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家長應該怎樣關心孩子
作者:無 出自:中國媽媽 發(fā)布時間:2007-11-24
初三階段(九年級)是學生和家長最緊張和焦慮的階段。因為孩子即將完成初中三年的學習,對未來做出重要的選擇:是升高中?還是升職中、技校?上高中是考慮考重點還是一般?上職中、技校應選擇什么專業(yè)?面對方方面面的問題,家長應從以下幾點關心孩子。
1. 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健康。孩子要完成三年的學業(yè),面臨畢業(yè)和升學考試,大腦的滿負荷,體力的消耗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在生活上關心備至。比如應幫孩子調(diào)整好飲食,控制一定睡眠時間,讓孩子吃好喝好,并教育孩子勞逸結合,不能晝夜鏖戰(zhàn),否則可能產(chǎn)生神經(jīng)衰弱和其他疾病,千萬注意,畢業(yè)、升學考試還沒開始,而身體就先搞垮了,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2. 要關心孩子的學習。家長無論文化的高低,都應關心、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還要及時開導教育,或反映給老師解決。注重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要教育孩子清楚自己的學習底數(shù),哪科強,哪科弱,怎樣制定復習計劃,怎樣合理安排復習時間,怎樣自學或請老師差缺補漏等,切忌無計劃,隨大流的做法。
3. 要清楚孩子情緒的變化。鑒于學習上的巨大壓力,畢業(yè)后的多種選擇,孩子的內(nèi)心是緊張和焦慮的。成績好的孩子擔心能否考上重點高中;而成績差的,家長的期望值再高時,他就更為緊張和焦慮,考好沒信心,考不好又覺得無法向家長交代;其中有更小部分學生,平時學習很差,對升學不抱希望,就會產(chǎn)生“破罐破摔”的思想。人在學校心在外。有的學生就公開說:“我早就不想念了,可家長非讓我到學校來……”
家長在堅持正面教育的同時,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成績好的孩子,一方面要教育他們努力學習,堅定信心,一定能考出好水平來。另一方面,又要教育他們不能盲目自滿,要扎實、穩(wěn)步地復習,才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對中等水平的孩子,要鼓勵他們利用最后一年,學習賽場上運動員們最后沖刺的精神,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值得注意的是,對小部分思想和學習都后進的孩子,家長不能埋怨,也不能泄氣,要鼓勵他們在最后階段盡最大努力提高學習成績,力爭做一名合格的畢業(yè)生。切忌“我對你不抱什么希望了,愛咋樣就咋樣吧!”之類的話語,或采取粗暴、強制的手段,這樣,只能使孩子喪失學習勇氣和信心,有的還可能離校、離家流落到社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總之,在這段“非常”日子里,家長一定要全方位關注孩子,并要仔細地觀察孩子情緒,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孩子,都應教育他們爭取在原有基礎上有進一步的提高,最終都能使他們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