(shè)色】
流傳廣、受眾多、贊譽高
宋代是我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高峰時期。宋之山水畫,承前啟后。院體畫、 文人畫相互關(guān)聯(lián),共同并進,名家層出不窮,作品空前繁多,質(zhì)量高雅精湛。形式語言和技法更加豐富多樣, 他們注重“氣象蕭疏,煙林清曠”,“峰巒深厚,勢伏雄強”,致使宋代山水畫:構(gòu)圖大勢逼人,筆墨法度嚴謹,意境清遠高曠;從這些藝術(shù)作品的語言、形態(tài)、內(nèi)容和審美主體的情感上看,會令人產(chǎn)生一種崇高的藝術(shù)美。
據(jù)統(tǒng)計,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畫,散布在中國、美國和日本等200多個藏館,即便是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或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都不曾見過現(xiàn)存宋畫的全部。其數(shù)量之多,分布之廣可見一斑。
【《春山瑞松圖》宋 米芾 軸 紙本設(shè)色 縱35厘米 橫44厘米】
國家文物局2001年主持編纂的教材《中國書畫》中寫道:“宋代的遺存遠勝以往任何朝代……因而在感覺上,宋人離我們就不像唐代那樣的遙遠?!?,畫家黃賓虹自題山水道:“北宋畫多濃墨,如行夜山,以沉著渾厚為宗,不事纖巧,自成大家?!保囆g(shù)史學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圖說中國繪畫史》一書中贊嘆宋畫之美:“在他們的作品中,自然與藝術(shù)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加州大學圣巴巴拉校區(qū)教授石慢說,李成的山水畫帶他進入了一個世界,“一方面是寂寞的,一方面又是壯觀的”。終身研究宋畫的80歲耶魯學者班宗華更曾接受采訪時坦言“宋畫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些超越地域國界的贊譽都將宋畫推向不可逾越的地位。
【《雪溪放牧圖》夏珪】
名家輩出,后世典范,里程碑式的建樹
十大傳世古畫中,北宋山水畫就有兩幅。一幅是年僅18的畫院天才學子,憑藉對祖國山河的特殊感悟,以藝術(shù)的想象凸現(xiàn)了煌煌巨制的宏遠境界繪制出了《千里江山圖》。古時即有評家說此畫“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而另一幅橫絕古今的繪制則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張擇端在這幅畫作上的歷史貢獻就巳遠遠超出藝術(shù)。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綜合角度來構(gòu)設(shè)藝術(shù)主題,至今尚無有能出其左右者。在偉大的寫實精神中,中國山水畫的構(gòu)成美巳突兀于筆墨美,這一美知在巨制橫絕的畫作中立見經(jīng)典。
【《早春圖》 北宋 郭熙 絹本水墨 158.3cm×108.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代繪畫終究是不可超越的。北宋前期以北派山水獨盛。被稱為“宋畫第一”的范寬,得山之骨法,其《雪景寒林圖》則被稱為天上神品,《溪山行旅圖》則被徐悲鴻評為“中國所有之寶者吾最傾倒者?!保梢姺秾挼拇硇?。而被一些人稱之為“古今第一”的李成,其獨擅的平遠風格,朝野珍視,雖至今未見其真跡,但對后世的影響極其深遠。北宋中期,郭熙全面總結(jié)前人傳統(tǒng),從意境到技巧都有劃時代的提高。北宋后期,全面開花,青綠山水有趙令穰、趙伯駒、王希孟,水墨畫則有米氏父子創(chuàng)“米點山水”,改變了以線造型的傳統(tǒng)。南宋,人們的審美趣味發(fā)生變化,山水畫構(gòu)圖以邊角式代替全景式,以秀美代替壯美,被稱為南宋院體四大家的李、劉、馬、夏,開創(chuàng)了至明清而憾力不衰、至東洋而文范遠示的中國山水畫的博大意境。自此,山水畫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溪山行旅圖》 北宋 范寬 絹本設(shè)色 206.3cm×103.4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美在簡單、輕柔,旨在自然、和諧
強調(diào)“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影響了兩宋藝術(shù),使其呈現(xiàn)出理性克制之美。顏色、形狀、質(zhì)感的單純素樸,是宋代的美學特征。白墻黑瓦、原木本色、單色釉瓷、水墨淡彩,“宋畫惟理”,極簡、不炫技,卻表現(xiàn)精湛,形成了影響至今的雅致風尚。宋畫山水之美,美在簡單、含蓄、謙卑、輕柔的藝術(shù)態(tài)度,畫家認真對待一截枯木、一片殘雪、一個船工、一段羈旅,在困頓中浪漫,在缺憾中贊美,于山川中輕叩生命價值。
很難說宋代畫家畫的是親眼所見還是腦中所想,他們不再像前朝畫家那樣費力描寫一棵樹或一塊石,而是將筆墨用在表現(xiàn)一種統(tǒng)一又真實的境界上。關(guān)于這種畫法,范寬的領(lǐng)悟是:“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
【《雪堂客話圖》宋 夏圭 絹本設(shè)色 28.2cm×29.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紙壽千年”,今天就連宋畫因為年代久遠而紙絹發(fā)黃的樣子,也成為一種美學樣式。如果有誰把照片拍出昏黃的韻味,朋友們會說:這是“馬遠”呀。宋畫作為一種美學基因,早已植入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
然而宋畫雖好,可其歷史傳承性和文化傳承性離我們卻越來越遠!前任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石守謙感慨“一代代年輕人離中國的傳統(tǒng)越來越遠”。而身為畫家的陳丹青,也坦言說:“我把北宋的畫冊一放到面前就知道,我肯定畫不出來。”縱觀當今的國畫界,這種擔憂與日俱增!
【《寒香詩思圖》馬遠】
【《秉燭夜游圖》馬麟】
一個社會為什么很茫然,很慌亂,很彷徨?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貪婪的東西,我們的欲望永遠沒有止盡。科技先進,產(chǎn)業(yè)發(fā)達,崇尚走在時代前沿的當下,一切的追求都是為了達到享受高優(yōu)質(zhì)的生活。精英白領(lǐng)們不停奔波于機場和高鐵之間,上班族們朝九晚五,忙忙碌碌,高壓的生活下逼迫自己賺的是越來越多,可將自己丟得也越來越遠。我們比宋朝更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生活的意義嗎?他們?yōu)槭裁丛诿鎸?quán)力和財富時,可以不貪婪?我想,因為他們找到了比權(quán)力和財富更高的價值的東西。因為他們心里有山水,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山水,在這山水中,他們可讀書、可放野、可在朝為官、可悠閑、可瀟灑。他們自信,在這山水中獨屬于自己的生活品質(zhì)最重要!而這山水何嘗又不是成就了一個人文富足、天地大美的時代?
今天,我們的心中還有山水嗎?
作者:峰水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