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難治嗎?
難治,從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角度出發(fā),耳鳴的原因超過100種,耳鳴更是被視為醫(yī)學(xué)難題。
其實耳鳴治療,難也不難,中國那么大的國家,上千萬耳鳴患者,無數(shù)的三甲醫(yī)院,無數(shù)的專家,難道還治不好耳鳴?
近年來,接診的耳鳴患者越來越多,眼見過患者的悲哀、無助、絕望和麻木,家族幾代人的積蓄,恐就此付諸流水。
點擊加載圖片
耳鳴的確難治,但仍有治愈的幾率,粗略一算,近年來接診的患者,治愈率大于60%,其中不乏十年以上病程的患者。
根據(jù)我個人統(tǒng)計研究,耳鳴常見三種類型:
1.耳鳴聲音尖細(xì),類似蟬鳴這類耳鳴多為虛證,如腎虛、脾虛等。
點擊加載圖片
2.耳鳴聲音沉悶,耳內(nèi)悶脹,有堵塞感,聲音類似刮風(fēng)
此類大多由外感六淫,或痰濕阻礙清竅,如感冒著涼。
3.耳鳴聲音高頻、尖銳,類似音波
此類耳鳴,常見為實證,如心肝火旺等。
點擊加載圖片
門診一位患者,郭先生,59歲,主訴耳鳴1年有余。
耳鳴一病,病程短的患者往往好治,病程越長,治愈幾率相對降低。
患者1年前,突然發(fā)覺右耳仿佛被堵住,感覺悶悶的,無誘因出現(xiàn)耳鳴,聽力明顯下降。
患者最初未重視,一段時間后耳鳴沒改善,反而有加重的趨勢,于是服用六味地黃丸,起初稍稍減輕,但之后毫無效果。
點擊加載圖片
見患者右耳耳鳴,而左耳如常,神情疲倦,倦怠乏力,輕微畏寒,舌暗淡,苔白膩,脈弦滑。
診斷:耳鳴;
辨證:肝郁氣滯,濕濁內(nèi)蘊(yùn);
治法:疏肝健脾,化濕降濁。
組方:生黃芪,柴胡,枳殼,香附,路路通,石菖蒲,藿香,白術(shù),茯苓,澤瀉,桂枝。
點擊加載圖片
初診予服7劑,患者服藥后自感稍有好轉(zhuǎn),耳鳴時有時無,為嗡嗡聲。
再看患者舌脈,舌暗,齒痕,苔白稍膩,脈弦滑,原方加厚樸、干姜、丹參,續(xù)服14劑,耳鳴大大減輕,已不影響生活。
肝氣不通,氣郁血滯,脈絡(luò)之血氣,不能榮養(yǎng)耳竅,則出現(xiàn)耳鳴耳聾。
方中柴胡、枳殼、香附合用,疏肝理氣,條暢氣機(jī),固表祛邪,清熱祛瘀,清氣升,濁氣降,則耳鳴止。
點擊加載圖片
肝失疏泄,肝郁橫逆,影響到脾的運轉(zhuǎn),脾為后天氣血之源,脾不健運,所以患者倦怠、乏力。
方用白術(shù)、茯苓、生黃芪合用,健脾益氣,化濕助運。
脾失健運,水液運化失常,聚而為濕濁,患者倦怠、畏寒,亦為濕濁阻滯,胸陽不振。
方予路路通活絡(luò)通經(jīng),桂枝、干姜等溫化濕濁,菖蒲、藿香、澤瀉等醒脾化濕,增強(qiáng)全方祛濕之力。
患者病程較長,病久入血入絡(luò),加用丹參活血養(yǎng)血,證藥相合,耳鳴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