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加術湯證——水腫案
高X X,女,37歲。患浮腫八年,每每因遇寒冷而加劇,曾經(jīng)西醫(yī)診斷為粘液性水腫,多方求治無效。全身浮腫,以顏面部為甚,伴惡寒,肢體沉重疼痛,無汗,胸脘痞滿,小便不利,大便常秘。舌苔白滑,脈浮緊。
麻黃9克 桂枝6克 杏仁10克 炙甘草3克 蒼術10克 三劑
每次服藥后,均有微汗出。三劑服盡,腫消,其它各癥亦隨之而愈。為鞏固療效,以苓桂術甘湯善后。
【解說】麻黃加術湯是張仲景用來治療“濕家,身煩疼”的一張方劑,具有發(fā)散寒濕的治療作用。本案所治的水腫,屬于《金匱要略》中“水氣病”的范疇。在《水氣病篇》中,張仲景并沒有提出麻黃加術湯一治法,為什么在此卻用本方治療?患者全身浮腫,但以顏面部為甚,張仲景在論治水氣病時提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麻黃湯為發(fā)汗之劑,所以用來發(fā)汗以消腫。此其一;本案除了浮腫外,還見有明顯的肢體沉重疼痛,惡寒無汗,舌苔白滑等寒濕在表的癥狀,符合麻黃加術湯所治寒濕郁遏衛(wèi)陽這一病機,此其二;服用麻黃加術湯后,不但能夠發(fā)散在外的寒邪濕氣,而且可以宣暢肺氣,恢復肺的治水功能,使其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驅(qū)濕邪從小便而出,此其三。所以,臨床審證施治,貴在證機相符,方證合拍,切不可拘泥而失其變通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