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治療虛寒崩漏下血,我細致總結了溫陽五法
userphoto

2023.10.15 廣東

關注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讀:治療虛寒崩漏下血的可以追溯到《金匱》的溫經湯、膠艾湯,大家可以參看前幾天發(fā)過的劉渡舟談溫經湯的文章,治療婦科血證如需溫陽,必定顧及陰血。本文也是宗此原則,介紹了溫陽五法,把溫陽止崩展開得更細致更完整,可以好好學習一下。(導讀/依伊)
—本文約4200字,預計閱讀12分鐘—

溫陽止崩

作者/何少山

縱觀女科專著,言崩遵循《內經》旨意,從火熱論治居多。如:


《素問·陰陽別論》說“陰虛陽搏謂之崩”

《沈氏女科輯要箋止》闡述:“陰氣既虛,自主無權,而孤陽乘之搏擊肆擾,所以失其常規(guī),暴崩直注。且肝氣善于疏泄,陰虛者水不涵木,肝陽不藏,疏泄太過,此崩中一證,所以是虛陽妄動也?!?/strong>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又說:“因大溫而病血崩?!?/strong>把血熱妄行作為崩證的主要病機。

因而明·方廣主張“治法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熱涼血以澄其源,末用補血以復其舊”(《丹溪心法附余》),亦以熱為致崩之因。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體會到,崩漏之作,因虛寒所致者并非少數,用溫經壯陽、固攝沖任以止崩療效顯著。
陽氣衰微  沖任失攝
就病機而論,因陽虛致崩的機會較多。

青春少女,若天癸不充,腎氣不足,沖經不固,經泛無常,或逢考試,曲運神機、勞腦縈心,耗損心陽,或勞倦傷脾,脾陽不振。心腎陽虛,沖任失攝,胞中之血遂走而前。

育齡期婦女有素體陽虛者,或因房勞太過,產育不節(jié),損傷腎氣,加之人事環(huán)境,操勞謀慮,肝氣虛餒,沖任虛寒,封藏失可,失血內崩。

更年期老婦機體衰退,喜怒哀樂,七情內傷,天癸將絕,腎氣已虛,命門火衰,脾陽失煦,沖任虛寒,周攝無權,故易暴崩失血。

對于平素經血泛多,或崩與漏交替更作,日久不愈,精氣難復者,因血去陰傷,氣陰兩虧,而虛能生寒,戕殘腎陽,沖任失煦,則攝納無權,易成崩證。

有些患者在陰道出血期間,貪食冰水冷飲,冰伏陽氣,或過服寒藥,損傷脾陽,致使陽虛氣弱,沖任虛寒,不能制約經血而血崩。

如果說虛寒血崩僅是崩證的一種類型,那么其他如陰虛陽搏,肝陽亢擾,沖任氣虛,瘀血阻經等類型的崩證,一但發(fā)生了大出血,它們的病理機制已不同程度地轉歸為陽虛型,或陰陽兩虛型了。

如《女科經綸》引李東垣“血崩日久化寒主升舉論”說,


“前雖屬熱,下焦久脫,已化為寒,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



就提示了這種轉歸。因為暴崩失血后,陰血驟虛,氣隨血耗、熱跟血去,陽氣陰血均現不足,而呈現一派虛寒征象。

即使有熱象,亦多真寒假熱,乃浮越之虛陽,尤當甘溫培本,引火歸原。由于血為氣母,血虧陽失依附,氣血相離,不守本位,陽不統陰,更使血崩不止。

更有甚者、崩中之血,陽氣暴脫,卒仆厥逆,生機垂危,張景岳稱此為“血厥”。急當回陽救逆,命猶可保;若“用寒涼以止血者,必致敗絕陽氣,適足以速其死耳”(《景岳全書》)。
溫煦沖陽 固攝任陰
溫陽止崩,主要通過溫腎壯陽,散寒祛瘀,增強天癸、腎氣、沖任、胞宮的調節(jié)功能,使陽回氣固,陰血不致奔脫,起到塞流止血的作用。

一、溫中益氣攝血
血脫益氣,乃古人之法。


《景岳全書》載:“血脫等癥,必當用甘藥先補脾胃,以益生發(fā)之氣。蓋甘能生血,甘能養(yǎng)營,使脾胃氣強,則陽生陰長,而血自歸經矣。”



況且氣有余便是火,氣不足便是寒,補氣有助陽之功效。

常用高麗參、紅參、黨參、黃芪、白術、茯苓、懷山藥、甘草、升麻、飴糖等,溫中益氣,補氣攝血,振奮脾陽,生血補血。

二、溫陽補火攝血
陽化氣,陰成形。對于崩證陽氣大虛,命門火衰者,當求其臟而培之固之,壯陽固氣,攝納陰血。對于陽氣欲脫者,回陽救逆,引火歸原。

常用藥有制附子、炮姜、肉桂、淡吳茱萸、高良姜、艾葉、鹿角膠、淫羊藿、巴戟天、補骨脂、甜蓯蓉、菟絲子、覆盆子、仙茅等。

三、溫行祛瘀攝血
崩中下血,必然“經脈中已動之血有不能復還故逼者”,而瘀滯沖任,“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氣道、阻滯氣機”。且“舊血不走,則新血斷然不生。新血日生,瘀血無處可留”(《血證論》)。

同時血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故選擇溫性活血化瘀止血的藥物是恰當的。

常用有炒當歸、澤蘭、失笑散、血竭、焦山楂、蓮房、參三七、云南白藥、熟軍炭等。

四、甘溫救陰攝血
崩中失血既多,陰血無有不虛者。陰者陽之守,陰虧則陽無所附,陰精衰竭,陽隨而亡。特別是對于陰陽兩虛者,更應溫煦沖陽,靜攝任陰,滋陰不離益陽。

常用甘溫填精救陰藥物,如大熟地、制首烏、阿膠、鹿角膠、龜板、龍眼肉、枸杞子、山茱萸、大棗等,既滋陰養(yǎng)液,又不克伐陽氣。

五、溫斂固澀攝血
久崩滑脫之證,應佐以溫斂之品,固澀血海。常用藥赤石脂、禹余糧、龍骨、牡蠣、海螵蛸、牛角鰓、五味子、松花炭、肉果仁炭、石榴皮等,據情酌加使用。

在組合方劑時,應以溫中益氣和補火壯陽為主。因為失血傷氣,陽氣虛衰,更使沖經大開,攝納無權,血崩不止,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溫陽化氣則是截斷惡性循環(huán)之關鍵,同時針對癥情,篩選溫通祛瘀、甘溫救陽及溫斂固澀之品攝取力強,止崩效著。

清·傅山所創(chuàng)的固本止崩湯可謂溫陽止崩之典范。方中人參、黃芪、白術甘溫益氣,振奮脾陽,生血攝血;以味苦辛熱的黑姜補火生陽,陽回則氣固;以甘微溫的熟地純靜救陰;以甘溫之當歸行血補血。

因為單補氣則血不易生,單補血而不補火,則血又必凝滯,而不能隨氣速生(《傅青主女科》)。故藥雖6味,卻融益氣、補火、救陰、化瘀諸法于一方,共奏甘溫助陽、固本止崩之功。由于證藥貼切,歷驗不衰、故流傳至今,廣為應用。
不同年齡 輕重緩急 靈活施治
血崩本身亦有輕重緩急之分,應密切觀察癥情,根據出血的量、色、質變化,參合兼癥舌脈,不失時機地靈活運用溫陽止崩之法。

陽虛型崩證患者表現為出血量多,動則大下,臥則勢減。色淡質清稀,或如黑豆汁,或夾瘀血片,面色?白,面目虛浮,臍腹冷痛。喜暖喜按,形寒肢冷,腰腿酸軟,納呆便溏,昏憒時作,舌淡胖邊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且遲。治當溫經壯陽,固攝沖任。

不同的年齡階段是辨證的重要依據。青春期患者重在溫振心脾,固腎止血。育齡期患者重在溫養(yǎng)肝腎,固沖止崩。同時,對崩漏日久,氣血兩虧者,宜陰陽兩補,氣血雙療。過服寒涼者宜溫中祛寒,健脾養(yǎng)胃。風冷客乘胞中者,宜祛風散寒,溫胞攝血。

若血崩不止,氣失血涵、血無氣護時,表現為血量多,動則大下,臥不減勢,古人形容如泉流不止無關閉。四肢濕冷,神識昏沉,頭仰則暈,心泛作嘔,食入則吐,脈芤或沉細小。此乃陰損及陽,陽氣欲脫。

此時可以血壓未降,但厥逆將作。處置過晚,即見陰竭陽亡之勢。厥逆危象時,出血雖已減少,但四肢厥冷,汗出淋漓,呼吸低微,脈微欲絕,再做搶救亦難期速效。

故在厥逆之前陽氣欲脫階段,就當爭分奪秒,以求事半功倍。鑒于中藥劑型尚待改革,處方、配藥、煎湯、灌服至產生藥效時間長,無法適應中醫(yī)處理急癥之需要,加上患者仰首起坐即眩暈,灌服亦常泛惡吐盡,作為權宜之計,常須搶在此前即給予扶陽救逆之劑,??捎行У乜刂撇∏?。

常用方劑:

1.《景岳全書》六味回陽飲:人參、制附子、炮姜、甘草、熟地、當歸。
2.《景岳全書》右歸飲:熟地、山萸肉、枸杞、山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當歸、肉桂、制附子。
3.《醫(yī)部全錄》附子理中湯:制附子、人參、炮姜、白術、甘草。
4.《傅青主女科》固本止崩湯:黃芪、黨參、白術、黑姜、熟地、當歸。
5.《濟陰綱目》鹿茸丸:鹿茸、赤石脂、禹余糧、當歸、熟地、續(xù)斷、附子、艾葉、柏葉?!爸谓浐蜻^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呼吸少氣,臍腹冷痛,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沖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
以基本方劑為主,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不同階段,加減化裁。
選藥有法 機杼自出
此外注意對溫熱性藥物的選擇,配伍、劑量都應恰到好處。血家忌剛燥,當以柔藥和之。故臨床多選用性溫柔潤之品填精養(yǎng)陽、在使用附子、肉桂、炮姜等辛熱燥烈之藥時,恐其傷陰,須佐以人參、熟地、甘草、山萸肉、鹿角膠、菟絲子、甜蓯蓉、枸杞子、山藥等,補益血氣,救陰興陽??梢杂覛w飲為例。

對崩后出現潮熱見癥者,忌用寒涼止血。薛立齋認為:


“若潮熱、咳嗽、脈數,乃元氣虛弱,假熱之脈,尤當用人參溫補。此等癥候,無不由脾胃先損,故脈洪大,察其有胃氣能受,補則可救。茍用寒涼止血之藥,復傷脾胃,反不能攝血歸源,是速其危也?!?《濟陰綱目》)



對陰寒過盛或寒熱夾雜之證,也可擇些味甘平或性涼的藥物,如熟軍炭、藕節(jié)、側柏炭、陳棕炭、血余炭、仙鶴草、墨旱蓮等,溫涼并用,或作為引陽入陰的引經使藥。

有些藥物炒炭后,可助溫陽止崩。如干姜、艾葉、荊芥炒炭后,可制約其辛散之弊;側柏葉、生地、丹皮、貫眾等炒炭后,可消除其寒涼之性;大黃炒炭又可緩解其泄熱峻下之猛。然而對于斂澀炭劑當慎用或少用,因炭類藥物澀血凝血,不利消除瘀滯。

當經過溫陽塞流,陽返氣復,崩勢減殺,出血停緩之時,則當謹守病機,辨證論治,以澄其源、復其舊,不可一溫到底。

  • 例1:

陳某,40歲,1982年3月15日初診。

患者大產1胎,人流2次,平素行經量多。2月30日經水來潮,淋漓不凈,迄今旬余,血量反增,昨始出血如注、臥不能動,動輒大下,色質清稀,廠醫(yī)予涼血止血藥加止血針未效,今晨由家屬饞扶來院。

診查所見:按脈沉微小,舌淡苔白,臉色無華,面浮瞼腫,心悸氣短,腰酸倦怠,納呆便溏。證系崩漏?!叭四晁氖?,陰氣自半”。失血妄行,經久不愈,真陰日虧,陽氣不化,復用寒涼,重傷脾陽,脈證合參,脾腎陽虛,沖任不攝,擬投溫補之品急塞其流。


處方

紅參10g,熟附炭6g,炮姜炭5g,甘草5g,清芪炭20g,炒白術10g,鹿角膠12g,炒補骨脂10g,炒赤石脂10g,肉果仁炭6g,血余炭10g。1劑。

次診由家屬續(xù)方,訴藥后崩勢已減,精神稍振,亦能進食,原方不更,復進2劑而方安。

  • 例2:

胡某,29歲,1980年1月15日初診。

患者初潮17歲,1971年始月經過多,當時診斷為“青春期功血”。1977年9月和12月曾大出血2次,送浙江某醫(yī)院住院治療,刮宮示“子宮內膜腺體增生過長”。本月初起經漏不止,血色黯紅,近來小腹疼痛陣作,痛則血下,成片成塊,塊下則快,昨晚驟然崩沖,一度暈厥,今來診血色素95g/L。

診查所見:形體肥胖,面色?白,四肢濕冷,眩暈耳鳴,脘腹不適,舌淡紅,邊黯瘀點,脈細滑而芤。證屬痰濕阻絡,清陽不升,瘀滯胞絡,血不歸經,血去陰傷,陰損及陽。急當扶陽攝陰,祛瘀止血,塞流澄源并舉。


處方

別直參6g,熟附片5g,燉服。

清炙芪30g,黨參30g,炮姜炭5g,炙甘草5g,血竭5g,失笑散10g(包),參三七3g,熟軍炭6g,血余炭10g,血見愁12g

次診:出血量少,崩勢停緩,以有腹痛腰酸,原法再進,服后排出肉膜狀物,腹痛消失,淋漓減少,精神轉振,至第五天血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