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梅》之《雙清圖》
《物相-心相》
2018年5月,河北美術(shù)出版社出版
清,是中國文人畫家最崇尚追求的一種境界。
王冕的首題畫詩:“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痹娙速澝滥凡磺笕丝?,只愿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也彰顯了中國文人的骨氣。
雙清指思想及行事皆無塵俗氣。
雙清圖常以梅、蘭、竹、菊、石、松、水仙為主要描繪對象,選取其中的兩種進行組合,表達清幽、虛靜的意境與情懷。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式中,把梅、竹合畫一幅之上稱為“梅竹雙清”。
早先,無論詩歌還是繪畫,都是將梅、竹分而吟詠圖繪的。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為題合吟于一首的詩作,有貢性之的《題翠竹紅梅》,有泰不華的《題梅竹雙清圖》,這是我們見到最早以雙清稱謂梅竹的文字記載。從題目看,這是題于畫作上的,這說明“梅竹雙清”在元代已開始有畫家在畫。從留下的畫跡看,其實從宋代已開始的,只是不叫“梅竹雙清”,如馬麟有《梅花圖》,畫面上有梅花有竹子,另有宋元(佚名)《梅竹合卷》,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將梅竹合畫在一起的作品。鄭板橋一生唯一畫的一幅梅竹雙清圖《題歲寒心事圖》。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素以擅畫竹、蘭聞名,幾乎從不畫梅,而這幅畫上,題有鄭板橋的親筆詩:“一生從未畫梅花,不識孤山處士家,今日畫梅兼畫竹,歲寒心事滿煙霞?!?/p>
清代龔自珍也創(chuàng)作過《梅竹雙清圖》。疏澹梅竹,傲雪相伴,梅干挺挺扶搖,枝瘦花稀,靜雅娟秀。竹梢新生旁出,嫩葉幾片初露,紅綠相間,清艷雙絕。梅則枝干蒼拙,老干扶疏。
古人的《雙清圖》多用來描寫恬靜、淡泊、超凡脫俗的士大夫所追求的園林式田園野趣,給人一股芬芳馥郁的氣息,使人霎時陶醉其中。他們筆下的《梅竹雙清圖》或古樸雅逸,或清秀淡雅,或銅枝鐵葩,或繁枝密蕊,生拙蒼渾,但共同之處就是清氣畢現(xiàn)。
郝雙良的《雙清圖》以白梅入畫,用筆沉渾,筆墨嫻熟精湛,以濃墨寫干,盤曲遒勁,用淡墨圓筆寫花瓣,再以濃墨點蕊,整個畫面梅竹交錯,繁密茂盛,疏影橫斜,造型生動。大面積的留白,突出了一個“清”字,從中可以領(lǐng)略到“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