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教育 |
讓閱讀成為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李 季
主講嘉賓簡介
李季,廣東教育學院教育系應用心理學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中小學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首席專家、研究部主任;廣東省家庭教育講師團副團長;廣東社區(qū)教育講師團團長;廣東省班主任講師團副團長。廣東省“學習型城市研究”課題主持人。發(fā)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180多篇,其中《教育研究》5篇;著作18部(含合著)。獲全國及省市教育科研獎10多項。主要作品有:《智慧:內(nèi)在財富》、《德育科學化深層建設的探討》、《建設教育強市》、《中國教育病》、《教育藍圖》、《跨世紀的教育選擇》、《優(yōu)質(zhì)教育論》、《道德整合:德育的素質(zhì)教育取向》、《創(chuàng)意學與教》、《童心解讀》。
一、閱讀的意義:閱讀豐富人
有人說,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讀圖時代”,“讀圖時代”指的是“淺閱讀”的時代。
我把它理解為形象閱讀、感性閱讀的時代。
這是有個心理學的一張圖片。希望你們用心去閱讀它。如果你可以從這張圖片里面找到九張面孔,你的IQ可能在130以上。IQ100是正常智商,而IQ達到130,即屬于智力超常的人。同學們,有興趣可以找找這張圖片里面有幾個面孔。有同學找到了嗎?找到的請舉手告訴我!
再來看第三張圖片,這里面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是一篇英文閱讀課文,題目翻譯出來是《女人最想要什么》。同學們,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讓我們也來通過閱讀,了解女人到底最想要什么。在座的大部分是女同學,男同學看完就已經(jīng)知道女生想要什么,女生自己也會關心自己想要什么。這要通過閱讀之后,才能從中感悟到的一個東西。一個年輕的國王跟鄰國打仗,結(jié)果被俘虜了。年輕的國王英俊瀟灑,鄰國的老國王不忍心殺他,就給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女人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老國王說,年輕人,如果你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就可以免你一死。我可以給你一年時間,你也可以回你的國家去尋找答案。年輕的國王回到了自己的國家,問了全國上下所有的人,卻都沒有一個人能回答這個問題。一年的期限快到了,有人告訴他說,有一個女巫非常丑陋卻非常有智慧,她肯定有答案,但是她收費非常貴。
限期剩下最后一天了,年輕的國王只好硬著頭皮去找女巫,女巫答應說,她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有交換的條件:她跟他最好的朋友——國王身邊一位非常英俊的貼身武士結(jié)婚。國王為難了,那個女巫駝背、丑陋不堪,只有一顆牙齒,身上發(fā)出臭水溝一般難聞的味道。為了救自己一命而讓自己最好朋友娶一個這么可怕的女巫做老婆,國王實在不忍心。國王一口拒絕了。國王的武士卻毫不遲疑地回答說,他答應婚事,他要挽救年輕國王的性命。女巫馬上告訴了他答案:女人真正想要的,是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這句話一時間,成為整個世界都知道的至理名言。這個年輕國王的生命因此被解救?;槎Y的消息就這樣宣布了,武士兌現(xiàn)他的諾言。年輕的國王為此內(nèi)心充滿內(nèi)疚和痛苦,眼見英俊的好朋友就要跟丑陋的女巫結(jié)婚?;槎Y的當天晚上,看著女巫用黑乎乎的手抓東西來吃,一邊吃著東西一邊打嗝,所有看到的人都覺得很惡心。令人尷尬的婚禮結(jié)束了,武士坦然走進洞房,一看驚呆了!丑陋的女巫不見了,躺在床上竟然是一位從沒見過的美麗女子。他大惑不解,問這位美麗女子是怎么回事。女子說:“因為你心地那么好,上帝讓為回報你。我一天當中可以有一半時間變成美麗的女子,另一半時間是一個丑陋的女巫。你希望我在白天變成美女,還是晚上變成美女?”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各位同學,如果是你,你該怎么選擇呢?
我們再來看看第四張圖片,這是心理學的一幅“兩可圖”。你看到是一張還是面孔?是不是看到一個女巫一樣丑陋的女人和一個美麗的少女。如果把這兒看作是尖尖的下巴,嘴巴只剩下一顆牙齒,滿臉的皺紋,一個不和諧的大鼻子和一頂花俏的帽子,一個丑陋的女巫形象就出現(xiàn)在你眼前??吹剿銜肫鹫l?是不是想起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里面的巫婆一樣的皇后,那個騙白雪公主吃毒蘋果的皇后。看到了吧?,F(xiàn)在,我們把觀察重心放在她的鼻子上,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鼻子上一副很漂亮的臉孔,精致的鼻子,一頭金發(fā)、一頂時髦的帽子??吹竭@幅圖象你會想起誰?赫本。是的,在銀幕上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麗、善良、美好形象的一代影后奧黛麗•赫本。尤其是《羅馬假日》那個天真、美麗的小公主形象,至今仍讓我們歷歷在目。心理學的這幅“兩可圖”告訴我們,有的時候,要分辨美與丑——特別是內(nèi)在的美與丑,需要我們通過用心閱讀才能去感悟和理解。
圖畫形象、生動、可感,讀圖輕松、愉快、沒有壓力感。但是,圖像有時也是含糊、抽象或者是表面的,信息含量有限,對深層意義和內(nèi)涵的理解,往往取決于讀圖者的經(jīng)驗水平和價值觀念。因此,讀圖代替你不了文字性閱讀。
當然,閱讀不僅僅指閱讀圖書,也包括閱讀社會、閱讀人生。閱讀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終身的概念。讀、寫、算,閱讀是最基本和普通的學習方式,也是人類終身學習的主要方式。閱讀具有重要的意義:閱讀使人豐富,具有知識功能;閱讀使人聰明,具有啟智功能;閱讀使人明理,具有育德功能;閱讀使人高雅,具有熏陶功能;閱讀使人快樂,具有情感功能。閱讀不僅關乎到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豐富與否,還關系到一個民族的興衰成敗和未來發(fā)展。誠如莎士比亞所言,“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對中國人來講,閱讀、學習的意義更加重大和深遠。
為什么這樣講?如果大家留意最近的媒體報道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位英國學者寫過兩本書,其中一本叫做《種族智商的差異》,另一本是《進化論的分析》。在書中,他用大量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來證明中國人、東亞人IQ是全球最高的,IQ達到105,是超常的IQ。而通常人們認為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種族是白種人,但是他們的智商平均卻只有100,而黑人的智商更低一些。這個理論在西方不太流行,為什么不流行呢?因為會引起種族歧視。如果說白種人比黑種人智商高,就意味著白種人可以管控黑種人,會引起種族歧視。這個人的研究認為,種族智商的IQ高低跟國家民族的經(jīng)濟增長、富裕程度是呈正相關的,IQ越高的民族、國家應該越富有。但是中國在世界上來說還不算是最富有的國家和地區(qū)。他的另一項研究認為,一個國家的富強與否,第一個指標是國民的IQ水平;第二是有沒有實行市場經(jīng)濟;第三是是否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第四是經(jīng)濟管理水平的好壞。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
我們國家擁有高智商的國民,我們也開始了市場經(jīng)濟,還擁有不少有價值的自然資源,但是我們的經(jīng)濟管理水平還跟不上。而這幾個因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其中第一個因素是國民的智商??茖W家曾經(jīng)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這五個國家6歲的兒童進行IQ測查,結(jié)果顯示:五個國家的六歲兒童的平均智商是100,唯獨日本兒童的智商是111。為什么日本兒童的IQ特別高呢?研究發(fā)現(xiàn),這跟他們從小學習漢字有關。日本文字的基礎是漢字。如果你有機會到日本去,你雖然不懂日文,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跟日本人進行文字交流并不困難。“大和民族”擁有妄自尊大的優(yōu)越感和自尊心。日本很少用國外的工業(yè)產(chǎn)品,他們自以為是,也不太喜歡說別的國家的語言。在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國家中,日本人的英文講得讓人不敢恭維。但是中國人去日本,即使你不懂日語,只要你認識漢字,就基本能跟日本人進行文字交流,因為大概七成的日語與漢字是相通的。中國的唐朝,日本就派大量的留學生到中國來,把中國的文字、文化學回去。所以他們文字改革雖然跟中國的繁體字改革走不同的路線,但是很多字還是接近的。所以你只要會寫漢字,跟日本人基本上都能夠交流。日本的文字基礎是漢字,包括韓國,甚至幾乎東亞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字基礎都是漢字,所以東亞人的智商特別高。
科學家對日本兒童進行了跟蹤研究,分別讓3歲、4歲、5歲組的兒童學習漢字,結(jié)果令人驚訝。3歲組到了6歲時,IQ達到130,這是天才兒童的智商;4歲組到6歲的時候,IQ是120,接近天才兒童的智商;5歲組到了6歲IQ時110,屬于是超常兒童的智商。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學習漢字越早,他(她)的智商越高。
為什么學習漢字會讓人聰明、智商高呢?同學們?nèi)绻粢鉂h字的話,會發(fā)現(xiàn)漢字有一個特點,就是“三重編碼”。什么叫三重編碼?就是漢字是“字音、字形、字義”三者融為一體的。這跟智商高和聰明有什么關系呢?秘密在于,人的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狀的腦組成。右半球管理人的形象思維。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文字的讀音和字體的形狀是屬于大腦右半球管轄的范疇。字音、字形在大腦右半球的神經(jīng)細胞上反應、處理,促進這部分電腦神經(jīng)細胞的生長。大腦左半球?qū)iT管理人的抽象邏輯思維,像對文字意義的理解,思維時的分析、推理、邏輯、計劃等,這些是大腦的左半球管理的內(nèi)容。文字意義的理解與思維促進大腦左半球神經(jīng)細胞的生長發(fā)育。而大腦的左右半球之間是有神經(jīng)細胞相連接的,所以,“音、形、義”三位一體的中國文字,具有聯(lián)系和促進大腦左右兩半球神經(jīng)細胞發(fā)達的功能。左右兩半球的神經(jīng)細胞發(fā)生的聯(lián)系越密切,神經(jīng)細胞就越發(fā)達,人就越聰明。
漢字的“三重編碼”,是中國文字所獨有的特點和功能,其他國家的文字,包括拉丁文字不具備這種功能。所以中國人,乃至所有使用漢字的東亞人的智商是全球最高。原因就在于漢語文字和文化的科學的神經(jīng)心理學基礎。中國的孩子、東亞的孩子到世界各國讀書學習,甚至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只要是科學、文化方面的,往往都能出類拔萃,這在世界上是公認的。這與他們的漢字文化所奠定的智慧基礎的分不開的。
我是文化大革命時期上學的。當時我們所學的小學語文課本,大都是毛主席語錄和階級之類的內(nèi)容。讀大學的時候,我們有很多字都不認得,比如玫瑰、烹調(diào)、別墅,這些對今天的同學們來講卻都是耳熟能詳?shù)淖盅?。我有一個同學讀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作為高材生留校。第一次講課把“別墅”讀成了“別野”,從此他覺得抬不起頭做人,離開了教師隊伍,覺得很丟人。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字都不會讀。但是我們想起來,那個時候讀書,課本里面沒有玫瑰、烹調(diào)和別墅,沒有這么美麗、這么生活化和這么“豪華”的文字。后來為什么我們這代人很多成為教授、學者、作家,著作等身。憑什么能夠獲得后來這么多的學術成就?其中,不少人憑的都是中小學時期有機會接觸到和閱讀過大量的名著。凡是能夠從小閱讀、經(jīng)常閱讀和養(yǎng)成閱讀興趣與習慣的人,后來在學術上、文字文化上比較有成就的人。可見,閱讀對人生影響的意義重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的祖先為我們創(chuàng)造和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文字文化,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的根源。
閱讀對人類學習的意義,可以從人類的學習過程加以印證。人類是怎么學習的?人類的學習如果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講,是人腦對信息的感知,理解、記憶和應用過程。即信息在人腦中的(信息輸出)、加工儲存和輸出過程。信息輸入過程即人類感知和吸收信息的過程。人是怎么感知和吸收信息的?主要靠感覺器官,如視覺、聽覺、味覺等去感受形象、顏色、聲音、溫度、疼痛、味道等等,信息通過五官的感觸渠道進入到我們的大腦神經(jīng)細胞中來的,產(chǎn)生感知覺。人類吸收信息量最多的通道是人的眼睛。有一個公式“信息吸收總量=眼睛(視覺信息)83%+耳朵(聽覺信息)11%+其他6%”可見,視覺通道的重要性。如果一個人的眼睛看不見東西,他吸收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內(nèi)心世界可能是沒有色彩的和寂寞的。
有這么一個故事,叫做《50年后的我》:英國有一個皮特金幼兒園,6歲的孩子即將畢業(yè)了,老師給他們開展一次理想教育活動。“孩子們,50年以后你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6歲的孩子什么都敢想,他們的理想都是跟職業(yè)有關的,還跟他知道的父母職業(yè),身邊人的職業(yè)有關。有的孩子說我要當老師,有的孩子說我要當律師,有的孩子說我要當醫(yī)生、郵遞員,有個女孩子長得很漂亮,從小人們都夸獎她,她說要嫁給世界上最有錢的人。有一個小男孩從小很喜歡這個小女孩,所以他脫口而出,說我要當世界上最有錢的人。
這個班有一個盲童叫戴維,他的理想要當英國的大臣,相當于我們的部長。光陰似箭,50年時間彈指一揮間就過去了。一天,白發(fā)蒼蒼的老師在閣樓里找到了這50本塵封的作文本,她打開一看,感慨萬千。孩子們有沒有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呢?于是,老師給每個人寫了一封信,一年之后,這個班50個孩子當中的49封信回到老師的手上。她讀著這些信很感動,也很驚訝和興奮。因為要當律師、醫(yī)生、郵遞員和當老師的孩子們,現(xiàn)在正在做地正是這個職業(yè),那個要嫁有錢人的女孩子為了這個目標改嫁了好幾次,終于找到了很有錢的人。而
那個要當有錢人的男孩子,雖然沒有像蓋茨、李嘉誠那么富有,但卻成為了當?shù)匾粋€富豪。
唯獨沒有盲童戴維的回信,老師以為他收不到信,有點遺憾。但是,當年寫在本子里的6歲的理想,已經(jīng)成為孩子們?nèi)松膭恿?,引導著他們成長并實現(xiàn)自己的預期目標。老師覺得這太有意義了。她打算把這些作文本和來信送到當?shù)氐牟┪镳^,作為珍貴的資料保留起來。當她正準備出門時,戴維的助手送來了一封信。信是這樣寫的:“老師,很感謝您50年前對我們這批孩子的理想教育,50年來我沒有一天放棄過我的理想。今天我已經(jīng)實現(xiàn)我的理想,我要真誠地謝謝老師。”下面的落款是:盲人戴維,英國教育大臣。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小女孩后來是否改嫁了幾次,這一點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50年前的6歲理想成為盲人一生努力、奮斗的動力。
剛才我給大家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人一生吸收的信息,八成以上來源于視覺??上攵?,一個失去視覺吸收能力的盲人,他的內(nèi)心世界是黑白的和孤獨的,他要取得一般人的成就,付出的可能是多出別人10倍的努力;他要取得超越一般人的更大成就,付出的就是——50年中沒有一天放棄自己的理想并努力為之打拼。同學們,如果我們用5年、15年、25年去追求一個目標和理想,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夠如愿以償、夢想成真。
閱讀主要是靠視覺來實現(xiàn)的,閱讀是人類終身學習最基本的途徑。當然,如果是廣義的閱讀,各方面的吸收都是一種閱讀,但視覺是一個主通道。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是一個海量信息的時代,通過學校學習知識,將來工作、生活是遠遠不夠用的。我是文化大革命結(jié)束后恢復高考第一屆大學生,主修心理學。當年我們學的是前蘇聯(lián)巴普洛夫的心理學,現(xiàn)在這種理論幾乎用不著了。心理學很多新的理論、新的知識已經(jīng)取代了舊的理論體系。有人說,大學一年級的課程,到了三年級時,一半已經(jīng)過時了。不管你們學哪個專業(yè),若干年之后你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學的東西會陳舊,如果不繼續(xù)學習很難適應社會和職業(yè)新的要求。所以說,閱讀是我們將來走向社會,漫步人生的終生學習的方式,我們一輩子都離不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