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有個叫桓景的人,他跟一道士學(xué)道。有一天,道士憂心忡忡地告訴他,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家中將有大禍。桓景聽到這個消息之后,慌了神,連忙向道士請教如何才能免除災(zāi)禍。道士告訴他若是想免除災(zāi)禍,九月九日那天家中不要留人,此外,每個人還都應(yīng)用紅的袋子裝滿茱萸系在臂上,到一個高處飲菊花酒。桓景和家里的人按照道士所說的方法去做了。九月九日過后,他們又都回到了家中。到了家里面,桓景發(fā)現(xiàn)家里面養(yǎng)的動物都死了,看著動物的尸體,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這件事情傳開后,大家紛紛效仿,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佩戴茱萸絳袋,登高飲菊花酒。人們相信登高佩戴茱萸,能趨吉避禍,使自已逢內(nèi)化吉。
山茱萸的補腎作用
茱萸有吳菜萸、食茱萸、山茱萸之分,山茱萸是我國常用各貴中藥材。始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中品之藥。以補力平和、壯陽而不助火、滋陰而不膩膈、收斂而不留邪等特殊功效為歷代醫(yī)家所喜用。張仲景還以山茱萸組方創(chuàng)制了“金匱腎氣丸”,該丸藥有補益肝腎、澀精斂汗的功效,是肝腎虛損的常用藥。生活中,不少老人每當(dāng)打噴嚏、咳嗽、大笑或腹部用力時,尿液就會不由自主地從尿道溢出,褲子經(jīng)常是濕的,讓這些老年人非常痛苦。這就是常說的老年性尿失禁。這個病給許多老年人身體上和心理上帶來巨大的痛苦,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中醫(yī)認為,老年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尿失禁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人的腎氣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虛弱,引起中氣下陷所致。雖然病在膀胱,但卻涉及脾、肺、腎及肝。因此,在治療時應(yīng)以補益腎氣、提升中氣為主,同時調(diào)理各個臟腑的功能。這種情況下,山茱萸作為一味補肝腎藥就可發(fā)揮其效用。
山茱萸有固澀收斂作用,包括斂尿、斂精、斂帶、斂便、斂汗等。山茱萸對于需要收斂的慢性病,如慢性尿路感染、遺精早泄、白帶過多、自汗、盜汗等臨床都是有效的。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出汗,單用山茱萸藥力稍弱,宜在復(fù)方中使用。
使用方法有竅門
山茱萸一般是用水煎服,或研末入丸、散吞服。老年人因腎氣虧虛引起的尿失禁的病癥可用山茱萸、五味子、益智仁,水煎服,一段時間后病情就會慢慢好轉(zhuǎn)甚至痊愈。另外,對于自汗、盜汗這類病癥,用山茱萸、防風(fēng)、黃芪,水煎服,療效很好。而如果有汗出不止的癥狀,就用山茱萸、白術(shù)、龍骨、牡蠣,水煎服,病情很快就會有所好轉(zhuǎn)。
居家使用注意事項
山茱萸雖有很好的固澀收斂作用,但對大便次數(shù)雖多,但有大便不暢、腹脹氣、里急后重的病人,則不宜用山茱萸進行收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