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效應:誰是你的皮格馬利翁
或許我們都曾注意到這樣的現(xiàn)象: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注意和期待,而是被埋沒在人群中,那么他很可能就這樣一直平庸下去;而當他被周圍人寄予厚望并頻頻鼓勵時,他卻能宛若新生,仿佛突然間充了電一樣,做出一番令人不可思議的“壯舉”。
這就是神奇的“期待效應”,心理學上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它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所以亦稱“羅森塔爾效應(RobertRosenthal Effect)”。皮格馬利翁效應揭示: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而這種暗示,正是讓你夢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內(nèi)心期待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熱愛雕塑的人物。他曾經(jīng)對著自己雕出的美女像神魂顛倒,癡迷不已。后來美女雕像竟化為真人,與他相親相愛。
皮格馬利翁情到深處的夢想成真雖是神話,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對他人的期待成為現(xiàn)實,并不罕見。
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和助手在一所小學里,聲稱評估學生們的未來發(fā)展前景,并將一份最有發(fā)展前途學生的名單神神秘秘交給教師,還要求嚴格保密。名單上并不全是老師熟悉的好學生,心理學家對此的解釋是:評估的是發(fā)展前途如何,而不是目前的表現(xiàn)。
戲劇性的事情發(fā)生在八個月之后,心理學家回到這所小學檢查實驗進展。當初名列“有發(fā)展前途”名單的學生果然成績進步更快、性格更開朗活潑、跟老師的關(guān)系也更好。
當教師贊嘆心理學家的評估驚人準確時,研究者揭開了謎底:其實那份名單是隨機選出來的,跟所謂評估一點兒關(guān)系也沒有。真正影響學生表現(xiàn)的,是教師相信他們有發(fā)展前景后,無意中流露出的對“天才學生”的關(guān)愛和期望。
科學實驗有倫理限制,沒有做也不可能嘗試交一張“絕無發(fā)展前途”的名單給教師。可是,我們是不是都看到過教師或父母輕易做出這樣的判斷:“這孩子沒什么發(fā)展,教不會!教不好!”“現(xiàn)在就這樣,將來怎么辦?”
父母和教師們,在抱怨孩子不夠爭氣、不夠聽話時,了解自己的期待對他們有怎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嗎?在雙方關(guān)系中處于強勢的一方,知道自己無心流露出的喜惡或判斷,對相對弱勢的一方有怎樣的塑形嗎?
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感氣候和心理環(huán)境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業(yè)有成、人格健康,那么,如何使孩子有一種良好的期待心理,從而樹立“我能夠成功”的信念就顯得尤其重要。
不止一次聽到過周圍成功人士這么解讀他們成功的動力:“小時候爺爺就說我聰明,將來一定能讀大學,我就真的讀了大學?!薄坝幸淮紊险n,老師夸我作文寫得好,將來一定能成作家,我就這樣成了作家?!?br>
表面看來,是如此簡單的一個積極暗示,造就了以后順理成章的事業(yè)與功名。究其背后,卻掩藏著深刻的道理與隱喻。
許多事實證明,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相當一部分取決于周圍環(huán)境和他人的期待,以及他對自己的期待。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人都是他自己的創(chuàng)造者,都是自己信念的形象。
大家常感嘆中小學時代遇到好老師格外重要,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少兒時,這些生機勃勃、潛力無限同時又需要引導的孩子,多容易受外界成年人的影響啊。
孩子會為了喜歡一位老師,而對一門功課痛下苦功;會為了老師或父母的一個肯定或否定而心情大起大落……他們有天分需要開發(fā),有好奇需要培育,有夢想需要助力,也會因做事把握不好分寸需要指導和規(guī)范。本應陪伴他們健康成長的成年人,給了他們足夠的愛與約束、足夠的信任與正向期待嗎?在孩子獨立走上社會之前,家庭和學校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情感氣候和心理環(huán)境了嗎?
別人的判斷如何左右自己的期待
孩子受暗示性較強,容易被大人的期待所左右。那是因為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心理能量較弱,相信和接受了別人的判斷之后,外來的期待就內(nèi)化成為自己對自己的預期和判斷。
而當一個人相信了自己是怎樣的人,就很可能成為這樣的人。這可以叫做“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聽過一位高中教師諄諄教導學生高考前別太緊張,并舉例:往年體檢中,曾有一次,醫(yī)院誤把馮京做馬涼,將某考生的疾病錯放在另一個健康考生的體檢結(jié)果上。幾周后復查時,原本有病的馮京,心無掛礙居然平安無事病痛全消;錯背了別人病情的馬涼,卻因精神負擔重,真的已得了該病,需要治療。
即便已不是小孩,我們?nèi)匀荒敲慈菀妆粍e人的判斷左右自己的期待。
而每個人,無論父母、教師、英雄、領(lǐng)袖,都曾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都經(jīng)歷過當年身邊的成年人投來的各式各樣的期待或評判,也都有可能多年之后,仍未完全走出以往他人的期待所內(nèi)化而成的對自己的期待,即使那并無多少事實依據(jù)。
于是,曾被期許為前途遠大的孩子,有較多機會真的成為發(fā)展良好的成年人,并且也對自己周圍的人有較多正向的期許;而曾被視為不上進也不可能上進的孩子,則容易在他人的失望中學會對自己的放棄,在別人“我早就知道他不行”的搖頭鄙夷中,較可能郁郁不得志,并且會用同樣挑剔、不滿、沮喪的眼光看待后來人。
在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往復中,便有了“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無力和牢騷,有了振翅欲飛卻難以相信自己會飛的迷茫,因為早期聽到過太多的“這不可能”一類的預見。尋找到被負向期待、被否定的經(jīng)歷來源,也并不一定能解決今日的不甘和困惑,因為那負面期待早已融入自己對自己的態(tài)度,因為相信已久,而難以去除。
我們還要被負面期待影響多久
司空見慣的事情,換一種眼光來審視,表象之下,別有驚心動魄的事實存在。我們怎會想到,自己對別人的期待,會無形中引領(lǐng)他人的走向?而早期無意中接受的別人對我們的期待,會漸變成我們相信自己是什么樣人的源泉?當我們抱怨“我早就看出他不行”時,何嘗想到,有時候,我們自己無意中放大和加速了他的“不行”呢?
父母、教師和其他成年人,若能善待身邊的青少年,愛他們、信他們,以正向的期望激發(fā)引導出他們的發(fā)展?jié)摿Γ斎豢闪钏麄兊某砷L更好。只是要做到這一點,有它的前提——有力量的人,才能夠培養(yǎng)他人;有慧眼的人,才能在背后表現(xiàn)他人的本質(zhì);心中有光明有堅定有信念的人,才容易看到別人的光明和發(fā)展的空間。
昨日的遺憾、今日的壓力、對現(xiàn)狀的不滿、對未來的焦心,都足以弱化甚至損害這些力量和眼光。對自己都沒有正向期待的人,哪里談得上正向期待其他人呢?
好在,每個人都有余地重新選擇。我決定對自己抱持怎樣的態(tài)度?我決定對他人抱持怎樣的態(tài)度?如果有過不盡如人意的過去,被人負面期待甚或否定過,我還要讓它影響我多久?
這是一個無法由別人代為決定的選擇,這是每個人自己的生活。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 才會充滿期待
人生,就好比是一個大舞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名好演員,無非是分別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名角,也有丑角,有正面,也有反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一樣,有幸福同時也有痛苦,有歡樂就會有悲傷,有情感就會有煩惱,有得到更會有放棄,有希望就會有失望,還有,很多、很多的無奈、無奈…
有很多的東西是美好的,但不能人人都能擁有,那就是金錢
有很多的奢望讓人羨慕,但只能望而止步,那就是人格
有很多現(xiàn)實的生活讓人向往,但只能去奮斗,那就是目標有很多自己愛的人不能相依相偎
但只能相思相戀,那就是錯過
有很多有情人不能終身牽手,但只能苦苦的思念,那就是遺憾
有很多的愛意無法表達,但只能隱藏在心里,那就是暗戀有很多走錯的路不能從頭再來
但只能一錯再錯,那就是迷茫,有很多的痛苦無法傾訴,但只能去自我安慰,那就是隱痛
有很多的美好生活在向我們招手,但只能去努力奮斗,那就是拼搏有很多的緣分能相遇在一起
但只能在心里沾沾自喜,那就是默契
有很多的佳人不能歸屬自己所有,但只能去偷偷的欣賞,那就是嘆息朋友們!希望我們要珍惜自己所能夠擁有的東西,要精心經(jīng)營好自己的田園寶地,尤其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要胸懷大度,坦然的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和善的對待周圍的每一個人,幸福的過好每一天,愉快的度過每一時,把開心融入到分分秒秒,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感到有太多、太多的遺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