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60歲的夫妻,妻子在小兒子家?guī)Ш⒆?,丈夫在大兒子那里,這天,老二對母親說:“你還是到大哥那里住一段時間吧!你再這樣吵下去,我個家就要散了?!?/p>
張女士一輩子好強,遇事從沒有低過頭,再苦再難的日子她都能扛得住,讓她怎么也無法接受的是,自己為兒子付出了這么多,到了晚年居然會被兒子趕出家門,不想跟她一起住,張女士的自尊心受到了嚴(yán)重的打擊。
事實上,張女士并不缺錢花,鄉(xiāng)下也有一棟漂亮的三層小樓房,但是她就是咽不下這口氣,這天,她和兒媳婦鬧了點別扭,兒子突然沖著她喊了一句:“你給我滾!” 張女士頓時傻眼了,瞬間失去理智,她站在窗臺前尋死覓活,說自己辛苦了一輩子,現(xiàn)在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小兒子沒有辦法,只能打電話找來了哥哥,老大來了之后,好言相勸希望母親能夠去他那里住幾天,但是張女士就是固執(zhí)地不肯走,認(rèn)為沒有面子。
幾天后,張女士出去轉(zhuǎn)了一圈,回來發(fā)現(xiàn)大門緊鎖,無論她在外面怎么敲門,里面的人就是不開,最后12歲的孫女站在里面,對著她說:“我媽媽不想看見你了,你就不要再回來了,整天在家里吵來吵去的,我們都受夠了?!?/p>
張女士又打電話給老伴,希望他能幫自己說幾句公道話,其實老伴也在里面,但他也同樣不開門,并勸道:“讓你走,你就走吧,不要再鬧下去了?!?/p>
張女士一氣之下,打電話到電視臺尋求幫助,對于兒子這樣的行為,她很是生氣,并且提出要和兒子一刀兩斷,斷絕母子關(guān)系,之前兒子創(chuàng)業(yè),她將自己的積蓄14萬都給了兒子,現(xiàn)在想讓他一次性還給自己,然后,她就回老家去。
那么兒子和兒媳婦為什么容不下母親呢?
丈夫張富一句話道破了真相,家里總共11個人,除了大兒子還有兩個3歲的孫女,其他的人都跟她合不來,大兒子是因為脾氣好,兩個孫女年紀(jì)太小,還不懂事。
張富說兩人結(jié)婚30年,加起來至少吵了1000次架。 他都受夠了,這些年夫妻是兩地分居,張富在大兒子那里帶孩子。
張女士并不認(rèn)為自己有錯,在她看來這個家全靠她撐起來,嫁給張富的時候,家里一窮二白,張富人老實,也沒有什么大能耐,都是她忙里忙外,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去街上賣菜,她從早忙到晚,一心就是為了這個家,最終在她的努力下,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不僅蓋起了一棟漂亮的小樓房,還供兩個兒子上了大學(xué)。
張女士被村里人貼上了一個“女強人”的標(biāo)簽,兩個兒子有出息,讓她臉上有光,這輩子也算是值了,后來,兩個兒子都在城里買了房子,安了家,她也跟著去城里帶娃。
幾個孩子都是她一把屎一把尿地帶大的,每到周末的時候,她還會回到鄉(xiāng)下種田種菜,一樣都不耽誤,因為在家里一向都是她說了算,所以到了兒子家后,性格強勢的她也依然把自己當(dāng)成女主人,很多時候,她總是一意孤行。
兒媳婦是個文化人,平時不怎么跟婆婆計較,在張富看來,這個兒媳婦很不錯,可以打99分,還有一分就是會和婆婆頂嘴。
兒媳婦第一胎是個女兒,后來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在帶孩子這方面,讓婆媳兩人經(jīng)常意見不同,兒媳婦買了很多尿不濕備在家里,但是張女士卻從來沒用,總覺得是浪費錢,她還是用那些尿片,有時候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她還在一旁給孩子把屎把尿,大家飯都吃不下,兒媳婦很耐心地跟她講:“現(xiàn)在別人都用尿不濕,既方便又衛(wèi)生,我們大人還省事?!?/p>
張女士卻說:“我兩個兒子都是這樣帶大的,現(xiàn)在的人就是愛講究?!?除了帶孩子,生活方面張女士很愛管閑事,比如兒媳婦周末想睡個懶覺,她都會在邊上不停地催兒媳婦起床,兒媳婦買了件新衣服,她總是臉色不好看,說兒媳婦有那么多衣服,還要買,真是一點也不會過日子。
張女士總覺得自己是這個家里的大功臣,兒子們應(yīng)該對她感恩戴德,她的話就必須要聽,兒媳婦可以忍得了一時,時間長了,就開始跟她頂嘴,兩人經(jīng)常吵,有時兒媳婦一氣之下回娘家,再這樣下去,這個家都要散了。
妻子是什么樣的性格,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所以她直接站在了兒子這邊,勸她不要再鬧,最好是回到鄉(xiāng)下去,先給大家一段時間的冷靜期,等以后再說。
小兒子說其實以前,母親也鬧過幾次,每次都是要死要活的,讓他很是煩惱,他當(dāng)然希望母親和妻子能夠和平共處,但是母親總是認(rèn)為自己是對的,不要說別人,就連自己這個兒子都受不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兩開住。 張女士認(rèn)為兒子現(xiàn)在是過河拆橋,嫌她老了派不上用場,孫女也可以上幼兒園,不需要她了,而她還擔(dān)心,回到鄉(xiāng)下之后,兒子就不管她了,會讓村里人笑話。
當(dāng)初可是風(fēng)風(fēng)光光去城里帶娃,現(xiàn)在卻被兒子趕回家。
對于妻子的顧慮,張富說:“你放心,我跟你一起回鄉(xiāng)下去生活,以后我們兩人過自己的小日子,不要再摻合兒子們的事。”
但是張女士卻還是不同意,張富丟下一句:“你要是再這樣鬧,那我就和你離婚,你自己也要為兒子考慮一下,凡事不要總是站在你的角度,到了兒媳婦家,你就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她是才女主人,有些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少管他們的閑事?!?/p>
大兒子提出把母親接回自己家里去,張女士不想給他添麻煩,拒絕了。 大兒子說家里的矛盾其實雙方都有責(zé)任,母親就是性格太強勢,很多時候轉(zhuǎn)不過彎來,現(xiàn)在家里生活條件好了,一家人應(yīng)該開開心心地過日子才事,何必要弄得雞飛狗跳,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根本不值得。
可惜張女士就是不明白,從來不懂得示弱,沒有人否認(rèn)她對這個家庭的付出,但是總將自己的功勞掛在嘴邊,會讓人反感,也會給人增加壓力。
最終在記者的勸說下,張女士回到了鄉(xiāng)下,幾天過去,她的心情總算平靜下來,不再像之前那樣歇斯底里,她終于想通了,以后好好留在鄉(xiāng)下,過自己的生活,不再過問兒子的事。
很多老人忙碌了大半輩子,后來,又幫忙帶孫子孫女,結(jié)果是吃力不討好,關(guān)于帶孩子這件事,我覺得子女主動提出幫忙,父母能幫就幫,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子女讓老人帶孩子,就要有思想準(zhǔn)備,要能夠容忍老人的一些習(xí)慣,改變不了,只能去適應(yīng)和接受,很多老人就是覺得自己付出了這么多,不僅子女不感激,還對他們諸多挑剔,心里不舒服,從而產(chǎn)生一些負(fù)面的情緒。
人老了就怕擺正不了自己的位置,拎不清楚! 倚老賣老,把對子女的好掛在嘴上,反復(fù)地強調(diào)自己的付出,和年輕人生活在一起,生活觀念不一樣,就要學(xué)會去遷就,俗話說:“入鄉(xiāng)隨俗?!?/p>
人老了,不要太強勢,和晚輩生活在一起,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計較,晚年就會幸福很多。
就如大兒子所說:“那些苦日子都熬過來了,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就應(yīng)該開開心心地過日子?!?/p>
人老了,不要自尋煩惱,兒孫自有兒孫福。晚輩無論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該對父母給予最起碼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