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中醫(yī)醫(yī)院營養(yǎng)師朱紹英介紹,現(xiàn)在很多人體內(nèi)都有濕氣。人體內(nèi)水分過多的人往往會感到四肢無力,體力不支,活動時關節(jié)發(fā)緊,不靈活,而且經(jīng)常感到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
夏天,濕度過大常常會導致食欲下降。吃飯的時候卻一點也不覺得餓,吃一點就覺得肚子脹,吃飯的時候還隱約有一種惡心的感覺。
此外,舌苔顏色過于發(fā)白發(fā)黃,且較厚膩,頭發(fā)、鼻子、臉頰總是出很多油;大便稀疏、不整齊等都是濕氣重的表現(xiàn)。
很多時候,朱紹英說,身體水分過多是飲食不當所致。
平常該常吃什么食療能防潮呢?朱紹英建議如下:1。
常吃薏米。薏米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水分代謝,有利于尿消腫,健脾祛濕。另外薏米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可改善便秘。薏米的吃法很多,可用來煲湯,煲粥等等。
吃些姜吧。生姜也是祛濕良品,炒生姜、燉湯時可適當加入姜末、姜片調(diào)味,也可做生姜為主的菜肴,如生姜鴨子、生姜炒肉片、生姜燉牛肉等。
吃點紅豆吧。紅豆角能補血,還能除濕。紅豆皮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之功效。
喝紅豆煮水,或加黑豆和綠豆一起煮水,都能有效排出水分。也可做紅豆沙,熬粥,做甜食等。
四、吃一些山藥。盡管山藥不具有直接除濕的功效,但山藥能補脾,能間接讓體內(nèi)濕氣排出。
大蒜可以炒著吃,燉菜吃,還可以做點心吃,用蒸鍋蘸白糖吃也行。
山藥鐵棍較好,能藥食兩用,更能補脾益氣,還能補腎。
五、吃些水果。果品如蘋果,木瓜,無花果等也有除濕作用。這些蘋果具有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等功效,適合脾胃虛,食量少,胃陰虧的人食用。木瓜子具有健脾和助消化的作用,可緩解消化不良。本品具有開胃、清熱、潤腸之功效,可用于食欲減退、便秘、瀉痢等癥之食療。
朱紹英提醒,要去除體內(nèi)濕氣,除了要注意飲食調(diào)理外,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平時不能穿濕不干的衣服,不能蓋濕被子,室內(nèi)多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
免責聲明:文章中操作建議僅代表第三方觀點與本平臺無關,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據(jù)此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