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父母為什么否定孩子?家庭中的權(quán)力 否定性的反映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
 父母為什么否定孩子?


傳統(tǒng)說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玉不琢不成器”

很多喜歡打擊,挖苦,諷刺,竭盡所能給孩子潑冷水的家長都喜歡用這樣的借口。
盡管這樣很討厭,很厭惡,也不想承認(rèn),極力的想證明自己。但一遍一遍的打擊,重復(fù),就像電視廣告一樣。不停的給予負(fù)面暗示。
天才最終淪為庸才。

那么父母為什么會這么做呢?

原因1:潛意識的限制

在中國 乃至世界 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rèn)為,為人父母,肯定是希望子女將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
沒人會希望子女碌碌無為,一事無成,啃老為生。

在我看來,這只是意識領(lǐng)域的希望而已,就好像我們每個人的意識里,都覺得錢越多越好,沒人會跟錢過不去,覺得錢越少越好。
但在潛意識領(lǐng)域里,我們的“超我”會限制我們應(yīng)該有的錢數(shù),我們應(yīng)該有的能力,我們應(yīng)該有的待遇,我們的子女應(yīng)該是什么樣的。
一旦超出潛意識的范圍,我們就會情緒失控,做一些荒謬不合理的事情。
比如,有個人突然中了500W,錢一下子大大超出了他的潛意識里自己應(yīng)該有的錢數(shù)的時候,他就瘋了。在外界看來,是因為他,太高興,太興奮,所以瘋了。誰會相信是因為錢太多了,而瘋了的呢?
同樣的道理,心胸狹窄的父母,在優(yōu)秀的子女面前,也會這樣。子女的優(yōu)秀大大的刺激了他們,讓他們感到受挫,然后就竭盡全力的打擊,冷落子女,不給予他們正面的認(rèn)可。
我有個朋友小王回憶他童年的經(jīng)歷 從來沒得到過一次表揚和認(rèn)可。盡管他很優(yōu)秀,成績一直是全班第一,有一次還考了全校第一,父母也只是淡淡的說一句:驕傲什么,不努力的話,馬上就會被其他同學(xué)超越了。
這句話看上去像一句鞭策的話,是為了孩子好,不想讓孩子驕傲導(dǎo)致失敗,最多也只能算父母太嚴(yán)格,對子女期望太高。
真相是自卑的父母容不得有個優(yōu)秀的自信的孩子在自己面前,這會讓他們時刻有挫敗感,而用打擊,挖苦,諷刺,冷落,否定來熄滅孩子的自信









原因2:控制欲

被打擊的自卑的孩子,失去了自信,依賴性就增強了,凡是都聽父母的,讓父母做主。
成為一個提線木偶,沒有自己思想的洋娃娃。
而父母則從這種模式中獲得巨大的快感,成就感和滿足感,不愿意放棄。
跟皇帝否定大臣,上司否定下屬一樣,當(dāng)大臣或者下屬提出自己意見,表現(xiàn)出獨立意識的時候。皇帝和上司極為不高興,然后就開始否定,增加自己不可質(zhì)疑的權(quán)威感。
有的父母和皇帝還會“假民主”一番,走走形式主義?;实蹎枺骸氨姁矍溆泻胃咭姲。俊贝蟪继岢鲎约合敕ㄖ畷r又給予否定。父母說:“自己的配偶自己選,我們不管”。當(dāng)你選定配偶時,他們又極力的挑對方毛病,對方的種種不好,告訴你,嫁給他,將來是不會幸福的。
這一切都源于他們心中的控制欲,而他們會告訴你,這是因為愛你。控制的越多就告訴你,是因為越愛你。
通常還會有句口頭禪:要不是你是我的孩子,我才懶得管呢,別人的孩子我為什么不管???
《不要控制我》一書中有個經(jīng)典的列子
媽媽帶女兒去買冰激凌,
媽媽問:想吃什么的?
女兒:香草的。
媽媽:有巧克力的。
女兒:我要香草的。
媽媽:巧克力的更好吃。
女兒:我就要香草的。
媽媽:你以前不是愛吃巧克力的嗎?
女兒:我現(xiàn)在就想吃香草的。
媽媽:你這女兒怎么這么怪呢?
上述媽媽一直在否認(rèn)女兒的感覺,好像女兒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歡吃什么。而媽媽知道她喜歡吃什么。一旦她表現(xiàn)出獨立的意識。媽媽就覺得她怪,不可理喻。
媽媽一直否定女兒的感覺和真實需求,就是為了控制女兒吃她認(rèn)為“女兒”最愛吃的巧克力冰激凌。








原因3:失去自我,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他人的真實需要和感受,恰恰就是因為失去了自我。
就好像在外表現(xiàn)的越自大越爭強好勝的原因是內(nèi)部的自卑和低微的存在感。




下面講一則故事“不孝的女兒”
有位母親很愛自己的女兒,好吃的留給女兒,好穿的留給女兒,自己從來舍不得用。
媽媽小時候由于物資匱乏,經(jīng)常挨餓,就發(fā)誓將來絕對不讓自己的女兒挨餓。于是就把自己那份食物毫不猶豫的推到了女兒面前。
女兒已經(jīng)很飽了,吃不下任何東西,但迫于這份“愛”的壓力,女兒不得不鼓著肚子吃了,直撐的她肝腸寸斷,臉色發(fā)青。
看著女兒吃自己的食物 媽媽開心極了,高興極了,覺得自己是最愛女兒,最偉大的母親。
外界一致好評,太偉大了,偉大的母愛啊。偉大的犧牲精神啊。犧牲自己,造福子女。
媽媽愛上了這種感覺。
于是,媽媽每天都餓著肚子,把食物給女兒。女兒每天被撐的眼淚直流,痛苦不堪,看到食物就惡心的反胃,想吐。
媽媽看到了,但媽媽似乎不想承認(rèn),溫和的微笑著說:“多吃點才能長好身體,等你以后身體棒棒的時候,你會感謝我的?!?br>一個月過去了,媽媽因為營養(yǎng)不良,身體越來越差。
女兒也因為每天被撐,得了胃病。
外界開始譴責(zé)女兒,你怎么這么不孝呢?讓媽媽餓成這個樣子?,F(xiàn)在的子女太自私了,媽媽犧牲了自己,子女卻什么都不做,飯來張口。
女兒羞愧極了充滿了負(fù)罪感,終于對媽媽說不要再把她那份食物給自己了,自己不想吃,自己已經(jīng)很飽了。
媽媽震驚了,一項溫柔乖巧,對自己百依百順的女兒居然會說出這種話。自己這么愛女兒,女兒真是傷透了她的心。
媽媽憤怒了,悲憤了,歇斯底里的向女兒喊道:你這個良心被狗吃了的, 媽媽因為小時候沒吃的,所以現(xiàn)在身體這么差,才不希望你也這樣,希望你有個好身體,你怎么不理解媽媽的愛啊————
女兒屈服了,妥協(xié)了,變得內(nèi)向沉默寡言。




又過了一個月,終于,女兒的胃開始劇烈的痛,鉆心的痛,女兒忍無可忍,掀翻桌子,跑了出去。。。。。
媽媽由于長期的挨餓和巨大的刺激,一病不起,不久就過世了。

媒體紛紛前來采訪,指責(zé)批判這個不孝的女兒,CCAV第一時間給出報告《不孝女兒活活氣死老母》
一時間,全國各地都在討論這個話題,指責(zé)這個女兒。
女兒承受不住胃痛的折磨和巨大的輿論壓力,跳湖自殺了。又引來了各界媒體。

報告五花八門

最終,權(quán)威磚家給出結(jié)論《不孝女兒心理脆弱,社會無法生存跳湖自殺,之前曾活活氣死母親》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7127243/






父母否定性的反映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

在一個有關(guān)孩子的電視節(jié)目中,十二歲的特德問我:“我的父親說我懶、野、蠢,他說得對嗎?我覺得我不是那樣的?!?br>
“告訴我,如果你的父親說你是一個百萬富翁,你會相信他嗎?”我問。

“不會,我知道我在銀行里只有十七元錢,那可不是百萬富翁。哦,我明白了,他說我很糟糕,但是并不能因為他這么說,就意味著我真的很糟糕?!碧氐禄卮鸬?。

“就像你知道你有多少錢一樣,你也知道你是個什么樣的人,不要管別人對你說什么,哪怕是你的父親。因為是你的父親把你說成那樣,而父親是你愛戴、尊重的人,因此對你來說,確信你不是他描述的那種人會更困難一點?!蔽蚁蛱氐路磸?fù)說明上述觀點。否定性的評價——哪怕本意可能是想要糾正孩子的某些缺點——會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負(fù)擔(dān)。



父母的否定,會傷害孩子



  1、“你怎么越大越……”


  ——越笨、越懶、越不聽話……父母們通常這樣說順口溜似地表示出對孩子的疑問和否定,這其實是對孩子的貶低。雖然我們看不見孩子對這種貶低否認(rèn)做出反抗,但在他幼小的心靈已經(jīng)形成了陰影,即:“我是差的,且不可救藥的。”孩子對父母失望,導(dǎo)致孩子對自己失望,進而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


  2、“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XX那樣呢?”


  ——看似是在用對比的刺激鼓勵孩子“變好”,其實暗含了對孩子的否定,大大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時還可能導(dǎo)致孩子和那個“XX”之間因你制造的“距離”而產(chǎn)生隔閡間隙,甚至引發(fā)斗爭和仇視。


  3、“你看人家XX又得XX獎了”


  這是等同于“你怎么就不像人家XX那樣呢?”,只是這后半句沒被說出來,但孩子是最為敏感的,你屢次在他面前夸贊其他同齡孩子,他會知道你在相對貶低他。所以,父母們啊,這樣的話少說吧。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覺



小雪:“我不要吃菠菜,我討厭菠菜?!?br>
媽媽:“不行,菠菜是很有營養(yǎng)的食物,對你的健康很有幫助,一定要吃?!?br>
小女孩:“我討厭馬尼叔叔!”

爸爸:“我不想聽到你說這樣的話,他是我的兄弟,你不可以說他的壞話!”

如果我們像上述的父母這樣直言否定孩子的感覺,那么我們無疑是在告訴孩子:他沒有能力作正確的判斷,同時也在暗示他,我們并不在乎他的感受。當(dāng)我們尊重孩子的感受時,他才會了解我們對他的愛,并了解世上的每一種感覺都有其來由。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因此身為父母,我們不該偽裝自己的喜怒哀樂,如此才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但同時也請牢記: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覺。

就上述的第一個例子而言,如果媽媽以另一種態(tài)度對小雪說:“你覺得菠菜的味道很奇怪嗎?不然你先吃一口看看,如果真的不喜歡,就不要吃了?!倍诙t例子,如果爸爸不急著否定小女孩的感受,而繼續(xù)詢問為什么她不喜歡馬尼叔叔,小女孩也許會說出內(nèi)心的感受。



上述兩位父母的反應(yīng),其實都在否定孩子擁有表達情感的權(quán)利,而父母的否定態(tài)度,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感覺是不好的,只有父母的認(rèn)可,才能使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安全。為了父母,孩子也會否定自己的真正感受,轉(zhuǎn)而以父母的方式感受這個世界。但是當(dāng)孩子長大后,因為長期否定自己的感覺,他不知該如何為自己爭取權(quán)利,也沒有充分的技巧可以面對他人。結(jié)果,孩子要么沉默不語要么讓事情發(fā)展到讓自己受不了,直到自己崩潰為止。

當(dāng)然,否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以我們的方式來看待這個世界,是省時又省力的教導(dǎo)方式,可以讓我們有更多時間處理其他的事。但如果我們愿意對孩子付出時間,我們就可以有極佳的機會教育出心靈健康又有主見的小孩。

孩子有權(quán)利擁有自己的情感,也有權(quán)表達自己的情感,父母不該對孩子說“你不可以有那種感覺”,我們的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我很難過你這么想,因為我的感覺是……”孩子的意見也許會和我們不同,有時很難判斷哪一方的意見比較合理,但當(dāng)我們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時,孩子也會更尊敬我們。

洛陽心理咨詢








 家庭中的權(quán)力:父母為什么否定孩子 【大洋網(wǎng)與武志紅的訪談記錄】




主持人:網(wǎng)友們,下午好!歡迎來到每周一的武志紅心理工作室,我記得以前談過一個話題,關(guān)于親密關(guān)系的權(quán)利,都是在夫妻、戀人所產(chǎn)生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存在的,通常的就是父母會不斷的否定自己的孩子,這種否定到底為什么呢?我們今年還是請到了武志紅來跟我們探討這個話題,武志紅你好。

武志紅:你好。



主持人:今天我們又來談父母還孩子之間,你覺得還是存在這種傾向。

武志紅:都是一個道理,夫妻之間的力量是均等的,兩個都是成年人,父母和孩子就更極端,就更一邊倒,尤其孩子比較少的時候。我們常說父母否定自己的孩子,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現(xiàn)在我越來越明白,其實父母是為了否定孩子而否定。跟夫妻之間的是一樣的,這就是權(quán)利,比如說我們說一個皇帝跟下面的大臣,我讓你聽我的,你就只能聽我的,就建立一個前提之下,這個大臣沒有獨立意志的。意思就是我作為一個大臣,我沒有獨立意志而皇帝有獨立意志。





武志紅:而且永遠是對的,在家庭中有有這樣的展現(xiàn),我們想穩(wěn)固這個的權(quán)利,那就是要否定下面的人。比如說一個公司,如果一個領(lǐng)導(dǎo)權(quán)利意志特別強,就特別會否定員工的意見,所以就用各種辦法去否定你,其實否定你僅僅去否定你,讓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覺、判斷,這樣的話你就只好聽他的,在家里也是一樣的。



武志紅:我有一個朋友,他已經(jīng)27歲了,很痛苦,每次回到家父母就會上來跟他說話,他就想逃,我就問他為什么想逃,感覺很難受,他就舉了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這個杯子放在這里,他就會說應(yīng)該放在這里。




主持人:放在那里都是不對的。
武志紅:無論你做什么都是不對的。
主持人:這個父母是想通過這種否定來表達一種權(quán)威感,我是你的父母,你要聽我的。

武志紅:父母無時無刻都在傳遞這種想法,我也不知道他們?yōu)槭裁磿羞@種想法,我想這個父親未必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

主持人:通常他們有這樣的借口,我不會害你的。

武志紅:因為我們的說話就是,我要讓一個人聽我的,最好的政策就是胡蘿卜大棒,我們說的這個就是比較極端,但是一般來講,父母讓自己的孩子聽話,一般就是所謂愛的辦法,我對你好,第二種就是你要是不聽我的,我就懲罰你,我上次寫的《還蘋果與壞蘋果》將的一個故事,媽媽讓自己的孩子道歉,孩子拒絕道歉,這個時候他肯定是會為了你好,讓你更好的成長



武志紅:這件事到底合適嗎?但是這個媽媽后來發(fā)現(xiàn)她的選擇得不到保證,他就用了威脅性的辦法,你要要是不聽我的我就剝奪你某些東西,這個是很典型的。你一定要聽我的,要不然我就懲罰你。無論你做什么都是被否定的,父母總會拿他跟別人比較,假如你學(xué)習(xí)好,這個父母就會說別人家的孩子體育那么好,假如你體育好就說你學(xué)習(xí)不好。

主持人:總是要挑你的毛病?

武志紅:對。

主持人:一定要獲得權(quán)利的控制?

武志紅:我們要想控制一個人最好那個是人一個木偶、洋娃娃,就是一定都沒有獨立意志的,這樣的事情特別到多,就是孩子3歲之前,多可愛啊,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我們經(jīng)常說那個時候的孩子特別可愛,媽媽也會覺得孩子最美好的時候就是3歲的時候,因為孩子什么都要聽她的,這樣的媽媽沒有注意到,孩子在一歲半的時候就經(jīng)常說不,但是沒有辦法,就是要聽她的。




武志紅:但是3歲以后,這個媽媽就會覺得很痛苦,對孩子的愛出現(xiàn)一個反差,原來對孩子特別特別好當(dāng)孩子有了獨立的能力,就會覺得特別受不了,這時候媽媽就特別渴望再要一個孩子,再要一個什么都不懂,永遠處在布娃娃的狀態(tài)。

武志紅:很多媽媽有這樣的渴望,爸爸也有可能有這樣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處在布娃娃的狀態(tài)。我有一個好朋友30多歲了,也沒有結(jié)婚,有一次我坐車見到他媽媽,她媽媽就跟我說,他女兒在童年的時候多么多么的可愛,像布娃娃那樣,她就是特別的懷念,她就希望女兒永遠都是這樣的。





武志紅:這就涉及一個更核心的東西,我們常有一個說話,我們是為了別人活的,這就有一個很要命的問題,如果你不在了我怎么辦呢?如果我是為了杯水活的,那他走了你又怎么辦。





武志紅:孩子一定會長大的,一定要適應(yīng)社會,如果為了孩子而活的話,父母就會非常的苦。孩子是什么我,我們都要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覺得自己活著的,但是對這種為了孩子而活的父母來講,孩子必須在他眼前,他才感覺自己的存在,加入不在自己的眼前,就覺得自己要死掉。



主持人:這種存在感要通過孩子才能有感覺?

武志紅:對,我們談戀愛也有這樣的感覺,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安全感比較足的人都會這樣的。有些人會去尋找一夜情,就是為了性去挽留一個男人。




主持人:這個男人不是自己想要的?

武志紅:什么樣的都會有,我見多最多的就是男人聽說是300多個,女人就是幾十個100多個,是這樣的,男人可能不太一樣,尋找的不是溫暖,就是性的東西,但是對女人來講就是不一樣的,她們就是想通過一夜情來挽留一個人,就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去酒吧遇到一個人,過了一夜,然后第二天就會叫這個男人不要去上班。



主持人:這對男人是很要命。

武志紅:有些男人是不喜歡的,你一定要什么時候都在她的身邊,這個時候就覺得自己的活著,假如這個男人一走,這個女人就會崩潰了。有人跟這樣形容,對這個女人來講,這個男人必須在她的身邊,讓她看得見,摸得著,才覺得是活著的,如果這個男人走了,就覺得自己消失了

主持人:同樣的一個道理?




武志紅:對。在這個世界以外的東西,這個人這么在乎你,我們常說在乎你是愛你,但是這不叫愛你,這叫愛我。就像我剛才講的,我看到你我才感覺我活著,我看你感覺很溫暖,但是你是不存在的,只是把內(nèi)心的某一個東西投射到你的身上。你和這樣的人相處,你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看起來跟貼你,但是實際上無視你的存在。

武志紅:假如我愛一個人,今天要上班,有重要的朋友要見,重要的事情愛去做,我愛你有沒有體會到這一點,你的需要是什么,我看到你的需要這對你很重要,那就會讓你去做。

主持人:就不會考慮別人的需要?好像我的存在是為了滿足她看到而已。

武志紅:是。你只是她內(nèi)心的一個幻覺,真正的你根本沒有看輕,所以你在這個人的面前會有窒息感,無論他們多么認(rèn)真,都是一夜情,其實很多男人都是抱著一夜情的想法去的。但是有些人不是這樣的,但是你這樣對他,他就會受不了了。



主持人:我記得原來有一個網(wǎng)友提問,因為他的父母對他管得特別嚴(yán),有時候覺得走路都不穩(wěn),覺得自己不存在,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體。




武志紅:那是一個還在讀高中的孩子,不能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決定,所有重要的決定,甚至我懷疑很小的決定,你用什么茶杯喝水,喝冷水還是喝人水都是父母決定的。說白了在父母的眼里看來,就真正是一個洋娃娃,不是獨立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這就是心理的感受,體現(xiàn)在身體上,他的人生道路的確不是他走的,所以他就感覺到真實的路不是自己走的。




主持人:這跟我們的主題其是有關(guān)系的?

武志紅:這是非常經(jīng)典的,父母為什么要包辦我們的一切,比如說包辦婚姻,就是我無視你的感情。這個包辦婚姻明顯就是一個權(quán)利的關(guān)系,你必須聽我的,不聽我的你可以去死,現(xiàn)在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包辦一切也是一樣的道路,只是原先包辦婚姻弄得很多人死去活來的,但是為孩子包辦一切目前還是當(dāng)優(yōu)點來說。





武志紅:其它的報導(dǎo)說,這個父母為自己的孩子包辦一切,講這句話的時候,這個記者還有有一點贊揚,為這個父母感覺惋惜,他們很累。其實父母要為自己的孩子包辦一切還是一個權(quán)利的關(guān)系,你要聽我的,不能有獨立的意志。我們還是回到剛才的事例中,在酒吧找一夜情的女孩,從心理學(xué)來理解,她很可憐,沒有自我價值感,自己存在感,或者沒有主體感。




武志紅:我感覺不到我的存在,我就沒有自體感,說得簡單,這個人格中的我是非常非常虛,一旦抓到一個人就死死的抓住那個人,因為看到那個人就感覺自己的存在。木子美在日記里面也講類似的事情,我看到比較簡單的東西,就是她的我也是不存在的,所以他要跟很多男人建立關(guān)系,最初是想跟一個男人建立關(guān)系,而緊緊專著那個男人來正式自己的存在,如果那個男人離開她,她就會感覺自己是死掉了。




武志紅:其實她很可憐,會過來說,如果今天聽了這些,她們可能會不舒服,就是木子美感覺不到我是存在的,所以要緊緊抓住男人,可能對父母來講也是感覺不到自己是存在的,要看到孩子才能感覺到自己存在。




主持人:這樣來說父母跟孩子都是很可憐的?





武志紅:是。

主持人:通常表現(xiàn)出來的是父母是很愛孩子?


武志紅:對。我見過比較夸張的,到了20多歲30多歲,在重大的事情上對自己的父母說不,結(jié)果這個家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一個經(jīng)典的個案,那個女孩20多歲,談戀愛了,但是媽媽反對她選這個男朋友,但是她非要這跟他在一起,結(jié)果他們家就亂套了,這個媽媽身體沒有什么問題,后就得了高血壓,還得了子宮肌瘤,然后她爸爸就威脅她說:假如你媽媽有什么三長兩短,那個男人是活不了的。





武志紅:這個女人之前認(rèn)為媽媽是很完美的,媽媽為她操辦一切,這個媽媽跟我說這個女兒多少多少的好。其實我覺得這個女人說不到好看,但是這個媽媽說得是真誠的,她都是說女兒依戀我的時候感覺非常美好,為什么突然之間不聽話了,這個媽媽一直在質(zhì)疑這個,看起來是反對跟這個男人談戀愛,其實反對的就是女兒有了自己的獨立意志。





武志紅:原來這個女人跟媽媽說過,我談戀愛一定會征求你的意見,實際上這個女兒沒有這么做,所以媽媽就決定自己的權(quán)利被否定了。媽媽覺得跟女兒的一體感,突然這個女兒跟媽媽說我不是跟你一體的,那就讓媽媽很受不了,所以就等于是要她的命。





主持人:所以得了各種各樣的病。


武志紅:我們站在外面來看是壓制這個女兒,但是從心理上來講,這個媽媽很可憐,女兒要離開她。但是這個女兒更可憐,假如現(xiàn)狀不發(fā)生改變,可能真的會很痛苦,這個時候就打破了媽媽的幻覺,這個媽媽就受不了,但是這個是必須的。說得更殘酷,女兒獨立成長是必然的,媽媽受不了應(yīng)該去找心理醫(yī)生,沒有我的感覺,就要想辦法獲得這個感覺。





主持人:從這個該度來講,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人,不應(yīng)該控制別人的方方面面,在親密關(guān)系當(dāng)中的夫妻方面都是一樣的道理。



武志紅:說到我們國家的利他主義,就是我為你活著,你為我活著,你就要在前面,跟我建立關(guān)系,要不然我就活不下去,我們經(jīng)常宣揚這個利他主義。我們講的利他,有真正的利他,比如我看到你這個人的需要,而我們這種利他,就是我要你這樣你就這樣。



武志紅:我曾經(jīng)在一個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媽媽帶著女兒買冰淇凌,媽媽就問女兒想吃什么味的,女兒說想吃香草的,媽媽說巧克力的更好吃,然后那媽媽就買了香草的。我講的喝水的例子,我看到你的需求,你真是的需求,我把水給你,這就真正的利他,如果你沒有這樣的需求,而且我很強迫你喝的話,那就不是利他了。我有兩個好朋友,小時候他經(jīng)常被奶奶追著吃飯,這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我們肚子餓了自動繪想吃飯。



主持人:但是我們的父母總是在想你一定會肚子餓的。


武志紅:對。去年還是前年有一個很轟動的事情,一對華人夫婦在美國被剝奪對孩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當(dāng)時那個媒體報道得轟轟烈烈的,反正就是說中西無法對撞的,但是這個媽媽就說了一個問題,我把孩子養(yǎng)得這么胖,我能不愛嗎?


主持人:我想這個媽媽是不是想讓孩子長這么胖來證明她是一個好媽媽。

武志紅:這還是一個假利他,看起來他讓自己的孩子長這么胖,這樣她很辛苦,真正的結(jié)果是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大洋網(wǎng)友:武老師,人畢竟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如果我們不去通過別人來證明自己的自我價值感,那么我們怎么去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呢?

主持人:這個問題提得挺好的。




武志紅:要反過來問,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是怎么喪失的。我說一個跟有趣的故事,在我的文章中也有說,幾個小孩在老人門前玩耍,很吵,但是這個老人喜歡安靜,這個老人就想了一個辦法,就說我很孤獨,你們在這里玩我很開心,我獎你50每分,第二天就說15每分,最后就說5每分,這樣孩子們就說我跟你玩了。





武志紅:本來我要喝水,水喝到我的身體里,我是有感受的,這種感受就是我存在的證明,就是我做一些事情,我做一些選擇,我主動的去做這些事情,主動去做這些選擇,我就有感覺,這種感覺皆是我自身的。如果我喝水的時候,媽媽說我給你倒,這些是非常什么的事情。



武志紅:比如說有些孩子喜歡聽音樂,這個時候就說是我的期望,然后就把孩子的奪走了,本來孩子是自己喜歡的,這個網(wǎng)友提的問題要反過來問,我們一開始自我存在感是存在的,但是后來被拿走了,我們喪失了。那我們再怎么召回這個存在感呢?那就要自己去做選擇,自己去為自己的人生負(fù)責(zé),去尋找自己的感覺和體驗。



主持人:找回自我?

武志紅:對。我們國家有這樣的事情,還是我那個27歲的朋友,他每次回去都會問今天干什么了?我這個朋友就說,為什么你們不談?wù)勀銈冏约耗兀窟@個父母就說我們都60歲了,許多什么好談的,還是談?wù)勀惆伞?0歲了就不存在了嗎?這就是我們國家存在的問題,60歲的老人都存在在孩子的身上,其實老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找自己的活干,你自己一定有自己的世界,去自己的世界尋找自己的存在感。




主持人:說得簡單一點就把注意力分散一下?


武志紅:是。

大洋網(wǎng)友:我爸也是這樣,從小總是走在他為我們鋪好的路上,現(xiàn)在長大有些想法不想再聽他的話繼續(xù)走下去,可是有時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反抗。我知道他是為我好,但是有時候照他說的去做,根本不是我心里想做的。其實只要跟他講一下他都會讓我自己拿意思,但是有些時候,我的意見根本沒用。我該怎么做?






主持人:可能也是一個很典型的個案。






武志紅:爸爸將自己拿主意,實際上自己拿的主意沒有用。我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前兩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講,認(rèn)識了一個男人,前兩天去吃飯,這個男人說你們兩個女孩看看愛吃什么,然后點了6個菜,最后全被這個男人否定了,不管選擇自己愛吃的,還是選擇以為這個女人愛吃的,在這個男人來講這兩個女人是不存在的。

主持人:她們還是要做一下樣子?

武志紅:對。

主持人:也是一種在為自己開脫的感覺?

武志紅:對。

主持人:生活當(dāng)中就是這樣的,比如一件事情面臨兩個選擇的時候,他們就說你選吧,看像把自動選交給你了,但是好像是否定你的。






武志紅:進一步來定你,證明我的存在。這位網(wǎng)友說,該怎么辦,我昨天跟一個朋友聊天,也是這樣,主要就是爸爸操辦她的一切,但是她雖然很討厭爸爸控制她,但實際上也很享受,這個控制與依賴的關(guān)系,我控制你,你依賴我,這是雙重的關(guān)系,這個孩子自己被控制感覺很痛苦。



主持人:你剛才不是說很享受嗎?

武志紅:意識上很反抗,但是同時也不想離開依賴的感覺,假如真的想獨立,獨立的話就要做很多事情,一系列的事情都要自己決定。這個獨立不是自己想獲得的就獲得的,即便人家給你獨立,你不一定能獨立。他們要做組思想準(zhǔn)備,就想獨立的時候就會喪失從依賴中獲得的東西,你要做好這個思想準(zhǔn)備,有的時候父母也一定給你獨立。 昨天那個女孩跟我講,她真的很想獨立,她的父親也答應(yīng)了,但是最后還是選擇了父親的選擇。


主持人:這種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有獨立的能力?

武志紅:另外她還有恐懼,恐懼、擔(dān)心失去父親或者母親的愛,其實我們講的就是為什么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種控制和依賴的關(guān)系,非常容易的,這在社會上或者單位中,想建立一種控制或被控制的關(guān)系很難,但是家里有一種優(yōu)勢,就是所有的孩子都想獲得父母的愛。假如你現(xiàn)在只有1—3歲,如果父母不要你你會怎么樣?
主持人:好像天踏下來的感覺。
武志紅:你完全會死去。假如父母希望你做什么事,還是會先天的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因為是避免這種恐懼,不斷怎么講,正常的父母還是表現(xiàn)愛自己的孩子的,不會直接對自己的孩子實現(xiàn)懲罰的威脅什么的,但是我自己跟很多很多人聊過說道最后他們之所以對父母的服從,他們都是擔(dān)心失去父母的愛。


主持人:這個東西是一直留下來的。
武志紅:對。
海之子:我有一個問題。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父輩們都很強勢,很成功,而我懦弱,溫和,沒有魄力很讓他們失望??赡苁且恢痹诩依锏谋Wo下吧,現(xiàn)在大學(xué)即將畢業(yè)了,要獨自踏進社會了,我也很不適應(yīng)。我應(yīng)該怎么改變,才能成為一個強勢的男人呢?




主持人:這個網(wǎng)友的家庭可能就跟我們剛才聊到的那樣,自己沒有做好準(zhǔn)備,沒有足夠獨立的能力,同樣也害怕失去家里的愛,但是他又不想在他們的保護傘下面生活。

武志紅:那就要慢慢的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如果你今天才獨立,要從一些基礎(chǔ)的事情做起,就是你選擇你自己的朋友,但是有些父母也要見一個面才能讓你們交往。我還知道一個事情,就是兩個女孩去上海參加一個活動,結(jié)果爸爸就說,你先讓那個女孩來見我一面,我才看看給你去不去,她結(jié)果帶了她的朋友過來給她爸爸看,她爸爸最后還是讓她讓她去了。


武志紅:所以大家要先從很小的領(lǐng)域展示你是獨立的人,比方說交朋友,看起來無關(guān)緊要,但是就是要從這方面進入,就從這一件事上堅持到底。 假如你跟父母有20件事情有沖突,那你就選一個最輕的絕不讓步,你就很堅定,很溫和的情緒,你就是要為這一件事作主,這對父母是很大的刺激,假如你是一直都是一個很聽話的孩子。你從最小的事情來展示自己的獨立。


主持人:如果你堅持的話,對于雙方的關(guān)系是一個很大的沖擊?
武志紅:其實你再一個很小的世界展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這是很事,不會引起很多的沖突,但是在這個事情上,我展示了我的強勢,我是一個獨立的人,一旦你做到這一點,父母也就感覺到你是一個獨立的人了,而不要從大的事情去做。
主持人:一步一步的去擴大自己權(quán)利的范圍。
武志紅:很多人覺得工作很痛苦,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就是你沒有一個明確的權(quán)利范圍,很多人都是這樣子,你根本就沒有你說了算的權(quán)利,你什么都要聽領(lǐng)導(dǎo)的,所以你在這個公司就感覺自己不存在的,從管理學(xué)的角度來講,公司也不應(yīng)該這么干。這個是你的權(quán)利范圍,誰也不能輕易的來跟你說三道四,只要你能帶來業(yè)績,誰也管不著。 我昨天在中科院講課的時候,就講到了一點,我們的心是專制的,所以我們有專制的家庭,專制的社會。
主持人:剛才提問的那個網(wǎng)友,你可以按照武老師說的那個主意來去做做。
武志紅:你要做足思想準(zhǔn)備,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到哪里。
主持人:今天關(guān)于在父母和孩子的權(quán)利關(guān)系當(dāng)中,父母為什么否定孩子,我們盡量能夠把這個理順了一遍,很多網(wǎng)友都會說到底要怎么做,通常我們說的就是從心理層面跟他分析一下,有了理解接下來該怎么做,就是要靠你自己。

武志紅: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千變?nèi)f化,每個人都應(yīng)該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去找適合自己的家庭的辦法。

主持人:找到這個背后共同的道理,然后怎么去做,就是你自己的事情。
武志紅:對。











 父母要戒掉“孩子癮”
———著名心理學(xué)家孫時進訪談


  人物名片:

  

  孫時進,復(fù)旦大學(xué)心理系主任、心理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上海市心理學(xué)會副會長兼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出版有《社會心理學(xué)》、《心理學(xué)概論》、《管理心理學(xué)》等著作。

  

  

 ?。乖拢保啡铡保溉?,他應(yīng)邀參加在奉化舉辦的“海峽兩岸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與彌勒文化研討會”暨“復(fù)旦·奉化心理研究與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并作主題演講。

  □記者 陳曉旻

  

  記者:孫教授,心理學(xué)總給我們一種神秘的感覺,這次研討會的主題與“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有關(guān),先給我們簡單解釋一下什么是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

  孫時進: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興起于20世紀(jì)五六十年代的美國,被稱為除行為學(xué)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xué)上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和其它學(xué)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強調(diào)人的正面本質(zhì)和價值,強調(diào)人的尊嚴(yán)、價值、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實現(xiàn),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xiàn)歸結(jié)為潛能的發(fā)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zhì)。

  作為心理學(xué)派的后起之秀,人本主義學(xué)派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guān)注和認(rèn)同。

  

  記者: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在當(dāng)今有何意義?

  孫時進:很多人覺得心理學(xué)就是用來治療心理問題的,其實它的應(yīng)用很廣泛:教育、企業(yè)管理、親子關(guān)系、婚姻關(guān)系等。很多疾病的產(chǎn)生是因為內(nèi)心的不和諧。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讓你更好地認(rèn)識自己,只有認(rèn)識自己更多,個人的自覺才更有可能。同時,它幫助我們發(fā)掘自己的潛能。如果說哲學(xué)叫你認(rèn)識你自己,變成明白人,那么人本主義則讓你獲得自然的成長狀態(tài),能夠真正活出自己。所以,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于今天意義重大。

  比如,一個人童年的經(jīng)歷對其一生都影響深遠,尤其是童年的心理有過創(chuàng)傷后。比如我們經(jīng)常說培養(yǎng)一個貴族需要三代,這也是有心理學(xué)依據(jù)的。老一輩人大多拼命賺錢,但是不舍得花錢,這是特定年代的貧窮經(jīng)歷讓他們沒有物質(zhì)的安全感?,F(xiàn)在的年輕人則是努力賺錢,也大膽花錢,因為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讓他們對物質(zhì)享受充滿樂趣。如今,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沿海城市,我發(fā)現(xiàn)新成長起來的一些孩子身上有了新的特點,他們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再以賺錢為唯一的導(dǎo)向。

  所以,如果每個人都自覺地省察,我們的心理會更加健康,每個人的成長會更加完善,家庭生活會更加幸福,管理會更加高效,當(dāng)今的人際關(guān)系會有很大的改善。

  

  記者:如今,正能量是大家都喜歡用的詞,也是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一種能量,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如何理解它?

  孫時進:首先,我想不管是正能量還是負(fù)能量,都是能量。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說,“佛魔一念間”,兩者是會轉(zhuǎn)化的。比如龜兔賽跑的故事,跑步對于烏龜來說是沒有尊嚴(yán),是不能體現(xiàn)生存價值的,因為烏龜注定是要失敗,它必定是壓抑的,只能從中得到創(chuàng)傷。如果烏龜?shù)男睦韽姶蟮經(jīng)]有被龜兔賽跑的現(xiàn)實所壓垮,那它的心理一定是反常的,比如希望兔子生病,半路睡覺,或者出點什么差錯等,反正都是負(fù)能量的想法。

  正能量當(dāng)然是好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否定負(fù)能量,而是需要具體分析和了解為什么會產(chǎn)生負(fù)能量,能不能把它轉(zhuǎn)化為正能量。正能量會產(chǎn)生負(fù)能量,負(fù)能量也可以轉(zhuǎn)化為正能量。比如,很多孩子因為家長對他的要求特別高,總是被父母否定,活得特別累,常常處在壓抑和自卑中得不到釋放,父母如此的愛注定會換來孩子的恨,因為孩子得不到平等和尊嚴(yán)。比如一個孩子有網(wǎng)癮,家長不是簡單地否定孩子和粗暴地干涉,而是發(fā)現(xiàn)孩子真的喜歡網(wǎng)絡(luò)并有天賦后,決定支持孩子,終于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了很有知名度的IT精英。退一步,海闊天空,但是很多父母做不到。

  


  記者:您對老年心理學(xué)也很有研究,如今中國社會越來越趨向老齡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您對老年人的心理調(diào)節(jié)方面有什么建議?

  孫時進:我認(rèn)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老年人的概念需要重新定義。在農(nóng)業(yè)社會,沒有體力就意味著衰老,而在如今,體力不再是區(qū)別一個人能力的唯一指標(biāo),相反,智力的因素和經(jīng)驗的積累更為重要??鬃诱f: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說:三十歲學(xué)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歲才明白。五十歲時,知道萬事都有天命,六十歲時,什么話都能夠聽進去,到了七十歲,就是隨心所欲也不會超越法度和規(guī)矩了。到了一定年齡,老人思想更加成熟,更加有價值。

  所以,我提出老年人口紅利的概念,在信息社會,精神財富需要大力挖掘,老年人完全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有時還是年輕人所無法企及的。

  說到空巢家庭,我曾經(jīng)提出父母要戒掉“孩子癮”,如果說網(wǎng)癮、煙癮影響的是一個人,那么“孩子癮”影響的是雙方,特別是對孩子的成長。這點我們應(yīng)該學(xué)習(xí)西方鼓勵孩子18歲獨立的觀念,如今啃老的孩子這么多,都是父母自己縱容的。我們知道,在所有的感情中,只有父母與孩子的愛是指向分離的,終有一天,孩子是要離開父母的。所以父母要學(xué)著放手和剝離,孩子不是父母的全部,活好你自己才是精彩的人生。

  


  記者:聽說您會催眠療法?

  孫時進:這都是通過心理學(xué)的方式來認(rèn)識自己、解放自己,并釋放自己的潛能。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潛能,而是習(xí)慣了被環(huán)境“催眠”,心理學(xué)幫你解決內(nèi)心的恐懼感———解決社會的暗示和環(huán)境的束縛。所謂暗示,是指處于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及情緒背景下,常會無條件地接受外界的影響或觀念。而催眠療法是用獨特的方式來發(fā)掘你的潛能,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dǎo)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tài),將醫(y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chǎn)生治療效果。

  

  記者: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您怎么理解人生的幸福?

  孫時進:人生的幸福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人能很好地適應(yīng)社會,能開闊地看待心中的起伏,全然接納自己,明了當(dāng)下的滿足,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該怎樣生活。

  長期以來,許多人將心理學(xué)誤讀成一種工具,是可以抵達人心、掌控他人的通道。其實心理學(xué)說到底不是控制他人,而是了解自己、認(rèn)識別人,給人以自由。從人本主義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看,人生就是一個寶庫,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認(rèn)識并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是每個人幸福所在。要對自己永遠充滿信心,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努力找到自己,能成就自己就會幸福,人格充分成長就是幸福,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幸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孩子成績不好或者考砸時,父母這樣做,只會讓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越懂黑暗, 越相信光明
控制欲過強的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這樣和孩子談規(guī)則,最有效
育兒:李嫣新頭像酷似王菲:父母的信任是孩子最大的底氣┃萬花筒
絕望少年自殺:一切親子問題的根源,都藏在這部電影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