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痰,主要有三種情況:
一、肺寒咳痰
癥見咳痰,色白清稀,患者形寒肢冷,惡寒重而發(fā)熱輕微、咳嗽胸痛、喘促、嘔逆、面色青白等。
形寒飲冷則傷肺。特征是咳白痰帶喘,短氣不能宣暢,是肺功能減弱,其主氣、衛(wèi)外功能失職所表現(xiàn)的虛弱證候。多由久病咳喘,耗傷肺氣,或因脾虛水谷精氣化生不足,肺失充養(yǎng)所致。也可見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肺心病等疾病。
臨床上多見與胃寒傳肺。治當(dāng)溫肺固衛(wèi),方用玉屏風(fēng)散,肺寒湯。
二、風(fēng)邪犯肺
癥見咳痰,痰液清稀多泡沫,可伴有發(fā)熱惡寒、咳嗽、鼻塞流涕、咽干癢、頭身痛、舌邊尖紅、舌薄白等狀況。
邪客肺經(jīng),肺氣失宣;或外感誤治,邪伏肺經(jīng)。此類喉咳發(fā)病時間短,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以咽癢、嗆咳、痰色可見白,又可見黃、咽干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
治當(dāng)疏風(fēng)宣肺,止咳利咽??捎蔑L(fēng)咳湯、蘇黃止咳膠囊等。
三、濕邪犯肺
癥見咳痰量多,白滑易咳出,四肢困重?zé)o力、眩暈嗜臥、晚悶納呆。
也就是肺濕、上焦?jié)瘛?/p>
治當(dāng)溫肺化飲、止咳利咽。不用服藥,喝些祛上焦?jié)竦乃幉杓纯伞?/p>
脾主運化水濕,肺為水之上源,腎為水下之下源。根據(jù)“濕在上焦宜化”的原則,可選芳香化濕藥,如蒼術(shù)、藿香、佩蘭、砂仁、砂仁殼、白豆蔻、白蔻殼、草豆蔻、草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