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老家和老屋等同一物,這是不對的,老家是故鄉(xiāng),老屋是祖宅。
老家的老屋對面,有兩孔洞穴,人稱老人洞,加上四周的灌木毛竹,很像一只虎頭,時常對我的老屋虎視眈眈。據(jù)老輩人講,祖上老(死)了人,都要放進洞中,一方面守望著難以割舍的家園,一方面企盼后輩兒孫光宗耀祖。準確地說,老人洞就是史書上說的巖葬,老人洞是老先人的老屋。
每次回老家,都要虔誠地向老人洞行注目禮,然后才在那雙特殊目光的注視下,蹀躞著走過長長的鵝卵石小路,搖晃著笨拙的身軀踩一截松軟的田埂,再極優(yōu)雅地邁過爬滿青藤的籬笆,經(jīng)過泥土鋪平的院壩,上一級臺階,算是真正進了老屋。在當時,兩層長四間的土墻房,雖比不上大地主留下來的四合天井,也還算高高大大,氣度不凡。前面蓋著梳子齒般的泥瓦,后面蓋的淺灰色石板,就像隔壁二丑剛剃過的頭皮,留著有棱有角的髻,古樸稚拙,童趣可鑒。
莊基地是爺爺精心挑選打造的,透過碧綠的稻田看出去,一條美麗的小河若隱若現(xiàn),對岸的月兒壩,比鳴沙山的月牙泉還要生動,陽光下泛著翡翠似的鮮活之光。屋后臍帶似的堰渠,是幾百畝稻禾的命根子。坎上堅硬巖壁支撐的蓮花臺,住三戶人家,守五畝薄田。前有月亮,后有蓮花。月照蓮花觀自在,水繞老宅聽瓦風。父親說這地方雖好,不該是水圍城,潮氣大,糧食易霉變。爺爺說過日子就是要服水土,扯地氣。看來,作為南方移民的爺爺是對的,敞陽,發(fā)旺,依山傍水,冬暖夏涼。
閑暇時光,我喜歡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