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和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據(jù)估算,僅美國2005年就有約1600萬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和580萬卒中患者。2005年,心腦血管疾?。ㄖ饕枪跔顒用}和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將近87萬患者死亡—是腫瘤致死的2倍,是外傷致死的9倍。同年,估計120萬美國人將要有一次新發(fā)的心肌梗死或再發(fā)心肌梗死。盡管醫(yī)學發(fā)展顯著,但冠狀動脈疾?。▌用}粥樣硬化影響了動脈對心臟的供血—見 冠狀動脈疾病概述)所導致的心肌梗死和卒中(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而影響動脈對腦的供血—見 大腦血供)導致的死亡比其他原因?qū)е滤劳龅目偤线€多。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影響心、腦、腎、其他重要器官及腿的中動脈和大動脈。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見的動脈硬化類型,是指動脈壁變厚、彈性減少。
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缺乏鍛煉和飲食問題。飲食的因素包括每日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量少和不規(guī)律的飲酒(滴酒不沾或酗酒)。上述危險因素常常是可以干預(見 冠狀動脈疾病概述 : 預防)。無法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早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的家族史(近親屬在年輕時就發(fā)生了動脈粥樣硬化)、老齡和男性。盡管女性冠心病患者比男性容易死亡,但患病風險男性高于女性。
吸煙:
最重要的可干預的危險因素是吸煙。各種形式的煙草(嗅煙和咀嚼煙草)攝入都是危險因素。吸煙者發(fā)生冠心病的風險與每日吸煙量直接相關(guān)。相對于不吸煙者,每日吸煙20支的男性患者,心梗風險增加3倍,女性增加6倍。在已有心臟病風險的高危人群,吸煙尤其危險。
吸煙減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水平(“好”的膽固醇),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壞”的膽固醇)。吸煙增加血中一氧化碳的濃度,使動脈壁內(nèi)皮受損傷的風險增加。吸煙使因動脈粥樣硬化而狹窄的動脈收縮,進一步減少了到組織的血流量。此外,吸煙增加凝血傾向(通過使血小板黏附),以至于增加周圍動脈疾?。ㄊ軇用}粥樣硬化影響的給腦和心臟供血以外的血管—見 外周動脈疾病概述)的風險、冠狀動脈疾?。ㄒ?冠狀動脈疾病概述)、卒中(見 腦卒中)和外科搭橋后橋動脈的阻塞(見 冠狀動脈疾病概述 :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shù)和 上、下肢動脈)。
無論吸煙史有多久,戒煙患者的風險都是未戒煙者的一半。戒煙也減少冠脈搭橋或心梗患者的死亡風險和周圍動脈疾病患者發(fā)病和死亡的風險。戒煙的獲益在戒煙即刻開始顯現(xiàn)并且隨時間增加而加大。
二手煙(吸入別人抽的煙)同樣增加風險。所以同樣應該避免。
膽固醇水平:
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是另一個重要的可以干預的危險因素。高飽和脂肪餐使易感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膽固醇水平也隨人們的年齡而增加并且正常情況下男性高于女性,盡管女性絕經(jīng)后膽固醇水平增加。一些遺傳疾病導致高膽固醇血癥或其他高脂血癥。有遺傳性脂代謝紊亂的患者可以有非常高的膽固醇水平并且(如果未治療)死于早發(fā)冠狀動脈疾病。
使用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見 降脂藥物)可以顯著的降低患者心梗、卒中和死亡的風險。
不是所有類型的膽固醇都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好的)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低水平的HDL則增加風險。
理想的總膽固醇水平(包括LDL和HDL和甘油三酯)是140~200mg/dL(3.6 to 5.2 mmol/L)。當總膽固醇接近300mg/dL(7.8 mmol/L),心梗的風險增加超過兩倍。當?shù)兔芏戎鞍啄懝檀嫉陀?30mg/dL(3.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于40mg/dL(1 mmol/L)時,心梗風險減低。在高危人群,例如那些已有糖尿病或已經(jīng)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梗死、暈厥或外科旁路移植術(shù)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應該低于70mg/dL(1.8 mmol/L—見 成人脂質(zhì)水平的期望值)。然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總膽固醇中的比例比總膽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患冠心病的危險更相關(guān)。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該占總膽固醇的25%以上。高甘油三酯血癥往往伴有低的高密度膽固醇水平。雖然,也有證據(jù)顯示單純的高甘油三酯血癥同樣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
高血壓
未控制的高舒張壓或收縮壓是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危險因素,這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當血壓水平高于110/75mmHg時,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開始增加。降低高血壓可以明確的減少患病風險。醫(yī)生通常希望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且在糖尿病或腎病的患者常常要低于130/80mmHg。
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患者(見 糖尿?。┮装l(fā)生小動脈疾病,例如在眼睛、神經(jīng)和腎,導致視力下降、神經(jīng)損害和腎功能衰竭。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和多數(shù)2型糖尿病的患者易發(fā)生大動脈粥樣硬化。這類人群易于早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并且比沒有糖尿病的患者病變更廣泛。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與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增高了2~6倍,尤其是女性。患糖尿病的女性(與無糖尿病的不同)在絕經(jīng)前就有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同心梗患者,醫(yī)生常常幫助這些患者嚴格控制其他危險因素(例如:高膽固醇水平和高血壓)。
肥胖
肥胖,尤其是腹型(軀干)肥胖,增加冠狀動脈疾?。ㄈ纾盒呐K供血的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腹型肥胖也增加其他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的風險:高血壓、2型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癥。減體重能降低所有這些疾病的風險。
飲食
大量的證據(jù)顯示規(guī)律的進食蔬菜和水果可以減少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這種獲益是否源于蔬菜和水果包涵的物質(zhì)(植物素)尚不清楚,或者是否因為人們攝入大量水果和蔬菜時也減少了飽和脂肪的攝入并且更多的攝入了纖維素和維生素。而被稱做類黃酮的植物素(在紅和紫葡萄、紅酒、紅茶和黑啤中)顯示對冠心病有特殊的保護作用。高頻率的紅酒飲用情況可以幫助解釋為什么法國人冠狀動脈疾病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盡管他們比美國人吸煙多且攝入更多的脂肪。但是,沒有研究證實食用富類黃酮食物或使用類黃酮制劑可以阻止動脈粥樣硬化。增加蔬菜中纖維素的攝入量可以減少總膽固醇的攝入和減低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但是,過量的纖維素干擾礦物質(zhì)和維生素的吸收。通常,富含類黃酮和維生素的食物也富含纖維素。
脂肪是食物的基本的組成部分。“少食脂肪對健康飲食很重要”的概念僅部分真實,因為這與脂肪的類型有關(guān)系。主要的脂肪類型為:
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不飽和的脂肪(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見 脂肪的類型)
脂肪在室溫下可能是軟的(或液態(tài))或堅固的。軟的脂肪,例如油和一些人造奶油含有較高多不飽和脂肪和單不飽和脂肪。硬的脂肪,如黃油和起酥油,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更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因此,只要可能,人們應該限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量,可以用單或多不飽和脂肪來代替。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存在于紅肉、很多快餐食品、垃圾食品、全脂乳制品(例如:奶酪、黃油和奶油)和硬的人造奶油中。單不飽和脂肪存在于菜籽油和橄欖油中、沒有反式脂肪的軟人造奶油、堅果和橄欖中。多不飽和脂肪存在于堅果、種子、油和蛋黃醬中。兩種類型的多不飽和脂肪(ω-3和ω-6脂肪酸)是健康飲食的基本組成部分。ω-3存在于多脂魚中,例如:鮭魚、ω-3蛋、芥花油和胡桃中。ω-6脂肪存在于堅果、種子、紅花、向日葵和棉花油中。
酒精攝入
適量飲酒的人群似乎比過量飲酒和滴酒不沾的人群患冠狀動脈疾病風險低。酒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的水平,并且減少血栓和炎癥風險,幫助身體避免細胞活性的副作用。然而,超量的酒精攝入(男性每周飲酒多于14次,女性多于9次)可以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并增加死亡風險。
癥狀取決于受累及的動脈的位置和狹窄是否嚴重或動脈是否突然被阻塞。
狹窄時,動脈粥樣硬化通常沒有癥狀,直到動脈內(nèi)部的狹窄超過70%。當血流不能滿足組織對氧的需求時,狹窄的動脈第一個癥狀可能是疼或絞痛。例如:鍛煉時,患者感覺胸痛是因為心臟供氧不足。當走路時,患者可能感到腿部絞痛(間歇性跛行—見 上、下肢動脈),因為供給腿部肌肉的氧不足。如果給一側(cè)或兩側(cè)腎臟供血的動脈狹窄,那么將導致腎衰竭或高血壓危象。
如果給心臟供血的動脈(冠狀動脈)阻塞,則產(chǎn)生心肌梗死。阻塞發(fā)生在給大腦供血的動脈則導致卒中。阻塞在腿部動脈則導致腳趾、足或腿的壞疽。
診斷
有癥狀的患者,可根據(jù)癥狀對提示的阻塞動脈進行檢測以確定部位和程度。不同的受累器官選擇不同的檢測方法。如果患者一個器官有動脈粥樣硬化,通常其他器官也已同樣受累及。因此,當醫(yī)生發(fā)現(xiàn)有一條動脈粥樣硬化的動脈阻塞時,例如:腿部動脈。他們常常檢測其他動脈是否阻塞,例如:冠狀動脈。醫(yī)生對動脈粥樣硬化阻塞的患者評價其具有的危險因素。例如,檢測空腹的血糖、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醫(yī)生常常把這些檢查作為成人常規(guī)每年體檢的部分內(nèi)容進行。
預防和治療
為了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需要戒煙(見 吸煙)、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見 成人脂質(zhì)水平的期望值)、降低血壓(見 藥物治療)、減體重(見 飲食調(diào)整)、鍛煉(見 開始鍛煉計劃)。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他們的血糖。動脈粥樣硬化高危人群也可以從服用相應的藥物中獲益。這些有益的藥物包括:他?。词鼓懝檀妓秸;蜉p度的升高)、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的藥物(見 阿司匹林)。
當動脈粥樣硬化嚴重到出現(xiàn)并發(fā)癥時,并發(fā)癥本身必須受到治療。并發(fā)癥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卒中、腿部絞痛(間歇性跛行)和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