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廷玉生平唯一做錯的事得罪乾隆
清康雍乾三朝,有一人聲名顯赫。他是《康熙字典》、《雍正實錄》,以及《明史》、《國史館》、《清會典》的總纂官,也是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曾任雍正皇帝近臣“秘書”,死后則以漢臣身份配享太廟,終清一代,再無他人。他就是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滴醭髮W(xué)士張英之子。觀張廷玉一生,歷三朝之元老,居官達五十年,幾乎到了“無錯無過”之境界,這是什么原因呢?張廷玉是飽學(xué)之士,又身處中樞機要之地,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他的為人之道,就是處處小心謹慎,常常管住嘴巴。他對黃山谷所說的“萬言萬當(dāng),不如一默”,極其傾倒,并表示要“終身誦之”。少說多做,既是他立身的主導(dǎo)思想,也是他的為官之道。他處處以皇帝的意志為意志,默默去做,不事張揚,事成又歸功于人主。這樣的仆臣,當(dāng)然是皇帝喜歡的。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在康熙一朝就已歷任檢討、直南書房、洗馬、侍講學(xué)士、內(nèi)閣學(xué)士、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職。不過,張廷玉真正得到重用,則是在雍正一朝。清史稿《張廷玉傳》說:“雍正元年,復(fù)命直南書房”,“廷玉周敏勤慎,尤為上所倚”。雍正帝是如何倚重張廷玉的呢?史料說,雍正五年(1727),張廷玉曾患小病,雍正對近侍說:朕連日來臂痛,你們知道嗎?近侍們吃驚。雍正則說:“大學(xué)士張廷玉患病,非朕臂病而何?” 雍正八年(1730),曾賞銀20000兩,張廷玉則辭謝,雍正說:“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許他推辭。當(dāng)雍正身體不舒服時,凡有密旨,悉交張廷玉承領(lǐng),事后雍正說:“彼時在朝臣中只此一人。”雍正十一年(1733),張廷玉回鄉(xiāng)祭祖,動身前一天,雍正贈給張廷玉一件玉如意,并祝他“往來事事如意。”同時贈送物品及內(nèi)府書籍52 種?!豆沤駡D書集成》只印64部,獨賜張廷玉2部。還著“所過地方派撥兵弁護送,并文武官員迎接”。雍正還賜張廷玉春聯(lián)一副:“天恩春灝蕩,文治日光華”。后來張家年年用這副春聯(lián)作門聯(lián)。毫無疑問,張廷玉在雍正看來,就是股肱大臣、左右之臂。這些事,張廷玉在其自定年譜《澄懷園主人自訂年譜》中多有記載。不提。

張廷玉受雍正器重,當(dāng)然是有原因的。歸納起來,大致有幾件事。一是處理康熙喪事。雍正即位,首要之事,當(dāng)然是康熙喪事。他任命時任“吏部左侍郎”的張廷玉協(xié)辦翰林院文章之事。這個文章,就是與康熙喪事有關(guān)的文字。清史說:“凡有詔旨,則命廷玉入內(nèi),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以書,或隔簾授幾,稿就即呈御覽,每日不下十?dāng)?shù)次”。皇帝口授幾句,他就可以當(dāng)場伏地揮筆而就,每天不下幾十次。由此可以看出,張廷玉文筆之好??磥?,桐城人的文筆,確實名不虛傳。雍正識張廷玉,顯然是從喜歡他的文章開始的。

第二件事,則是幫助雍正設(shè)立軍機處。雍正五年,雍正準備對準噶爾部用兵,兩年后正式出兵。與此相適應(yīng),雍正皇帝設(shè)立軍機處,協(xié)助他處理軍務(wù)。清史說:雍正“始設(shè)軍需房于隆宗門內(nèi)”(軍需房是軍機處的最早叫法后又改為軍機房軍機處)。當(dāng)時,軍機處的主要職能是遵奉諭旨,寫成文字,并予轉(zhuǎn)發(fā)。也就是說,軍機處主要是做文字工作。其職能,差不多就是雍正的高級秘書。張廷玉為軍機大臣時,“西北兩路用兵,內(nèi)直自朝至暮,間有一二鼓者”。期間,雍正身體不好,因此“凡有密旨,悉以諭之”。由于撰寫諭旨的需要,雍正每天召見張廷玉多達十幾次。由于雍正不分晝夜地召見,以至張廷玉要到晚上一二更以后才能回去休息。雍正認為,張廷玉“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xùn)示臣民,其功甚巨。”他對張廷玉的文字功力,甚為賞識。當(dāng)然,張廷玉的作用,并不僅僅是寫上諭。他在任軍機大臣期間規(guī)劃和建立了軍機處的制度,同時,對奏折制度亦有所創(chuàng)制,大大加強了中央控制,清政府的效率大大提高。清史說:“軍機處初設(shè),職制皆廷玉所定”。從此,軍機處成為清朝的中樞機構(gòu)并深深影響了清代中后期的全部歷史。

第三件事,則是張廷玉的勤勉。張廷玉身為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兼管戶部、吏部、翰林院,又擔(dān)任國史館和其它好幾個修書館的總裁官,職務(wù)繁多,工作忙碌。他自己在自訂年譜中說,雍正經(jīng)常召見他,一天召見二、三次,習(xí)以為常。西北用兵之時,“遵奉密諭,籌畫經(jīng)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從內(nèi)廷出來,到朝房辦公,屬吏請求指示和批閱文件的常達幾十上百人。他經(jīng)常坐在轎中批覽文書,處決事務(wù)。傍晚回到家中,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辦次日應(yīng)辦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寢,或從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親自改正,于黎明時付書記繕錄以進”。從中可以看出,張廷玉處理公務(wù)是絕不過夜的??梢娝墓ぷ髯黠L(fēng)。雍正也評價說張廷玉和鄂爾泰二人“辦理事務(wù)甚多,自朝至夕,無片刻之暇”。

可以這么說,在雍正一朝,張廷玉同皇上的關(guān)系,已到了“名曰君臣,情同契友”的地步了。有一件事,可以說明雍正對張廷玉器重的程度。張廷玉在《年譜》記載:“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圣躬偶爾違各和,猶聽政如常。二十二日漏將二鼓,忽聞宣如甚急,疾起整衣,始至圓明園,內(nèi)侍三四輩待子園之西南門,引至寢宮,始知上疾大漸,至二十三日子時,龍馭上賓矣。廷玉與鄂樂泰告莊親王、果親王曰:“大行皇帝因傳位大事,親書密旨,曾示我二人,外此無有知者。此旨收藏宮中,應(yīng)急請出,以正大統(tǒng)。”因告總管太監(jiān)??偣茉唬?#8220;大行皇帝未曾諭及我輩,不知密旨所在。”廷玉曰:“密旨之件,諒已無多,外用黃紙固封,背后寫一‘封’字者即是此旨。”少頃,總管捧出黃封一函,啟視之,則朱筆親書傳位于今上(乾隆)之密旨也……。此旨雍正八年九月曾密示廷玉,雍正十年又密示鄂爾泰。此時對諭曰:“汝二人外,再無一人知之。”可見,皇位繼承這樣極其重大的事情,雍正在其去世前三四年即已擬定,并曾給張廷玉過目,后又讓同為顧命大臣的鄂爾泰作為傍證。

不過,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即位之后,張廷玉的政治地位大不如前了。顯然,乾隆皇帝對前朝重臣是有點戒心的。乾隆五年,御史劉統(tǒng)勛(劉墉之父容另文議之)上書,說張廷玉遭逢極盛,桐城張姚二姓偵天下半部縉紳。乾隆七年,又因鄂爾泰兒子鄂容安之事,被皇帝撤去世襲伯爵之位。乾隆十年,張廷玉的部屬在皇后祭文中誤用“泉臺”二字,又遭皇帝下令切責(zé)。后又在《皇清方穎》御制詩中錯字過多,皇帝即下旨:“總裁官張廷玉、梁詩正、汪由敦交部議處。”如此等等,都讓張廷玉感到心中不安。因此,在乾隆繼位之后,聰明的張廷玉已不斷地示意家人親屬,各以事由等等先后辭官回家。他自己也屢次上奏,要求退休回家。這段歷史,清史稿中有大段記載,很有意思。

張廷玉深知,以他的前朝地位,要想繼續(xù)在京城和皇帝身邊混是很危險的。“伴君如伴虎”啊。因此,他決定“乞休”回安徽桐城老家。其實。張廷玉自小生長在北京,他的三個兒子(若澄、若淑與若濠)都還在京供職,在北京的家澄懷園,當(dāng)然是遠勝于桐城之鄉(xiāng)下的。按現(xiàn)在的說法,他可是一個地道的北京人啊。但是,數(shù)次上奏,張廷玉的回鄉(xiāng)之說,都被乾隆駁回了。有一種說法,乾隆既不想重用張廷玉,又覺得此人知道得事情太多了,因此不同意讓其回鄉(xiāng),省得他將來說些不該說的話。直到乾隆十四年冬,張廷玉再次提出了回家的事情。不過,這一次,他不敢再說退休,只說是“暫歸”,并說了一番好話,說等將來皇帝南巡,他可以在江寧迎駕,一同回京師等等。如此等等,乾隆才允許張廷玉致仕(辭官之意)。

此時的張廷玉,可能做錯了生平唯一的一件事。他在感謝皇上恩典之時,重提了先帝雍正之遺命。他說:“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后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他的意思是提醒乾隆,他死后“配享太廟”的事情,還請皇上記下哦。其實,依我理解,張廷玉此舉,只是僅僅向皇上表明,我只是一個凡人俗子而已,不懂“老而戒得”的道理,是沒有什么抱負的人,皇上自可放心。然而,乾隆沒有聽出來,他不高興了。“上意不懌”。不過,還是顧于情面,替他“頒手詔”,并以明朝劉基(劉伯溫)乞休后仍有配享為先例。第二天,皇帝頒布手詔賜之。因有風(fēng)雪,張廷玉年邁沒有到場,“不親至”,而讓次子張若澄代為謝恩。乾隆因此大發(fā)雷霆。其實,乾隆早對張廷玉有所不滿了。借此機會,他一并發(fā)泄了,“降旨切責(zé)”。當(dāng)時在場的協(xié)辦大學(xué)士汪由敦為張廷玉求了情。結(jié)果,次日張廷玉只好親自上朝致謝。乾隆火氣仍未消。他說,你不是身體不好嗎?怎么今天來了呢?這分明是欺君之罪。結(jié)果,乾隆皇帝借題發(fā)揮,先是責(zé)汪由敦“漏言”之罪,下旨削去張廷玉伯爵,同時將到任不足一月的汪由敦(注:這個汪由敦是張廷玉推薦的)也免職了。一年之后,張廷玉再次提出南還之意,并以“請罷配享治罪”,乾隆因此大怒。在乾隆看來,你分明就是賭氣。因此,他借其親家四川學(xué)政朱荃(張若澄續(xù)妻之父)之罪,株連了張廷玉,下令盡繳張廷玉歷年皇帝所賜之物。

公元1755年,張廷玉卒于故里。享年83歲。清史記載:“二十年三月,卒,命仍遵世宗遺詔,配享太廟,賜祭葬,謚文和。”看來,乾隆最后還是給了面子。不僅最終讓其回鄉(xiāng),也將其“配享太廟”。張廷玉的子孫,也都官至內(nèi)閣學(xué)士,兵部尚書等職?;蛟S,張廷玉的遺訓(xùn):“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養(yǎng)無限天機”,他們是謹記在心的。當(dāng)然,更重要的仍是皇上的關(guān)照。畢竟,張廷玉曾經(jīng)做過乾隆的老師,師生情份,也還是在的哦。

然而,三十年之后,乾隆對張廷玉之事似乎仍耿耿于懷。他說:“古所謂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為戒,且為廷玉惜之”。“老而戒得”這句話,是孔子說的。他曾說“人生三戒”,即“少年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個得,即有“獲取占有”之意。觀張廷玉一生,謹小慎微,不敢有錯,卻仍有錯之。概歸起來就是錯看乾隆了。這個當(dāng)年學(xué)生、一個英明皇帝,不過如此矣。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軍機處二百年,最牛一人的這個命啊……
乾隆正準備登基,為何張廷玉卻站出來,稱雍正還有一道密旨
張廷玉不被乾隆待見,死后三十年乾隆看到一份奏折,對他刮目相待
三朝元老的悲苦淚
老文看張廷玉
張廷玉(清代文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