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鳥語花香,楊柳依依,輕風拂面。
“春風”自古就被認為是大自然賜于人類的“爽心之氣”。
殊不知,
春風其實是冷暖氣流交匯并相互推進的結果,
它時而溫暖,時而帶著寒意。
春風并非都益于人的健康,
有時甚至還能致人生病或加重病情。
春日里,當暖氣團占優(yōu)勢時,
春風一般給人以溫柔、暖和、舒服的感覺,
但一些“特殊人群”并不能享受這份感覺。
醫(yī)療氣象研究表明:
每年的3~5月是精神疾病復發(fā)率最高的時段,約占全年的70%以上,其罪魁禍首就是“春風”。
臨床實踐證實: 當暖流性的春風不斷入侵時,精神分裂癥、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起床徘徊、無法入睡的情況顯著增加,情緒變化、行為異常、躁動不安和吵架摔東西的比例也比冬至時期多10%左右,精神病人的自虐和自殺則常常發(fā)生在春風吹拂的氣候里。所以,我國南方地區(qū)流傳著一句俗語:“菜花黃,癡子忙?!?/p>
春季里,人們喜歡外出踏青。值得注意的是:
當室外風速超過每秒6米時,風沙、塵土等污染物會刺激人的鼻腔和咽喉黏膜,易致呼吸道疾病。
即使是每秒2米左右的微風,也會將散落在地的花粉揚起,容易使人患蕁麻疹、過敏性皮炎,鼻炎和哮喘病患者的病情也極易加重。
此外,在多風的春天,風道上的負氧離子數(shù)量大大減少,容易使人感到緊張、壓抑的疲勞,年老體弱者常常因此而患病。
氣候規(guī)律告訴我們,春天是天氣多變的季節(jié),所謂“春天孩兒臉,一天變?nèi)儭薄S捎诶渑諝饨?jīng)?!敖粦?zhàn)”,勝負難料,所以春風也不都是溫暖的。當冷空氣占優(yōu)勢時,春風便是冷風。此時氣溫突然下降,乍暖還寒的天氣使人體極難適應,不僅容易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一些心腦血管病患者也常常因為麻痹大意而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每年的春季是心肌梗塞病的高峰期之一,其中誘發(fā)心肌梗塞的主要天氣之一就是“寒潮過境時的大風”。
德國的一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
春季和秋季是心肌梗塞患者最多的2個時段,其中以4月和11月發(fā)病率最高,因為在這2個月里,天氣冷暖變化比較頻繁。這一結果和我國科學家的調(diào)查結果非常相近。
研究表明: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的“早春”或南方地區(qū)的“春寒”、“倒春寒”天氣下,氣溫常常在0~10度范圍,此時,風力每增加一級,給人體的感覺就相當于氣溫下降2~3度。從這個“感覺說”證明,春風有時比冬天的風更富寒意。所以,為了預防寒冷的“春風”致病,人們一定要關心天氣變化,注意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