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如何獲得內(nèi)心的幸福是每個人的必修課,生活里通常都不缺少幸福,而缺少的是幸福感。哈佛大學用這15張圖詮釋了幸福的定義,讓我們在眺望遠方的同時,學會凝視身旁,捕捉眼前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幸福。
哈佛大學的簡圖詮釋了幸福的定義
來源:網(wǎng)絡
【感恩】
很多人把感恩當成一種付出,其實感恩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當我們忽然想起某個人,曾經(jīng)是對你好過,內(nèi)心便會涌現(xiàn)出一股感動,這便是一種幸福。
讓自己變慢腳步,看看你的四周,關注生活中的細微之處:人行道上淡紫色的花,美麗的日落,洗去你一天疲憊的淋浴,伴侶眼中的笑容。當你的感恩之心能夠欣賞生活的美,思考和祝福,你自然就充滿了幸福感。
【朋友】
哈佛大學的一個研究結論就是,影響個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際關系。我們的幸福與快樂指數(shù)往往與我們?nèi)穗H質(zhì)量有較大的關系,而這個人際質(zhì)量就是一群樂觀的人彼此之間的信任,他們能欣賞你真實的自己,讓你的生活變得更豐富,快樂,有意義。
【同情心】
這個世界上本來是沒有什么沖突的,當我們只是站到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時候沖突便發(fā)生了,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你堅持你是對的,而忘記了你想要的,即便你對了又怎樣?
其實仔細想想,“我是對的”是一切沖突的根源;“我是對的”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實“我對了”在很多時候沒有你想的重要。當我們代替別人,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更能用同情心,客觀和有效的處理問題。生活中就會少一些沖突,多一點快樂。
【學習】
大腦就如肌肉,鍛煉的越多收獲也越多,當我們的大腦充滿活力的思考以及運作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想不開心的事情,我們會變得更開心和滿足。所以,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了不幸,學習或許是最好的維他命。學習讓我們保持年輕,夢想讓我們充滿活力。
【解決問題】
所謂的智慧與厚重其實是各種挫敗的磨練,一個有深度的人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人,所以TA會如此的深邃、沉穩(wěn)與豁達。因此我們可以坦言,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與困難,其實正是開啟你智慧的法門,無需逃避,只需從中有所學習便會有所成長。
開心的人是會解決問題的人。在生活中遇到挑戰(zhàn)的時候,他們會直面挑戰(zhàn),調(diào)動全身力量尋找解決辦法。通過變成一個解決問題的人,你會建立自己的自信心和下決心要的事情和直面挑戰(zhàn)的能力。
【做事】
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中的多數(shù)由于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無法實現(xiàn)這一點!所以發(fā)現(xiàn)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是獲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人生最大的遺憾不是明明給你機會你將它錯過;而是你每天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心情,你卻從不使用這個權利。
既然我們成人生活的三分之一時間都在工作,那么做我們想做的事對我們的整體辛福感就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現(xiàn)在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那就試著在你現(xiàn)在的工作中尋找快樂和意義,或者培養(yǎng)一個你喜愛的興趣。
【當下】
【原諒】
【謝謝】
【知己】
【承諾】
【樂觀】
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在順境中保持低調(diào),既是一種選擇又是一種智慧。對于開心的人來說,玻璃杯都一直是半滿的。沒有完成的方案和不斷的失敗,不可避免的會削弱你的自尊。如果你決定做某事,做完它。在成功之前都不要放棄。樂觀能驅(qū)動成功和幸福感。
【無條件的愛】
沒人是完美的。接受你自己所有的不完美,也要這樣對待別人。無條件的愛一個人并不意味著:你要花所有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或者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無條件的愛意味著接受真實的他們,允許讓他們以自己的步伐,通過他們自己摸索。
我們都渴望愛與被愛,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缺愛,真正缺少的是愛與被愛的能力,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這背后是:接納、體諒、尊重、欣賞、信任;而不是占有、虛榮、依賴。
【愛自己】
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幸福的關鍵。如果你身體不好,你無論如何努力,都很難快樂。確信自己吃得好、做鍛煉、找時間休息。好好照顧你的身體、大腦和精神。
【給予】
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當你給予的同時已經(jīng)拿到了給予的回報”,當你能夠付出與給予的時候,是給到自己一個善意的回應,而這份善意的回應則是幸福感的源泉!哈佛大學研究表明:人們做好事,他們的大腦變得活躍,就好像當你經(jīng)歷別的獎勵時,大腦所受的刺激。做好事是最能確保你心情好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