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紅樓夢》,以為賈寶玉就是女媧補天時,所挑選的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中剩下的一塊,被丟棄在青埂峰下“通靈頑石”的化身。后來有人評論說,這塊通靈頑石表面上是賈寶玉,卻暗喻曹雪芹,是曹雪芹的化身,深以為有些道理。
但再細(xì)細(xì)品讀《紅樓夢》,卻發(fā)現(xiàn)這塊通靈頑石,既不是賈寶玉,也不是曹雪芹的化身,而是曹公借它的奇幻經(jīng)歷,來表達(dá)自己“諸多不甘”的一個特殊載體。
01、通靈頑石表面上的富貴公子化身——賈寶玉,實際是曹公對顯赫家世不能延續(xù)的“不甘”
賈寶玉因“銜玉而生”,就被認(rèn)為是與“通靈寶玉”合二為一的,到凡間歷劫的通靈頑石的化身。又因曹雪芹年少時的經(jīng)歷與賈寶玉有些相像,所以也有人說,通靈頑石的化身表面是賈寶玉,實際上是曹雪芹。
其實賈寶玉和通靈頑石完全是兩回事。
小說中的賈寶玉,是集榮華富貴和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富貴公子,“通靈寶玉”是通靈頑石化成的,戴在寶玉身上,以見證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榮辱興衰的一件飾品。它表面是寶玉身份的象征和化身,實際是曹公對顯赫家世不能延續(xù)的“不甘”。
曹雪芹也曾家世顯赫,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wèi),曹家祖孫三代4個人曾歷任江寧織造達(dá)58年,康熙皇帝6下江南,曹家就接駕4次,曹家女兒中有兩個貴為王妃,其富貴顯赫的家世,成為南京第一豪門,堪稱天下望族。
在12歲以前,曹雪芹曾在江寧織造府的西園中,享受了一段錦衣玉食、富貴風(fēng)流的公子生活??上?/span>13歲以后,富貴顯赫至極的曹家虧空官銀,經(jīng)兩次抄家后沒落,曹雪芹從夢幻般的富貴溫柔之鄉(xiāng),跌入世態(tài)炎涼的現(xiàn)實生活,最后窮困潦倒,縱使有滿身才華,也施展無門,無法再續(xù)祖上的榮耀,那份不甘,也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曹雪芹便把滿腔的不甘,幻化成一塊戴在賈寶玉身上的“通靈寶玉”,來見證曾經(jīng)的那份繁華和榮耀。
集榮華富貴和萬千寵愛為一身的賈寶玉,根本無法和才華橫溢的曹雪芹相比,他只是曹公年少無知時的一個縮影,錦衣玉食、富貴風(fēng)流公子生活的一個印記。
而以通靈頑石為載體,所見證的賈府中上演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和昌榮史,則是曹雪芹對曹家盛極而衰的痛心追憶和再續(xù)昌隆的美好愿望。
所以準(zhǔn)確地說,賈寶玉不是完整的曹雪芹,只是曹雪芹的一小部分。
02、通靈頑石見證下的人生逆襲化身——劉姥姥,實際是曹公對后來貧困潦倒人生際遇的“不甘”
曹雪芹的晚年,已經(jīng)沒有了半點富貴榮華的影子,生活貧困潦倒,靠賣畫和親友的接濟過日子,常常到了“舉家食粥酒常賒”的地步,好友敦誠的詩《贈曹芹圃》就反映了他這種窘迫的現(xiàn)狀: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司業(yè)青錢留客醉,步兵青眼向人斜。
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歺暮霞。
正因為對這種大起大落的人生際遇的不甘,曹公才在《紅樓夢》中塑造了由貧困到小康的成功逆襲者劉姥姥。
70多歲的劉姥姥,從最初的生活無著,厚著老臉到賈府“打秋風(fēng)”、做供人尋開心的“篾片”,獲得賈府的諸多接濟,到后來生活由貧困飛躍成小康之家,并知恩圖報救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還成功將巧姐娶為孫媳婦。同時還和王夫人規(guī)劃著孩子們將來怎樣升官,怎樣起家,怎樣子孫昌盛的宏偉人生藍(lán)圖。
貧困不可怕,可怕的是貧困時階層固化的思維方式和自甘墮落的不思進(jìn)取。
階層固化指社會根據(jù)所擁有的經(jīng)濟、政治權(quán)利等物質(zhì)財富和資源的多寡進(jìn)行分層,層級之間的流動性很差或幾乎固定不變。簡單地說,就是就是富人窮不了,窮人富不了,沒錢的人與富人永遠(yuǎn)不在一個層次。
其實沒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變的,就像的賈府奢極而敗,亦如曹家的由富轉(zhuǎn)貧。只有經(jīng)歷過的人,才深諳這個道理。
所以曹公絕妙地塑造了雖陷入生活困境,但卻沒有階層固化思維的劉姥姥,不被困境所壓倒,積極想辦法并全面地進(jìn)行實施,最后達(dá)成自己的愿望,過上小康的生活,和先前接濟自己的顯赫富貴之家聯(lián)姻,打破了階層固化的壁壘,成功逆襲。
劉姥姥的成功,是曹公美好愿望的成功,也是化解曹公由繁盛至極到潦倒至極的心痛良藥,更是曹公渴望曹家再續(xù)昌隆的美好前景的解藥。
03、通靈頑石見證下的詩詞才華化身——林黛玉,實際是曹公對懷才不遇命運的“不甘”
曹雪芹才華橫溢,不但精通金石、書畫、園林、中醫(yī)、織補、工藝、飲食等,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具有一流的詩詞才學(xué),敦敏曾在《寄懷曹雪芹沾》詩中稱贊他:
愛君詩筆有奇氣,
直追昌谷破籬樊。
意思是曹公的詩可以和唐代大詩人李白、李商隱并稱“三李”之一的“詩鬼”李賀媲美。
曹雪芹的詩詞才學(xué)在鴻篇巨著《紅樓夢》中盡顯無遺,在紅樓夢中共有168首詩詞,更絕的是每首詩詞都為特定的人和景而量身定作,那種應(yīng)人、應(yīng)情、應(yīng)景的獨一無二和恰如其分,令人驚嘆不已,這些膾炙人口的絕美詩詞,為《紅樓夢》這部巨著錦上添花,繪就了別樣的精彩,讓人喜愛不已。
在所有人物的詩詞才情中,唯有林黛玉卓爾不凡,鶴立雞群,所吟的詩句,隨便拿出幾句,都是傳頌千古的經(jīng)典。
殊不知這是曹公傾心盡力打造的,暗中折射自己懷才不遇“不甘”的心酸人物。
林黛玉有好命卻無好運,本是生于富貴顯赫之家,才貌雙全的絕色女子,無奈父母早逝,只能寄居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雖然深得賈母疼愛,吃穿用度亦如寶玉,但比起父母的恩寵,還是天差地別的,特別是自己的愛情和愿望沒人做主,無法實現(xiàn)的無奈和心酸,這種深深的絕望無人能解,導(dǎo)致最后淚盡而亡。
這猶如曹公的人生,本來也是生于富貴鼎盛之家,無奈家道沒落,空有滿腹才華卻難抒“補天”之志,最后貧病交加而死。
所以曹公把滿腔悲憤之情注入林黛玉所吟的詩詞之中,特別是那首《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真是句句血淚,句句驚心。
林黛玉令人感嘆的血淚一生,也折射出《紅樓夢》,本就是曹公用心血鑄就的血淚史。
04、“無才可去補蒼天”的遺憾化身——通靈頑石,實際是曹公對平凡人生的“不甘”
女媧補天時遺留下來并丟棄在青埂峰下的“通靈頑石”上刻有一首偈云,表達(dá)了頑石的遺憾:
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
修通靈性的頑石,對自己不能補天還被遺棄在荒山之野感到遺憾無比,不覺動了凡心,想要到人間去游歷一番,享受榮華富貴,后被道僧幻化成“通靈寶玉”,攜如紅塵歷盡富貴榮華、離合悲歡、世態(tài)炎涼后歸來,了卻心愿。
通靈頑石“無才可去補蒼天”的遺憾,其實就是曹公對平凡人生“不甘”的集中體現(xiàn)。
曹雪芹才華橫溢,并不是無才補蒼天,而是身懷大才而難抒“補天”之志。
曹家因虧空而被兩次抄家后沒落,曹公也因罪臣之后而無法進(jìn)入仕途效忠朝廷,以致落得窮困潦倒,以賣字畫為生,但這種郁郁不得志的無奈和不甘,一直在心底縈繞,便借“通靈頑石”的遺憾,來抒發(fā)自己心底的憤懣。
至于用頑石作為抒發(fā)不甘的載體,則源于古人自始至終對頑強不屈的靈石的崇拜心理。曹公也不例外,對靈石情有獨鐘,畫了許多突兀奇峭的石頭,而且頗有建樹。敦敏曾在《題芹圃畫石》中稱贊道:
傲骨如君世已奇
嶙峋更見此支離
醉余奮掃如橡筆
寫出胸中塊磊時
愛石如是的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用“通靈頑石”的遺憾來表達(dá)自己的“不甘”,就不足為奇了。
因為不甘,所以奮起。曹雪芹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進(jìn)行了“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span>的《巨著紅樓夢》創(chuàng)作,耗盡了畢生的心血,在全書尚未完稿之時,因貧病無醫(yī)而逝,唯留下這部無法超越的文學(xué)經(jīng)典,成為中華文化無盡的財富,令人敬仰。
總之,賈寶玉不是“通靈頑石”的化身,曹雪芹也不是,通靈頑石是集曹公諸多不甘的一個載體。曹公絕妙地用這個載體,來見證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追憶自己曾經(jīng)富貴榮耀的生活,抒發(fā)自己因不甘而奮發(fā)著書的緣由和嘔心瀝血的癡情。這份癡情,在開篇的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和結(jié)語的詩:“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讀來令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