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變?nèi)嗽?/p>
因為根壞了。
文 | 岳冰 圖 | 網(wǎng)絡(luò)
01
今年春節(jié),聽到一個故事:
有這么一戶人家,生了兩個兒子一個閨女,且均已結(jié)婚生子,原本挺和睦的一個大家庭,老人應(yīng)該是安享天命,兒孫繞膝了。
可是因為這家的婆婆是個嘴碎子,在下一家住的時候,一定會說上一家子女的壞話。
在小兒媳面前,把大兒媳貶的一無是處,在大兒媳面前,把小兒媳貶的什么都不是,在女兒面前,把兩個兒媳婦描述的都不是東西。
如此循環(huán)往復(fù),別管真的假的,最后都變成了真的。
不僅如此,她在兒子家住,只要兒子和兒媳夫妻兩個拌嘴,她一定會第一時間雙手掐腰,擋在兒子前面大罵兒媳婦。
在女兒家住,她更是會替女兒教訓(xùn)女婿。
夫妻斗嘴,本可以床頭吵架床尾和的事,可是經(jīng)老太太一攪合,矛盾頓時就變性升級了,于是家里經(jīng)常會雞犬不寧。
每逢有矛盾時,老太太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兒子又不是找不到媳婦兒?”她希望以此煽動兒子的怒氣,讓兒子有底氣整治兒媳。
或者是“你們娘倆都走吧?!?/p>
如此這般,把兒媳和孫子女一起往外攆。
長此以往,最后不僅導(dǎo)致子女們互相指責(zé)反目,還嚇得兩個兒子,都不敢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中國有句話,叫“虎毒尚不食子”,一個為了她自己,能在兒媳家擁有絕對的權(quán)威,能連自己親生兒子的幼年骨肉都往外攆的老太太,那她內(nèi)心該藏有多少的自私和猙獰呢?
她兒子即使是個傻子,也不會看不明白她人性中,浸滿涼薄的這一點吧。
02
這家老太太呢,還有個嫁到同村的妹妹。
在老太太和大兒媳鬧矛盾的時候,老太太的妹妹會經(jīng)常在一邊煽風(fēng)點火,每天都會變著花樣,挑唆她和大兒子一家斷絕親子關(guān)系。
不僅如此,還把大兒子一家的種種不是,添油加醋的,及時打電話傳給老太太的女兒和小兒子。
就連大兒子家的孩子,去讓奶奶幫忙刷一雙鞋,也會被這個同村的,隨時都要屁顛屁顛跑到她家里觀風(fēng)的妹妹,繪聲繪色得添枝加葉給老太太的女兒和小兒子。
一邊口口聲聲說“我可不是為了挑撥你家的矛盾啊”,一邊大放厥詞,給她姐姐支招,怎樣挑撥大兒子和大兒媳離婚。
有意思的是,她們在人前人后,只罵大兒媳婦不是個東西,不罵兒子。
她們說大兒子沒錯,事情走到這一步,都是大兒媳的錯。
后來的結(jié)果很打臉,大兒子寧肯不回家,也不愿意離婚。
按道理,大兒子一家不再出現(xiàn),矛盾的根源沒有了,那她家是不是就可以太平了呢?
沒有,接下來老太太的女兒出軌了,出軌對象是女婿以前的同事,結(jié)果就被女婿拍了照,女婿就拿著拍的照片去找老太太,其實無非是希望她站在長輩的立場,能平息矛盾。
過來人都懂,都四十多歲的人了,已經(jīng)養(yǎng)大幾個孩子,經(jīng)營出一個家庭,實屬不易,但凡有點人性的人,應(yīng)該都是勸和不勸離的。
有意思的是,老太太這一次卻把矛頭對準了女婿,說女兒的出軌照片是女婿P出來的,說女兒就是變壞了,那也怪女婿不是個東西。于是,矛盾又升級。
03
聽說,這老太太的女兒后來得了個什么病,切除了子宮,再嫁人也不會生育了,人家自然不會娶回一個不會生育的媳婦兒。
好在女婿既往不咎,女兒家的矛盾,就這么平息了。
盡管和大兒子家的矛盾,怪大兒媳不是東西,和女兒家的矛盾呢,又怪女婿不是東西。
但誰讓人家老太太是長輩呢?誰讓你們嫁了她兒子,娶了她閨女呢?認了吧。
從老太太和大兒子家有矛盾開始,到和女兒家的這些糾紛,前前后后的時間跨度,整整用了八年,一個抗日戰(zhàn)爭都打完了。
按道理來講,都沒有矛盾了,這下家里是不是該太平了呢?
老太太的這個妹妹呢,在第九年的春節(jié),又開始挑唆她把矛頭對準了小兒媳,說現(xiàn)在國家都讓生二胎了,怎么就你兒媳婦金貴嗎?憑什么她不生?娶媳婦不就是讓她生孩子的嗎?讓她給你再生個孫子!
她要敢不答應(yīng),那就讓春節(jié)來串親戚的七姑八姨,輪番轟炸。
如果她還不答應(yīng),那就逼著我外甥離婚再娶一個,再給你生個孫子。
大兒子一家已經(jīng)徹底鬧翻臉了,不會回來了,這小兒子你一定要把握到自己手心里,千萬不能再被兒媳婦給拐走了,要把小兒子抓到手心里,留到身邊一心一意給你養(yǎng)老才行。
于是,這老太太就照做了。
結(jié)果不說大家也能猜到,老太太和小兒媳的矛盾也被激化了,原本可以太平的一個春節(jié),又變成了雞飛狗跳。
小兒子平時工作忙累,又沒本事能擋得住自己的娘去瞎折騰,自然是不敢接這尊大佛。
于是老太太就又開始故伎重演,在她的圈子里,像當(dāng)初腌臜大兒媳婦那樣,開始朝小兒媳婦潑臟水了。
用老太太的話說,“俺兒子從小就是個聽我話的乖孩子,俺兒子不管我,是因為俺兒媳婦不孝順?!?/p>
04
即便是在農(nóng)村,即便是再沒有文化,能說出這樣的話,那就是屬于最低層級的認知了。
一個能說出這種話的母親,她又能教養(yǎng)出什么樣的子女呢?
恐怕她的子女別管做出任何壞事,她都要讓別人去替他們背黑鍋吧?
其實明白人一看就清楚了,這家的子女不僅沒有責(zé)任感,更是沒有擔(dān)當(dāng),也沒有任何能力。
如果他們有責(zé)任感,便不會任由一個德不配位的老人,在自己面前貶低詆毀彼此,去肆意禍害一個家,讓彼此在她的碎嘴里,長達十年互相撕咬。
如果他們有擔(dān)當(dāng),便不會任由自己母親的那張嘴,把臟水都潑到妻兒和女婿的身上。
如果他們有能力,他們家的子孫,就不會被人挑撥離散。
而老太太的妹妹呢,之所以上躥下跳攛掇自己的親姐姐,先是讓她挑撥大兒子和大兒媳離婚,后又激化矛盾,借機讓大兒子有家不能回。
若干年后又用同樣的方法,攛掇姐姐挑撥她的小兒子和小兒媳離婚,其實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讓姐姐的兩個兒子,都有家不能回。
按道理,能用盡洪荒之力,去往死里禍害親外甥的家,那這該是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呢?
據(jù)當(dāng)?shù)氐拇迕駛餮?,只不過是,這個小了老太太二十多歲的妹妹,背著她老公,在外面茍合了同村一個相好的,她這個相好的家里,有兩個兒子,都急需宅基地蓋房娶妻,就惦記上姐姐家兩個兒子的宅基地了,希望她能促使她姐姐,把兩個兒子的宅基地賤賣給他們。
為了討好奸夫,這親妹妹就利用姐姐的德不配位,讓她親手一而再再而三的,一步一步把她的兩個兒子,都折騰到?jīng)]有回頭路可走。
如果想留住孝名,那這小兒子就得聽老太太的,拋妻棄子,做盡不仁不義之事。
如果想保全妻兒,那這小兒子就得護著妻兒,躲開老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刁難,那就一定會在村里留下不孝的罵名。
無論進退,這個小兒子都是要和大兒子一樣,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不管結(jié)果怎樣,老太太的這妹妹和她的奸夫,貌似都能夠坐收魚翁之利。
很多時候,熱心腸往往也是利益的衍生品。
一個人面對別人的家事,表現(xiàn)的有多熱心,其實要看TA在蹚進渾水后,能撈到自己手里什么樣的利益。
一個家庭的子女,若任由父母無德,而不去糾正,遭殃的遲早會是自己和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