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最美喀納斯
行程:布爾津-哈巴河-喀納斯-賈登峪,單程240公里
時間:13小時40分鐘
8月15日早晨5點早早起床,6點在所住酒店用完早餐,6:30分準時出發(fā),從布爾津往西北經哈巴河縣,再向正北趕往喀納斯景區(qū)。前半程途徑的主要是茫茫戈壁灘和很多雅丹地貌的山脈,后半程植被逐步開始茂盛起來。
經過一段盤山公路,這是進入喀納斯區(qū)域第一道屏障。
公路邊的一汪水塘,這里的降水比較豐沛。
再翻過一座山脈,路邊的幾個氈房在綠地中顯得格外醒目。一般人很容易將氈房誤稱為蒙古包,其實兩者有一個很明顯的區(qū)別,蒙古包是側開窗,而氈房則是頂開窗。蒙古包是蒙古族的活動房屋,氈房是哈薩克族的流動房屋。
如果細講,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jù)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后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2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后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而氈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紅柳做成圓柵和頂,構成立架,然后在木柵外圍上芨芨草編成的墻籬,再包上毛氈。頂部有天窗,覆以活動的氈子,用以通風,氈房一般向東開門。蒙古族和哈薩克族都是游牧民族,以草原為家,四處游走,因此他們居住的房屋都是可移動的。
哈薩克族主體在中、西亞,主要分布于哈薩克斯坦、中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蒙古等國。哈薩克族是哈薩克斯坦的主體民族,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中國境內的哈薩克族總人口數(shù)為150萬人左右 ,絕大部分在新疆,很少一部分在甘肅和青海。
上午近10點,旅游車進入喀納斯區(qū)域,經過約10多公里的盤山路,10點12分到達喀納斯景區(qū)停車場。
喀納斯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自然保護區(qū)、國家自然遺產、全國低碳旅游實驗區(qū)、中國最美湖泊,喀納斯湖雪峰聳峙綠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被譽為"人間仙境、神的花園"。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而神秘的湖"??{斯湖位于布爾津縣北部,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shù)亟邓且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內陸淡水湖。
童導購完票,大家進門檢票后,坐景區(qū)公交前往喀納斯湖,之前在車上童導推了一個自費項目:120元的游船和80元的蒙古族土瓦人家訪,考慮到幾千公里趕來,200塊錢也不多,大家就都接受了。
喀納斯景區(qū)非常大,坐景區(qū)公交需要一個小時1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終點站,中間還要倒一次車。
到站后還要往里走約二三里地,才能來到湖邊。
喀納斯湖湖面海拔為1374米,蓄水量53.8億立方米,列居中國淡水湖第三,湖泊最深處高程為1181.5米,湖深188.5米,是中國最深的冰磧堰塞湖。
游客們來到湖邊等候,童導售票處購票,手續(xù)辦完后,大家依次排隊等候游艇。游覽喀納斯湖同樣需要安檢才能乘船。
喀納斯湖景區(qū)由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等奇異的自然景觀、成吉思汗西征軍點將臺、古代巖畫等歷史文化遺跡與蒙古族圖瓦人獨特的民俗風情于一體,具有極高的旅游觀光、自然保護、科學考察和歷史文化價值。
喀納斯的湖光山色、藍天流云與翠綠的森林,共同構成一幅仙境般的山水畫卷。它超越了美的所有文字表達,它是一種圣潔的天境,更是一種美不勝收、近乎迷離的心境。
游湖用了大約40分鐘的時間,之后原路返回。坐船前童導詼諧地說希望大家拍到喀納斯水怪出名,雖然大家知道這樣的幾率無異于中彩票,但還是睜大眼睛找水怪,結果當然一無所獲??{斯水怪只出現(xiàn)過兩三次,都是在極端氣候和水文環(huán)境下才偶爾翻出來,旅游旺季每天成千上萬人游湖,水怪不嚇走才怪,焉敢興風作浪?
關于喀納斯湖中巨型"水怪",據(jù)傳常常將在湖邊飲水的馬匹拖入水中,給喀納斯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有人認為是當?shù)靥禺a的一種大紅魚(哲羅鮭)在作怪。到底是什么,目前仍然沒有定論,不過最好還是這樣“神秘”下去才有趣。
游完喀納斯湖,童導帶大家到喀納斯小學附近的飯店用餐,這里的飯店一家挨一家,而且只接待旅游團隊,不接待散客。
用餐的農家院。半生的大米飯,相當一般的炒菜,色不入目,味不入口,不過出門在外,將就將就罷了。
用餐完畢,就在附近參加了蒙古族圖瓦人的一場家訪,所謂家訪,就是到圖瓦人家里坐坐,聊天、喝茶、品嘗小吃,或者看看歌舞,但需要交80元的贊助費的。不過圖瓦人的表演,挺原生態(tài)的,還真有點水平。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老藝人古力德(音譯)演奏的“楚吾爾”真是一絕,口腔、鼻腔齊用,非常奇妙。
楚吾爾是一種獨特的游牧樂器,用中藥材植物“獨活”的莖制成。圖瓦人可以用它吹出喀納斯連綿悠揚的山脈,波光粼粼的湖水,以及水鳥飛翔的姿態(tài)。
另外“旱獺組合”樂隊表演的“呼麥”,也是非常動聽、神奇?!昂酐湣痹负韲?,是圖瓦人獨有的一種喉音的演唱藝術。演唱者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以上聲部的聲音—聲帶發(fā)出低沉的基音,口腔發(fā)出高亮的泛音,同時運用氣息調控,以此形成罕見的多聲部演唱形態(tài)。這樣,演唱者就能在持續(xù)低音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出高音區(qū)的曲調。
最后表演的舞蹈“鴻雁”也很專業(yè),贏得陣陣掌聲。
到圖瓦人家訪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之后,大家離開圖瓦人居地,回到觀光車終點站乘車依次游覽了喀納斯景區(qū)著名的“三道灣”:神仙灣、月亮灣、臥龍灣,三灣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四川的九寨溝相仿,但不如九寨溝清澈有韻。
喀納斯景區(qū)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是喀納斯湖,而“下”則是“三道灣”,共同構成喀納斯景區(qū)旖旎的風光。“三道灣”是喀納斯景區(qū)最美也是最有典型性的地方。
神仙灣是喀納斯湖在山澗低緩處形成的一處淺灘。湖水將森林和草地分割成一塊塊似連非連的小島,湖面背光看去在陽光照射下閃著細碎的光,仿佛無數(shù)珍珠任意灑落,由此也稱它為"珍珠灘"。加上常有云霧繚繞,山景、湖水、樹木相映,如臨仙境,神仙灣由此得名。青翠的白樺林,碧綠的喀納斯湖水,黑白相間的奶牛,不時掠過水面的野鳥,景色迷離,似仙似幻,奇異萬千,乃攝影人的佳選之地。
從神仙灣往下走3公里就是月亮灣,喀納斯河床在這里形成幾個由反"S"狀彎、河曲組成的半月牙河灣,猶如一條長長的藍色紐帶,又恰似彎彎的月亮落入這林木蔥蘢的峽谷,令無數(shù)游人為之陶醉。
美麗靜謐的月亮灣還會隨喀納斯湖水變化而變化,如珍珠般熠熠閃光。月亮灣迂回蜿蜒于河谷間,水面波平如鏡,在上下河灣內發(fā)育兩個酷似腳印的小沙灘,很是奇特,被當?shù)厝朔Q為"神仙腳印"。
月亮灣之下2公里,便來到臥龍灣,這里已距喀納斯湖 10公里。海拔1325米,因河灣中有一酷似霸王龍的河心灘得名。湖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湖中小島景色秀麗,進水處巨石抵中流,激浪拍巨石,似玉珠飛濺。
有幸拍到水鴨弋光的壯麗畫面,令人為之震撼。
游完“三道灣”,喀納斯景區(qū)之旅便基本上結束了。下午18:10分左右,大部分團友回到景區(qū)門口。
童導要求大家19:20分景區(qū)門口集合,但團友大都提前返回。18:40分左右發(fā)車趕到喀納斯下游的賈登峪旅游小鎮(zhèn)用餐、住宿。游覽喀納斯,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無論出租車、公交車,前排一律不得坐男的,起初還以為是單純尊重女性,但童導說這一現(xiàn)象除尊重女性外,還與維穩(wěn)有很大關系,因為一個女的犯罪嫌疑人要比男的好可在的多。
19:00點左右,旅游車趕到賈登峪。
夜色下住宿的賓館。
次日凌晨5:40分左右,在賈登峪寂靜的夜空下,悄悄拍下了絢麗的星軌。