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止可觀。進退可度?!?br>
這個“容止”就是講的禮容和舉止,“容”是一個人的容貌,容貌它要講究禮。譬如說我們穿衣服,穿衣服也要守禮,大大方方,要干凈,“衣貴潔,不貴華”,不一定要華麗的服裝,但是要清潔,“上循分,下稱家”,符合自己的身分,得體的。這個容貌也表現(xiàn)我們的內(nèi)心,如果是我們穿的這個衣服邋邋遢遢的,這表示我們內(nèi)心里面也是沒有那種恭敬。還有如果是穿衣服穿得很暴露,現(xiàn)在我們看到社會上有一些女孩子穿的衣服露的太多,這個容止不可觀。儒家講的,要有威儀三千,這個威儀就是人的這種儀表、舉動、形態(tài),都要合乎規(guī)矩、合乎禮儀,這就“可觀”,“可觀”就是能夠看得過去,能夠值得人效法。包括人的舉止,一舉一動,我們說這都是跟他所受的教育關(guān)聯(lián)起來的。所以古來批評一個人最重的批評是什么?這個人沒有教養(yǎng),那是最苛刻的批評。所以一個人他舉止動作有教養(yǎng)的,這就是什么?讓他的父母也得到榮耀。人家贊嘆說這個人很有教養(yǎng),你看,誰教他?誰養(yǎng)他?父母,把他父母都贊嘆了;也把老師贊嘆了,老師教導他的。如果說他沒教養(yǎng),就等於罵他的父母、罵他的老師,所以這自己就是不孝、不敬。“進退可度”,這也是講到一個人的動靜,他的一言一動,或者是靜止,他不管是在動中還是靜中,都是不越禮法的,符合禮儀、符合法度。在唐玄宗注解當中我們看到,他是注解得直捷,他說“容止,威儀也,必合規(guī)矩,則可觀也”,這是剛才講到的,“進退,動靜也,不越禮法,則可度也”,這個“不越禮法”就是不違背這個禮儀和法律。這個進退我們在從小就應該學習的,所謂進退應對,在小孩子童蒙時代就要學習所謂灑掃應對、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培養(yǎng)好這種禮法的這種觀念,處處一舉一動都能夠想到禮法,這樣的行為我們說這是“可度”,可度就是值得人的評價,值得人的贊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