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
得益于梁冠華主演的電視劇《神探狄仁杰》系列,讓我們提及神探就會第一個想到狄仁杰。
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狄仁杰,并非只是神探這么簡單!當然,關(guān)于“神探”稱號的由來也并非空穴來風。在《新唐書·狄仁杰傳》中,就記載了狄仁杰的一則奇聞:“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周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這段話的意思是狄仁杰在唐高宗儀鳳年間擔任大理寺丞,大理寺是唐代的最高審判機構(gòu)。狄仁杰在一年內(nèi)處理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案人數(shù)超過了17000人,但這么多人中沒有一個人伸冤!
《大唐狄公案》
斷案如神的狄仁杰,成為了小說家的關(guān)注對象。經(jīng)過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創(chuàng)作《大唐狄公案》的演義,“神探”就成為狄仁杰的標簽,更有甚者稱他為“東方福爾摩斯”。但對于真實的狄仁杰而言,斷案也僅僅是一個普通工作而已,算是大材小用!
狄仁杰的仕途,是從汴州擔任判佐開始的。在老師閻立本的舉薦下,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也就是影視劇中常見的“法曹大人”。
在政法線上,狄仁杰的工作太過出色,再加上位居高位的老師閻立本支持,狄仁杰進入了帝都,擔任大理寺寺丞,大理寺相當于現(xiàn)在的最高法院。也就是在這里,狄仁杰處理了積壓案件,上萬名涉案人員無一喊冤,震驚了朝堂,也讓狄仁杰的名聲大震。
公元679年,49歲的狄仁杰開始了開掛人生。這一年,狄仁杰離開了政法口,擔任主管財政工作的度支郎中,并擔任唐高宗出巡汾陽宮的總負責人(知頓使),這意味著,進入了中央的狄仁杰已經(jīng)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與重用。從政法工作向財政工作轉(zhuǎn)移,這是狄仁杰第一次轉(zhuǎn)型。
位于太原的狄梁公祠
公元686年,狄仁杰受命前往寧夏擔任寧州刺史,重點處理民族關(guān)系。從中央財政工作再度成為地方大員,是狄仁杰第二次轉(zhuǎn)型。因能力突出,得到當?shù)匕傩盏膿碜o愛戴,狄仁杰再次被調(diào)回中央,擔任唐朝工程建設(shè)的冬官侍郎,這是狄仁杰第三次職業(yè)類型的轉(zhuǎn)型。
公元688年,狄仁杰被任命為江南巡撫使,處理江南之地的淫祠。同年回到中央后,被任命為文昌右相,行宰相之權(quán)。這是狄仁杰第一次達到相位。但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宰相有很多個,所以此時的狄仁杰還不是統(tǒng)領(lǐng)百官的大宰相。
688年9月,狄仁杰第三次離開中央,擔任豫州刺史、復州刺史。3年之后的公元691年9年,狄仁杰第四次回到中央,擔任主管全國人口的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wù),并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名副其實的宰相。管理人口工作,也可以當作狄仁杰第四次的職業(yè)轉(zhuǎn)型。
不過宰相之位還沒坐熱乎,692年狄仁杰受到來俊臣的誣陷,被貶為彭澤縣令。696年,契丹作亂,為了穩(wěn)定局面,武則天決定任用狄仁杰來平息叛亂。狄仁杰先被任命為魏州刺史,后調(diào)任幽州都督,開始在軍隊任職。這是狄仁杰第五次職業(yè)轉(zhuǎn)型。
梁冠華扮演的狄仁杰
公元697年,狄仁杰第五次回到中央,第三次成為宰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之后又兼任右肅政臺御史大夫,行使納言彈劾之職。擔任紀檢工作,算是狄仁杰第六次職業(yè)轉(zhuǎn)型。
一年后,突厥又來河北作亂,武則天任命狄仁杰為河北道行軍元帥,反擊突厥。這是狄仁杰第二次掌管軍隊,68歲的狄仁杰排兵布陣依然易如反掌,很快就擊退了突厥。
公元700年,狄仁杰回到中央后不久,便闔然長逝。武則天痛哭流涕,決定廢朝三日,以示哀思。晚年時期,狄仁杰依然為帝國奔走。在小說《最后的狄仁杰》的中,聚焦狄仁杰的晚年,帶領(lǐng)讀者親眼見證身為帝國宰相的狄仁杰在人生最后一年,鞠躬盡瘁,令人淚目。
上文梳理了狄仁杰一生主要擔任的職務(wù),從中央到地方,狄仁杰的工作也遍布了政法、財政、民政、住建、紀檢、軍隊。不論是治理地方,還是治理一國,狄仁杰均能游刃有余完美勝任,如此之能,世所罕見!歷史上真實的狄仁杰有治世之才,方才名垂青史!
《最后的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