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
很久沒有更新頭條號了。不是因為懶,是因為家父前陣子因病過世,我回國后消沉了一段時間,陪著母親安安靜靜的過了一段時間?,F(xiàn)在,母親從悲痛中慢慢恢復過來,而我也要在未來等道路上繼續(xù)奔波了。
在這段日子里,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人死了之后,會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去往什么地方?真的是以靈魂的狀態(tài)四處游走?還是像電波一樣消散在天際?我真想知道,這樣,也許我們就可以有某種方法,去和自己過世的親人再度聯(lián)系。靈魂是什么?
靈魂。很多宗教思想中都有靈魂一說,它是指生命體中非物質(zhì)的組成部分。許多宗教認為,靈魂居于人或其他物質(zhì)軀體之內(nèi)并對之起主宰作用,是一種超自然現(xiàn)象;大多數(shù)信仰都認為亦可脫離這些軀體而獨立存在,也有認為靈魂是永恒不滅的。
部分科學家認為靈魂是主宰人的思想、行為、精神、感情等潛意識的一種未知的非物質(zhì)因素,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的靈魂,并能伴隨著其成長發(fā)生變化,隨著個體的死亡消失。
也許,根據(jù)佛教文化的理論,人死后會走上黃泉路,渡過奈何橋,進入六道輪回。
人死后的靈魂會被黑白無常帶去鬼門關,再由牛頭馬面送去閻王殿,十殿閻羅審判后再決定這個靈魂的去處是上天享福,或是在世為畜,亦或打入十八次地獄受苦受難
如果真有,這倒是一條獨特的風景線,沒有返程的旅途:去了鬼門關,踏上黃泉路,欣賞著路邊艷麗但只開花不長葉的彼岸花,路的盡頭是忘川河,忘川河上奈何橋,過了奈何橋在望鄉(xiāng)臺的小亭子里,喝一口孟婆送來的湯,看一看三生石,瞧一眼前世,念一念今世再瞅一瞅來世。這輩子,就這樣了。
也許,根據(jù)美國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的理論,人死后的靈魂,其本質(zhì)是大腦細胞內(nèi)微管,我們的意識來自這些微管的量子引力效應。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史都華·哈默洛夫認為,意識是腦中一個量子電腦的程式,能在人死后依舊存在宇宙里。而英國物理學家羅杰·彭羅斯同樣根據(jù)量子理論提出相同新的解釋,他們同認為,靈魂的本質(zhì)是被包容在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內(nèi),而意識經(jīng)驗正是一種“量子引力效應”。
這個博士似乎做了一個瀕死體驗。在瀕死體驗中,他感覺到靈魂可離開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入宇宙。也就是說量子物質(zhì)可形成靈魂,它們是宇宙基本結構的一部分。斯圖爾特博士發(fā)現(xiàn)瀕死體驗中微管失去量子態(tài),但其中的信息不會被摧毀,相反,它只是離開了身體,回到宇宙中。也許,死后其實有另一個世界,而死亡只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的幻覺。
美國維克森林大學科學家蘭扎提出生物中心主義,指生命創(chuàng)造宇宙,而不是宇宙創(chuàng)造生命,人的意識決定宇宙萬物長得如何。他指出,生物中心理論認為人們所知曉的死亡只是人體意識的一種幻覺。
量子力學暗示平行世界真的存在,也許,我們的靈魂就會飛往那里開始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存在著不同狀態(tài)生命的多元宇宙,蘭札指出,任何事物可能存在于多元宇宙中某一點,意味著死亡不會存在于任何真實感官意識,人類生命死亡過程猶如多元宇宙中花卉綻放和凋謝的四季循環(huán)。
這個世界太深奧,回歸宇宙,或許是我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