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

原文: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①之曰:“子幾死乎?”

曰:“然”。

“子惡②死乎?”

曰:“然?!?/span>

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③,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后;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④。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⑤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昔吾聞之大成⑥之人曰:‘自伐⑦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肽苋スεc名而還與眾人!

“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⑧,乃比于狂;削跡⑨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辭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⑩,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選自《莊子·山木》)

注釋:

①吊——慰問。  ②惡——害怕。  ③翂翂翐翐——飛行緩慢遲鈍的樣子。  ④緒——剩余。  ⑤揭——舉。  ⑥大成——莊子稱老子為大成之人。后泛稱大有成就的人。  ⑦伐——夸耀。  ⑧純純常?!啤こ尚⑹瑁骸凹兗冋卟乃?,常常者混物?!?/span>  ⑨削跡——指削除車跡或消蹤匿跡。  ⑩裘褐——粗陋衣服。  ?杼栗——櫟屬的子實。

譯文: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飯。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說:“你快要餓死了吧?”

孔子說:“是的?!?/span>

太公任又問:“你怕死嗎?”

孔子回答:“怕呀?!?/span>

太公任說:“我來談談不死的方法。東海里生活著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為一種鳥啊,飛得很慢,好像不能飛行似的;它們總是要有其他鳥引領而飛,棲息時又都跟別的鳥擠在一起;前進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后退時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時不敢先動嘴,總是吃別的鳥所剩下的,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終究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

“長得很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先枯竭。你的用心是裝扮得很有才干以便驚嚇普通的人,注重修養(yǎng)以便彰明別人的濁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是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

“從前我聽圣德宏博的老子說過:‘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成就功業(yè);功業(yè)成就了而不知退隱的人必定會毀敗,名聲彰顯而不知韜光隱晦的必定會遭到損傷。’誰能夠擯棄功名而還原跟普通人一樣!

“大道廣為流傳而個人則韜光隱居,道德盛行于世而個人則藏譽匿耀不處其名;純樸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樣;削除形跡,捐棄權勢,不求取功名。因此不會去譴責他人,別人也不會責備自己。道德修養(yǎng)極高的人不求聞名于世,你為什么偏偏喜好名聲呢?”

孔子說:“說得實在好??!”于是辭別朋友故交,離開眾多弟子,逃到山澤曠野;穿獸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樹和栗樹的果實;進入獸群,獸不亂群;進入鳥群,鳥不亂行。鳥獸都不討厭他,何況是人呢!

點評

被圍陳、蔡之間,是孔子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令人不解的是,對此事,儒家經典往往語焉不詳?!墩撜Z》一書中只有兩處言及:

一處在《衛(wèi)靈公篇》:“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大意是說:在陳斷了糧,大家伙兒都餓得站不起來了。子路發(fā)牢騷:“當初跟孔老師游學,為的就是做個品德高尚的君子,難不成君子也有受窮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能安于受窮,小人受窮就胡作非為了。”

這里邊既不體現(xiàn)孔子建功立業(yè)的才能,也沒陳述儒家深遠高明的義理,只是孔子對因受窮而發(fā)牢騷的個別門徒的安慰。

一處在《先進篇》:“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大意是說:當年跟著我在陳、蔡之間受苦受難的學生,現(xiàn)在都不在我的門下了。他們后來都學有專長了。

這大概發(fā)生在孔子晚年,他撫今追昔,不由得想起了和學生們在陳、蔡之間同甘共苦的激情歲月,想起了如今門下的寂寞凄涼,以及學生們學有專長,終于成材。其中有痛苦、有傷感、有欣慰……真是百感交集!

《論語》而外,《孟子》一書對此也有言及:

此書《盡心下篇》:“君子之厄于陳、蔡之間,無上下之交也?!憋@而易見,這里的“君子”指的是孔子,范圍擴大點,隨行弟子們也可算在內。

這行文簡略得太不像話了!有的只是孟子對孔子身處險境原因的評論,并無任何敘事意義。

與之相反,與儒家對立的墨、道兩家則對事此大書特書,他們竟然拿孔子落難的苦痛作調侃,肆意攻擊,把個儒家的創(chuàng)始圣人,或涂抹成了小丑,或奚落成了弱智。

先說墨家吧。

《墨子·非儒下篇》:孔某窮于蔡、陳之間,藜羹不糂,十日,子路為享豚,孔某不問肉之所由來而食;號(當作“褫”)奪人衣以酤酒,孔某不問酒之所由來而飲。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進請曰:“何其與陳、蔡反也?”孔某曰:“來!吾語女,曩與女為茍生,今與女為茍義?!狈蝠嚰s則不辭妄取以活身,贏飽(則)偽行以自飾,污邪詐偽,孰大于此!

大意是說:孔某人被困在陳、蔡之間,用藜葉做的羹當中不見一顆米粒。到了第十天上了,子路蒸了一只小豬獻給孔某,孔某不問肉的來源就吃了;又剝下別人的衣服去換酒,孔某也不問酒的來源就喝了。后來,魯哀公迎回孔子,席子擺得不正,他就不坐;肉塊割得不方,他就不吃。子路進來問:“您為何與在陳、蔡時的表現(xiàn)相反呢?”孔某人說:“來!我告訴你:當時我和你急于求生,現(xiàn)在和你急于求義?!痹陴囸I困逼時,就不惜妄取以求生;而在飽食有余時,就用虛偽的行為來粉飾自己。污邪詐偽之行,還有比這大的嗎?

文中墨子譏笑孔子:在困頓時,放任子路偷竊、搶劫,不問來歷,喝酒吃肉。在得意后,卻對國君端起了架子:席子擺得不正,他就不坐;肉塊割得不方,他就不吃。一反他在陳、蔡時的作為,令子路不解動問。原來當初不顧禮節(jié),是為了活命;現(xiàn)在端起架子,則是為了所謂的道義!

于是孔圣人跌落圣壇,不幸成了個偽君子!

再說道家:

道家對此事的敘述,集中在《莊子》一書,共有兩處:

一處在《讓王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顏色甚憊,而弦歌于室。顏回擇菜,子路、子貢相與言曰:“夫子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伐樹于宋,窮于商、周,圍于陳、蔡,殺夫子者無罪,藉夫子者無禁。弦歌鼓琴,未嘗絕音,君子之無恥也若此乎?”

顏回無以應,入告孔子??鬃油饲汆叭欢鴩@曰:“由與賜,細人也。召而來,吾語之?!?/span>

子路、子貢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謂窮矣!”

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謂通,窮于道之謂窮。今丘抱仁義之道以遭亂世之患,其何窮之為?故內省而不窮于道,臨難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陳、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執(zhí)干而舞。子貢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span>

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所樂非窮通也。道德于此,則窮通為寒暑風雨之序矣。故許由娛于穎陽,而共伯得乎丘首。

大意是說:孔子一行被圍困在陳、蔡兩國之間,走投無路,七天沒能生火做飯了,吃的藜菜湯里一粒米屑都沒有,面容顯得十分疲憊,但他卻照舊在屋里彈琴唱歌。顏回在外揀藜菜,聽到子路、子貢在相互談論,說:“先生在魯國兩次被驅趕出境,在衛(wèi)國受到削跡之侮,在宋國又蒙受砍樹之羞,在商、周則被弄得進退維谷,如今在這陳、蔡之間又落到如此困境,而且圖謀殺害先生的人還沒有受到懲罰,羞辱先生的行為官方也沒有宣布要加以禁止,在這種情況下他卻還彈琴唱歌不停,樂聲不絕于耳,難道君子不以窮困為恥竟可以達到這種地步嗎?”

顏回沒有應答,就到屋里去告訴孔子??鬃勇犃?,把琴推到一邊,長長地嘆息了一聲,說:“子路和子貢,竟還是境界很低的人。你把叫他們進來,我來對他們說。”

子路和子貢進屋。子路說:“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處境,真可以說是走投無路了!”

孔子說:“你這是什么話!對君子來說,通于道就叫做通,不通于道才叫做窮。現(xiàn)在我孔丘是因為信守仁義之道而遭亂世之禍,怎么能說窮呢?人要捫心自問而不感到有愧于道,即使面臨危難也不做缺德之事:嚴寒到來,霜雪降地,這才顯現(xiàn)松柏總是郁郁蔥蔥而不凋謝的??!在陳、蔡之間遭遇的這點困厄,對于我孔丘來說,可能還是一件幸事呢!”

孔子說完拿過琴接著彈琴唱歌;子路也高興了,不禁手執(zhí)盾牌跳起舞來;子貢則說:“我真還不知道天有這么高,地離天有這么遠!”

古時候得道的人,困厄的環(huán)境里也能快樂,通達的情況下也能快樂。心境快樂的原因不在于困厄與通達,道德存留于心中,那么困厄與通達都像是寒與暑、風與雨那樣有規(guī)律地變化。所以,許由能夠在潁水的北岸求得歡娛,而共伯則在共首之山優(yōu)游自得地生活。

在莊子筆下,孔子于“七日不火食”的生死存亡關頭,仍不改弦歌鼓琴之樂,成為“窮亦樂,通亦樂”的得道者。這些描述,內容上比《論語》更為豐富,孔子及弟子形象也十分精彩、突出。不難看出,儒、道兩家在“安貧樂道”的精神層面上的確有某些共通之處,難怪乎莊子會在這里把孔子的形象寫得相當正面!

另一處在《山木篇》,原文、注釋、翻譯見前,不贅。點評如下:

故事的背景仍然是“陳蔡絕糧”,但孔子的身份則由布道者變成了受訓者。天上掉下來個“大公任”,在孔子坦言“怕死”的情況下,向他大談所謂的“不死之道”。他規(guī)勸孔子要像意怠鳥那樣追求合群。為此必須放棄正直的品行,除去有用的才智,拋棄功名意識,不惜與世俗同流合污,隱世埋名避禍。結果,孔子聽信其言,“辭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當隱士去了。

孔子一生亦師亦仕,就其從政的經歷而言,的確充滿了挫折與失敗。他甚至也有“有道則現(xiàn),無道則隱”或“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這樣的感慨,但在總體上無改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氣概。《論語·微子篇》中的確記載有楚狂接輿、長沮、桀溺、荷蓧丈人一類的隱者。他們主張“避人不如避世”,與孔子遇而不晤。而孔子的基本態(tài)度則是:“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可見德孔子不會歸隱而與鳥獸為群的。

然而這則故事,莊子公竟把孔子的立場顛倒過來,使其站到了儒家的對立面,全盤接受道家的訓誡,從而顯示出道家思想巨大的感召力。這情形無異于讓和尚向道士求教,悅于服道士的說教,最后竟然放棄所學,喜滋滋地跟著道士去煉丹了。

比起墨家的惡毒非儒,道家的手段要高明多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 還有中華綿延千年的道統(tǒng)
《孔子家語》精讀筆記
泛舟滄海,立馬昆侖——滄海昆侖教室八上開學典禮
孔子:一個溫暖的老師和一群智慧的學生
【孔子學堂】之十七:陳蔡之厄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