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把林黛玉塑造成詩的化身,詩是她的心靈凸現(xiàn)、生命所系、靈魂所歸。本文對林黛玉的幾首主要詩詞進行了分析和評論,從中品味林黛玉多愁善感、自悲自憐,孤標傲世、高潔叛逆、堅強不屈的性格特征。
《葬花吟》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fā),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fā)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死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fā),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抷凈土掩風流!
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有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林黛玉的性格是多愁善感的,又是孤高叛逆的,這兩重性格看似矛盾,實際卻是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的。這種統(tǒng)一在她的名篇《葬花吟》中得到了完美體現(xiàn)?!对峄ㄒ鳌愤@充滿生命激情的哀歌,是黛玉第一首長歌行,淋漓盡致地寫盡了自己的哀婉悲愁,傷感凄涼……《葬花吟》是徹底的“言志”詩,是黛玉性格與生命的折射,悲觀傷感、哀傷凄側(cè),亦不乏抑塞不平之氣,有著激越的控訴和抗議。
她明確表示,決不屈服于污濁的殘酷壓力,要永遠保持那孤標傲世的潔白品格??梢哉f,黛玉借《葬花吟》發(fā)出了感嘆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黛玉惜花憐人,為落花傾灑著悲戚的淚水,把紅顏會老的青春少女,寫成紅消香斷的落地桃花,對花與人的命運進行了形象的闡釋,對美的存在與消亡進行了哲學的思考。
《葬花吟》雖然充滿了凄楚悲哀的色調(diào),但也并非只是纏綿悱惻,抒發(fā)自己滿腔的哀怨,她已開始體驗貴族之家的世態(tài)炎涼與人情冷暖,而有了憤懣的情緒。她的眼淚,她的傷感,她的內(nèi)在孤獨的生命體驗,既來自她無依無靠、孤立無援的人生經(jīng)歷,也來自她與生存環(huán)境的格格不入。黛玉作為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的人生目標是理想化的。所以她才會在惋惜的同時,把花兒埋起來,給花一個美好潔凈的結(jié)局。她不像理智的人,看到花草凋零,會以為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也不像樂觀的人會從花謝想到花還會再開;更不像悲觀的人看到花落只會徒生悲傷。葬花,也就隱喻著埋葬自己的青春;給花一個潔凈的歸宿,也就是給自己的青春一個美好的結(jié)局。她決不屈服于現(xiàn)實的各種壓力,永遠保持那孤高傲世完美至純的理想。
《葬花吟》以豐富奇特的想象,象征性的筆法,繽紛暗淡的畫面,憂傷而哀婉的情調(diào),展示了林黛玉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了她對青春的無限熱愛和對青春即逝的哀嘆和惋惜;表現(xiàn)了她對美好理想的熱烈追求和對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失望與悲痛;也表現(xiàn)了她對封建禮教殘酷壓迫的強烈控訴和無限怨恨,以及決不向黑暗勢力屈服、永葆純真的堅強意志和堅持反抗的頑強精神。這無疑把黛玉那自悲自憐、多愁善感卻又高潔不污、大膽叛逆的性格完美地融和在了一起?!对峄ㄒ鳌窡o愧為《紅樓夢》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功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