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出現程度不同的血管硬化,到了50歲血栓斑就會堵住50%的血管,如今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因血管硬化出現一系列的心腦血管疾病也成為高發(fā)慢性病,動脈粥樣硬化的高發(fā)人群一般是男性高于女性,有高血糖的人要更加注意,如果糖尿病還吸煙的患者對血管損傷更加嚴重。
1、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不僅在心腦血管多發(fā)的疾病,也在其他動脈血管多發(fā),所以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隨著在我國逐漸增加的發(fā)病趨勢,也成為老年人致殘和致死的主因。
如果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在下肢,就叫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造成腿部涼麻疼的原因之一,同時身體內其它重要的血管也可能出現了問題。
另外,在一些血管分叉處也很容易長一些斑塊,而動脈斑塊是一種脂質的沉積,也是一種長期的慢性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有一些急性的情況,比如由于房顫形成的血栓脫落后,從心臟隨血液流動在全身游走。
當游走到頸部時,如果堵在頸動脈,就會導致急性腦梗,出現偏癱、失語等癥狀;當栓子游走到胳膊,可以導致胳膊手指急性的缺血,引發(fā)突然的涼、麻、疼感覺,顏色發(fā)紫;
如果血栓沿著降主動脈向下走,走到腎動脈,就會造成腎動脈梗塞,引發(fā)腰疼、尿血、甚至尿毒癥。如果栓子再往下走,堵在腸系膜下動脈和雙髂動脈的分叉處,造成騎跨栓,死亡率在80%以上,比心梗還要危險。如果栓子繼續(xù)向下堵在股動脈,就會導致單腿突然涼麻疼,無法行走,需要緊急手術。
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來看看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常見癥狀:
(1)間歇性跛行
由于血管動脈硬化引起狹窄,致使供血不足會引起間歇性跛行,表現是患者走路會腳疼,休息后有所緩解。
在臨床上醫(yī)生會建議輕度患者通過服藥和控制飲食以及功能鍛煉來治療;如果病情繼續(xù)惡化,每次能走路的距離越來越短時,說明血管更加狹窄了,甚至在整個血管上都會出現長條的斑塊,這時患腦梗、心梗的風險都會增加。
(2)靜息痛
達到靜息痛的患者即使不走路腿也會疼,特別是夜間疼痛加劇,此時血管完全堵塞,并合并其他疾病的發(fā)生,如果嚴重繼續(xù)惡化的病人可能會踹謝娜腳趾潰瘍壞疽。
(3)腿涼腿麻
腿涼、腿麻的癥狀是貫穿于從發(fā)病一直到無法正常行走。進入冬天,很多人都會用熱水泡腳,但是專家提醒我們,腿部動脈硬化患者泡腳時要注意水溫。因為腿部動脈硬化患者本身血管就缺血,如果再用熱水去加溫腳,反而會導致血管更加損傷,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4)壞疽
如果只是腳趾或腳壞疽,還是有可能保住腿的;但是如果腿出現了壞疽,那可能只能通過截肢的方式來治療了。如果為了保住腿不愿意截肢,毒素的吸收對身體的損害是相當大的,可能連命也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